昭通日报简介:
|
·发行量:4万
·受众:
·覆盖区域:本地
·发行周期:每天 |
《昭通日报》是全国地市机关报中创刊较早的一家报纸。1950年4月8日创刊;1961年3月停办;1984年10月1日复刊。
作为昭通市委机关报,《昭通日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大力宣传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广泛传播各种新闻信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实施舆论监督,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效地发挥了党报的功能和作用,为昭通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积半个世纪的办报经验,通过近20年的磨练,《昭通日报》形成了报道迅速翔实、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为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办报风格。尤其是为适应当前新闻报道改革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办报实践,广泛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办报思路及版面结构,先后增出了《周末版》、《经济周刊》、《社会周刊》、《文化周刊》等副刊,在贴近性和服务性上下功夫,从而增强了新闻性和可读性,使报纸质量得到了提高,形成了新、快、活、深的特点,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也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在坚持推进新闻改革的同时,报社在当地事业单位中率先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用人制度、工资分配、职称评定、后勤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出台新的办法措施,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工资分配与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强化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增强了采编人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了采编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报社的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改革给报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效推动了报社的各项工作。
报社始终不渝地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在全市建立起了一支稳定的新闻稿件采写队伍。在全市11个县(区)都建立了记者站,记者常年驻站,及时抓写各县(区)发生的重大新闻;报社还拥有基层骨干通讯员400多人,遍布全市城乡各行各业,每天都为《昭通日报》提供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稿件。报纸每期通过邮局发行近30000份,覆盖了全市城乡,成为昭通引导舆论的主要力量。
报社印刷厂除承担《昭通日报》的印刷任务外,还承接了市内外十余种报刊的印刷。近两年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新开展了短版印刷、丝网印刷、复印打字、纸张销售等业务,年产值连年高速增长,成为报社发展新的增长点。
作为贫困地区的报纸,《昭通日报》在相对困难的办报环境中发展。近两年,报社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2001年 7 月,《昭通日报》电子版问世,使《昭通日报》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2002年1月1日,《昭通日报》从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实现了昭通报人多年的心愿;同年8月,报社通过职工集资、银行贷款购进上海高斯轮转胶印机,告别了平板印刷并实现了彩印,印刷时间大大缩短,印刷质量明显提高。
昭通日报社实行总编辑管理负责制,创刊时,由地委、地委宣传部部长任总编。复刊后,第一任总编为马才顺(回族);第二任总编为杨丽生;第三任总编为黄加强;现任总编为王文福,1999年1月接任。目前报社有职工3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5人。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还不断有新生力量进入报社。
在新的世纪,昭通日报社将以新的朝气,新的锐气,新的勇气,认真探求新闻改革的新问题,切实推进报业发展,把《昭通日报》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