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了的2021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772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现在,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医疗投资课程来了。课程梳理了医疗庞大的体系,并拆解为15个细分赛道,再逐一剖析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让你从此掌握医疗投资方法,对各个赛道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抓紧机会学习哟。 散户对比机构的优势,在上海机场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每支基金背后是一个团队,有基金经理有研究员有研究员助理,各个岗位的考核方式显然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多研究员的奖金都会和当季度推的票涨跌挂钩,这就会使得很多研究员是天然的“三个月价投”,而基金本身,每年也会有年终考核,各大基金会进行排名。因此,为了自己的业绩/名次考虑,很多基金经理即便有长期看好的标的却也很难真正做到长期持有。 而私募基金就更是如此了,绝大多数私募基金都有0.8的止损线,也就是说,一旦基金净值跌到0.8,直接清盘(就跟加了五倍杠杆,回撤20%直接强制平仓一个道理),再无翻盘可能。 因此,基金是不可能坐得住的,明知一家公司可能暂时陷入困境后面一定会好转,他们也不可能去持有这家公司,因为业绩/止损线压着他们。 记得但斌在自己的书里写过这样一个例子:2015年大牛市,当股灾还没发生的时候,他就曾经发表过一个演讲,说:A股可能发生类似1987年的股灾,因为杠杆 泡沫最容易引发股灾了。汲取前几次的教训,他会将其他可以选择的标的全部扔掉,除了茅台和平安这种可以拿一辈子的票。 可是当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他还是没能坚守得住,平安全部清了,茅台清了90%,事后有不少人说他口是心非,他自己也解释过,做基金的,很难真正的践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因为有止损线,有赎回压力,如果跌破止损线强制清盘了,后面再涨多少都和基金没关系了。 因此,机构虽说比散户要理性,但也很难真正的成为时间的朋友,更多的机构都是三个月价投。 好了,所长重点介绍机构的考核机制是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呢? 想要说明的是,像上海机场这种,一旦面对短期困境即便长期逻辑没有丝毫改变,还是会遭到机构毫不留情的抛弃。 那么,上海机场的长期逻辑是什么呢? 上海机场的底层逻辑张坤在2019年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可谓道破了上海机场的天机:“2016年我在研究互联网,一下就想明白它的商业模式了。当时,大家还觉得它是一个公用事业股。但我认为,它本质就是一个微信,把所有的基础设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变现,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是的,这便是上海机场的底层逻辑,它的本质,是一个微信,而且是永远不会(至少现在看不到可能的取代)被别人替代的微信(微信还面临抖音、头条的分流呢)。 也许就此抛出一段结论,大家难以理解,而且看了就看了,不会留下几个印象,因此,所长在此给大家好好掰扯一下这段话背后的逻辑。 大家先想一下,为什么核心地段的门市租金特别贵? 那是因为,核心地段人流量多,你的店铺只要在核心地段,自然就能比偏远地方拥有更多的曝光量,进门店的客人也便会更多,转化成消费者的用户也便会更多。 那么,这些核心地段的所谓商圈,又是如何造就的呢? 举个例子,比如万达,他要在一个地方建立商圈,首先必定要用极低的租金吸引一些自带流量的商户,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再招一些必备的娱乐购物商家,比如超市、电影院、KTV,各大自带流量的商户交叉引流,就形成了一个核心流量池,之后,再招其他的商家,而面对这些不是自带流量的商家,商场对他们就有一套自己的考核机制了,比如业绩达不到XXX就得滚蛋。 等一个成熟商圈造就之后,商场就可以躺着挣钱了,一是租金 抽租,一是卖广告。 嘿嘿,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和机场模式非常相像?是的,其实大家不要把机场看作是机场,把它看成大卖场/商圈就好了。 机场建跑道、搞基建,可以看作商圈低价吸引自带流量的商户,等机场基建修成了以后,就可以看作已经形成核心流量池的商圈,便可以开始躺着数钱了。 而衡量一个机场好不好/商圈好不好,能够赚多少钱,肯定是要和当地消费力挂钩的(或者说和核心流量的消费能力挂钩)。 而上海机场,由于地处上海,这个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外加整个长三角经济圈内无对手,没有任何机场分上海机场的流(虹桥刚被上海机场收入麾下),反观:北京的首都机场有大兴机场分流、广州的白云机场有香港、澳门、深圳机场瓜分流量。 因此,上海机场坐拥全国数量最庞大的优质流量(其中,海外高净值客户更是占了四成之多),所以,上海机场可以算作全国最佳商圈。 而上海机场这个商圈,比起普通商圈又有好几大核心优势,首先,商场可以不去,但机场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去,不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亦或者其他什么出远门的需求,你都不得不和机场打交道。 商场你可以选择自己去多久,待烦了不想呆了转身就走,机场可不行,且不说你必须得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大家由于怕误机,有时候都是提前三小时甚至四小时到(所长本人由于怕误机,每次都是提前很长时间出门);一旦飞机延误或者晚点,乘客/航空公司都是一脸不高兴,但这恰恰是机场最高兴的,因为你又不得不在机场多待些时间。 举个例子,大家猜猜看,所长这个倍轻松的护眼仪是怎么买来的?就是因为某次从上海回重庆,飞机晚点了,实在没得玩,在机场瞎溜达,逛到了倍轻松的店铺,想着又可以按摩放松一下还可以打发时间,就进去了。没想到试用一下这个护眼仪感觉还不错,线上线下又一个价,平时用电脑等电子设备本来就多,因此,便买了一个。 真正的核心资产所以,大家明白为何张坤要用微信来形容上海机场了么? 本质上,所长认为,上海机场比微信还要厉害,微信还有隔壁的头条系来分他的流,未来也有可能会有新的app来颠覆微信,君不见,微信的成功背后有被自己干掉的QQ。但上海机场却可以长存,除非未来有新的交通工具可以替代飞机(如地铁的出现部分替代了公交车,公交枢纽站的作用已经不似以前那般重要了),但至少目前来看很难。 也就是说,能颠覆上海机场生意模式的,只能是新的交通工具替代飞机,除此之外,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疫情总会过去、客流总会恢复。 至于上海机场和中免签的协议,如果大家还纠结于此的话,说明没有真正懂得上海机场的本质。有流量的,才是爸爸,现在上机受困于疫情,流量变少了,自然腰杆不够硬,但疫情不会过去么?上海机场不是长三角的独一份么?上海机场会倒在疫情过去前么? 如果这三个问题答案都是正向的,上海机场就是永续性安全资产,压根不用操心,现在的打压,正如塑化剂背景下的茅台,对于动用自己闲散资金投资的买主来说是绝佳的好机会。 写在最后好了,咱们回到一开始,为什么所长说,在上海机场上能够完美体现出散户对比机构的优势? 因为,即便看明白上海机场本质的张坤,也顶不住自己作为公募,需要业绩一直好看的压力,于今年年初砍仓上海机场。 好公司需要好价格,收益确定性才更高,那什么样的价格才算好价格呢?价值事务所团队花了几个月,打磨了企业估值简易学习课程,实操性非常强。尤其企业研究实力还没有足够精深的,更需要估值配合,抓紧机会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