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报名培训被“包过、退费、0元学”等套路?参加“免费活动”却花了上千元?网络预订却被网红民宿“照骗”?为了1分钱陷入自动续费“连环计”……3月15日,上海市闵行区消保委披露8大行业新消费“避坑宝典”。 一、“考试包过,不过退款”的承诺能信吗? 新的一年已经开启,很多人为了增强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在学业和职场上更进一步,纷纷定下考证计划。不少培训机构也打出“考试包过,不过退款”的广告语,但这样的承诺真的能兑现吗? 【案例】 消费者方先生因工作需要,准备报考二级建造师,看到上海某培训机构“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的广告以后非常心动,便报了培训班,但最终未能通过考试。于是方先生要求退款,但企业迟迟未兑现承诺。 【提示】 选择培训机构时,需要注意:一是善辨广告和宣传内容,对于经营者在销售时使用,例如“最”“包过”等明显夸大的宣传时,提高警惕,保持足够的理性判断;二是多了解企业信息,对企业营业执照中的营业范围等信息进行详尽了解,以避免遇到“不靠谱”的培训机构;三是以书面合同保障自身权益,对于经营者的口头约定不要轻信,为避免后续纠纷,需以书面形式明确,有据可依才能维护自身权益。 二、“免费活动”真的免费吗? 部分店铺门口会摆出“免费领礼品”的活动展台,吸引消费者目光。但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免费活动”真的不需要花钱吗? 【案例】 马女士的母亲路过某商店,发现在做“免费送少年行学习机”的活动,非常心动。之后禁不住销售人员的游说,为了免费获得一个学习机,购买了一张价值2999元的学习卡。家人发现后,次日找到商家协商退货退款,却遭到拒绝。 【提示】 “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打着“免费”旗号的活动,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谨慎参与。特别是以下两类常见的消费陷阱: 1.获得免费礼品,但要求支付激活费、材料费等其他费用,如本案中提到的学习机。这类礼品看起来免费,实际往往存在捆绑销售; 2.获得高价奖品,但要求运费到付。这类商品实际到手多数粗制滥造、价值低廉,付运费等于变相花钱购买该商品。 为了降低受骗风险,建议消费者摆正心态,不贪小便宜,购买前冷静思考是否值得购买,购买时选择正规渠道,收货时养成“先验货后付款”的习惯。 三、你入住的“网红民宿”合法吗? 栖旅民宿、短租公寓、文创loft……近年来,“城市民宿”逐渐兴起,以其独特的“居家”体验,颇受顾客青睐。但“隐藏”在小区居民楼里的民宿隐患重重,你入住的民宿可能并不合法。 【案例】 近日,樊小姐安排了夏日出游计划,并在某平台预订了网红民宿。入住时,却发现实际情况与网页上的介绍相去甚远,简直就是“照骗”。樊小姐非常不满,要求商家退款,却被告知要扣除手续费,双方争执不下。 【提示】 如何才能订到心仪又安全的民宿呢?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平台下单民宿服务,并先行查询网上相关评价以及民宿所在地,尽量入住治安、消防和卫生等证照齐全的民宿,预订时仔细阅读押金、预订时限、退房等规则,同时保存好相关凭据资料。 四、自动续费的“坑”到底有多深? “1分钱领大会员!”“首月只要1分钱!”……越来越多的类似广告出现在多个平台的显眼处,有用户本想借机“薅羊毛”,却掉入了自动续费的套路。 【案例】 消费者李女士最近就着急上火,因为一时疏忽,没有发现“熊孩子”在某APP上支付了一个1分钱的课程体验,之后每个月课程“悄悄”自动续费,损失了300多元!找企业说明情况想要退款,却被拒绝。 【提示】 自动续费真的会更便宜吗?一些消费者为省时省力省钱,直接开通优惠力度更大的“长时段”会员,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节省的费用还没有充值会员的费用多。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理性选择APP会员服务,切勿盲目跟风充值,同时定期自查平台自动续费情况,在优惠到期前手动关闭续费服务。 五、签了合同付了租金,却住不了房子? 复工复产后,上海掀起了“租房热”。但租房纠纷也不少,“一房二租”,甚至“一房多租”的情况时有发生,“租房一族”可得多留个心眼! 【案例】 作为租房大军中的一员,焦先生也新租了一个心仪的房子,签订合同并支付了租金11700元及中介费1950元,满心欢喜准备入住,进门却发现房内竟然有租客。“房东把房子租给了别人?那怎么还和我签合同?中介之前没有调查清楚吗”?焦先生觉得自己被骗了,与中介交涉多次无果。 【提示】 区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租房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合法的、信誉度高的房屋中介机构,并查证其是否证件齐全及具备相应资质;二是多方查验房源,核实房源的真实性,尽量实地考察房屋环境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三是签订租房合同时,仔细确认房产证信息、身份证信息、签约人委托书以及合同中出租人及房屋具体信息。另外,要注意合同中是否约定相关水、电、煤气(天然气)等费用结算方式,家具、电器等设施的维修责任及损坏后的赔偿计算方式,在入住前应仔细检查屋内相关设施的完好情况,并结清之前水电煤等相关费用。 六、煮熟的鸭子“瘦身”了? 如今,点外卖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用外卖平台的消费者可能经常看到“仅供参考”的餐品图片,但是“仅供参考”的餐品分量你有遇到过吗? 【案例】 消费者沈女士通过外卖平台在某商家购买标称“约300克”的熟食酱鸭,收到后感觉分量不对,便用秤称量了一下,发现包装盒重80克,而酱鸭只有210克,酱鸭重量严重“缩水”。 【提示】 外卖包装盒可以作为计量的一部分,卖出酱鸭的“身价”吗?《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不得短缺数量,不得将包装物作为商品的计价依据。很多消费者觉得金额不高,往往忽略这个问题,从而助长不良商家的违法获利行为。区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如果对计量有异议,可以要求复核,一旦发现缺斤短两等侵权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七、“逆糖计划”真的能实现减停用药吗? 随着健康观念逐渐转变、居民消费快速升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健康管理产业方兴未艾。如部分商家针对糖尿病推出了“逆糖计划”,打出“可逆减,可停药”的广告。这样的宣传真的可信吗? 【案例】 消费者冯先生因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听说可以通过某健康管理公司的“逆糖管理”实现逆转,非常心动,便在该公司定制了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付费39800元,双方约定合同到期后,若未达到“餐后2小时葡萄糖7.8以下”等指标,则退还人工服务费。 2021年12月,健康管理期满,化验结果显示部分指标有所好转,但并未达到管理目标,于是公司提出延长健康管理期5个月,冯先生觉得前期管理有一定效果,便欣然同意。2022年3月,餐后2小时血糖的日常检测结果仍不理想,冯先生便与健康管理的主管医学专家进行了当面沟通,对方建议恢复血糖用药量。 后续受疫情影响,服务被迫中断,公司再次将时间顺延到2022年8月,遗憾的是仍未达到管理目标,更没有满足“减血糖用药或停药”的约定,失望之下冯先生提出退款,却遭到公司拒绝。 【提示】 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购买健康管理服务时需理性谨慎,一是注意甄别商家资质,查验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二是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警惕“文字陷阱”,如有异议应当场提出并进行修改;三是明确承诺条件,书面约定健康管理的具体费用、期限、管理目标以及效果保证等内容,本案中书面约定的具体管理目标和检测数值是消费者成功维权的关键因素之一;四是时刻关注身体状况,健康管理不能代替看病问诊,身体健康出现状况时还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遵医嘱。 八、豪掷千元抽到瑕疵卡却无法售后? 近年来,卡牌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相关话题频频出现在热搜中。那张拍出8000万元的青眼白龙金卡震惊了小伙伴们,就连小学生也被奥特曼卡牌掏空了零花钱。但相关纠纷也随之上升,卡牌售后面临困境。 【案例】 消费者陈先生是卡牌“盲盒”的爱好者,在自动贩卖机上“打卡牌”花费了2000多元,抽卡不负有心人,终于抽中了4张价值较高的卡牌。可当冷静下来后,陈先生发现这几张卡牌均存在折痕,使其收藏价值大打折扣,多方联系售卡方要求换卡未果,便联系了自动贩卖机经营者,但对方也表示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提示】 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区分收藏与消费的概念,理性看待卡牌“盲盒”,切忌赌徒心态,切勿过度沉迷、跟风攀比。也建议经营者严格品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机制,若一味地奉行重营销轻产品的经营理念,透支消费者的信任与热情,终将反噬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