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甘肃】 戴先任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宣称“私人定制”的“特”字号化妆品在网购平台和一些直播间异常火爆,卖家通过定制化的方案、有针对性的配比以及所谓的惊人效果,让买家“激情”下单,而至于其是否获得相关的行政许可检验,很多卖家不置可否。(据《法治日报》) “特”字号化妆品就是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在上市前经过国家审批后获得的批准文号。生活中常见的美白霜、烫发剂、染发剂、脱毛膏、防晒霜等,都属“特”字号化妆品。此类化妆品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检验,获得“特”字号之后才能出售。 一些消费者对私人定制化妆品“情有独钟”,是因为商家宣称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一人一配方”,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这样的产品足够有吸引力。但私人定制化妆品却只是“看起来很美”,背后乱象丛生。 在一些网购平台和直播间,一些未经检验的定制类“特”字号化妆品成了爆款产品,卖家大肆吹嘘产品效果,或是宣称“有保障”“效果惊人”“绝对安全”。这些在网络平台上热卖的私人定制化妆品存在多重乱象。首先,不少“特”字号化妆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果等问题。这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化妆品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其次,作为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并不允许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私人定制化妆品扩大使用范围,也属于擅自销售未经备案的化妆品。去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地区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明确指出“特殊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不参加试点。 再者,卖家自制原料售卖,手工操作还存在安全隐患。不管是卖家还是顾客,自制化妆品,都难以达到无菌加工的条件,对于原材料的调配比例也很难做到精准控制,从而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特”字号化妆品没有“法外特权”,对私人定制“特”字号化妆品也需“监管定制”。“特”字号化妆品的监管涉及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加强协同合作,要能落实责任主体,拧紧责任链条。同时,还要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及时掌握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则要尽好自身的管理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自媒体账号的监管,配合相关部门打击“特”字号化妆品的违法宣传、销售等不法行为。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对“私人定制”的“特”字号化妆品要审慎购买,避免上当受骗,也避免对自身健康带来损害。要知道,所谓的“私人定制”的化妆品,可能不过是“私人定制”的“消费陷阱”而已。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