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注: ? 相关事件,地名,人名以韩网可寻内容为参考,故会出现"漢字"名词 ? 部分书籍已推出台版,简语版. 请以其为标准; 其他涉及书名,人名均以“暂音译”“暂自译”体现 ?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或所属机构, 在此仅做能力范围内编译 全成太开始发表小说的当时,韩国文学的主流是武装有kitsch(自媚)和资本主义都市感受性的所谓“新生代文学”。但是全成太却逆着“全球化”潮流,走向方言和农村的世界。他的行为确实看上去“叛逆”。很多人阅读他的小说,总能读出殖民地时期金裕貞,蔡萬植,70年代李文求的基因也不无道理 然而伴随东西方冷战体制崩溃,全球正在变成资本主义单一市场。全成太的农村已经与殖民地或产业化时代的农村不再相同。即使是在李文求时代,农村都还是产业社会的荫庇,是无法耗尽的民众生命力源泉。但在全成太的小说里,农村那样的“肉体性”显得尤其矮小。正是对日渐消失的农村共同体文化的深深乡愁,填补了那样的身体空白 例如,第一本小说集的同名短篇《埋香》(1997年),主人公是守护矿场村客栈的老奶奶。促成她讲出自己坎坷一生故事的,正是喪輿(灵车)挽歌一句“禹瑞丽家老头”。淋漓展现出对这部作品的怀旧之情。尽管如此,小说集《埋香》所收录的短篇小说,最终却没有完全跌入感伤退化抑或浪漫的复古主义。因为小说集中出现的怀旧甚至有些矛盾的后退,是一种迈向前的方式 第二本小说集《穿越国境之事》(暂音译),再到第三本小说集《狼》的2009年。为什么阅读全成太的小说,总是被“地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类等宏观脉络吸引得到进一步明确。作品的主要舞台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蒙古。实际上,韩国文学应该也是凭借《狼》第一次正式进入蒙古。后面“作者的话”也有对其理由做简单说明,“蒙古给了我特别的苦痛与灵感。原始风貌遗存的广袤大地上,感受的孤独犹如置身界外的围观别有余韵。更有趣的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蒙古社会,总是奇怪地成为照见我们社会的一面镜子”。蒙古这面镜子映射出的我们社会是什么模样呢? 90年代过渡到2000年代期间,我们经历了两个重大事件。如果说IMF外汇危机是其中之一,那么另一件便是6·15南北共同宣言。前者让韩国资本主义被强行纳入“全球标准”,受到无限开放,无限竞争的拖拽。后者则让作为脱冷戰(后冷战)最后一道关卡的韩半岛分裂体制,和至少在南韩民众心中占有位置的分裂意识受到强力动摇。无论出于好的愿景抑或坏的意图,所有的边界都在逐渐消失。如同“折射我们社会镜子”地方贤锡(暂音译)的越南,劉在炫的柬埔寨。全成太的蒙古也深深留下了这两个事件的痕迹和后行效应。小说集的第一篇收录作品《木兰餐厅》便是其代表作 “莫名间企业正在变成凌驾国家的理念体系的印象;全球经营的概念不再是一句模糊口号,而是体现凭借资本意志打破旧有结构”确信的新自由主义“某种宗教氛围”里,主人公从事着蒙古研修引导工作。他经常和画家叔叔一起去的木兰餐厅,是一间北韩人经营的朝鲜饭馆。在那里虽然张贴着“30年资历功勋的冷面料理师,终于登陆蒙古”广告语,南边出身的各类人聚集。但实际上,出于某些原因礼节性“登陆”告吹。掩藏的事实被戳破引发的骚动成为其大纲梗概 即使没有其它,考虑到南北关系紧张,甚至是在有“侨胞社会的一部分人,提出禁止使用朝鲜食堂”的状况。提问“我们吃完付的美金,你们会交给你们的将军吗?”的传教会牧师一行,与回答“餐厅就是餐厅,不能受政治影响”的侨民老板形成对峙。作者通过“时局混乱连吃碗冷面都费劲”的哭笑不得故事,真正想要刻画出每个人的难堪表情与生动现在 虽然我们都沉浸在超越界限的幻想里,但其实我们真正面对的是无比牢固的界限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狼》并不是一个跨越界限的故事。它可以说是一部生动描写因界线依旧顽强,所引发出骚乱和冲突的小说集。这有时像代表作《狼》中出现阶级与性别界限;有时像《仿造品》(imitation)里出现真与假,帝国与殖民的心理拮抗 曾经做过美术老师,现在蒙古经营酒店的《南方植物》同样出现在木兰餐厅。还有因为打工的朝鲜女人明华的信,所引发的脱北误会。对深陷失败感的主人公而言,无论是朝鲜餐厅女服务员还是想在韩国就业的蒙古青年,都不过是他想要回避的不适的陌生他者。此外,小说家主人公与蒙古女人共同寻找一位朝鲜女人生与死的《第二次华尔兹》。蒙古,韩半岛与南北的三角格局,也成为小说集《狼》的重要亮点之一 这本小说集所揭出的问题意识,依然是我们的社会课题。或许这也是出版已过10年,小说集依旧可以成为鲜活今天故事的证明。小说集《狼》仍然对我们身处哪里,无法跨越的是什么尖锐提问并寻找答案。从这个意义上,它也是最具21世纪意义的小说集 姜敬錫- 文学评论家 Copyright ? KB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