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媒体报道了一件稀罕事儿:广东一名女子花6000多元买了一套实木沙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女子不小心蹭掉了沙发表面的油漆,之后其他部分的油漆也陆续掉落,她发现沙发裸露的部分颜色不太对,仔细一看,里面竟然全是水泥。 由于事情过于离奇,虽然有“现场图”,但还是有待权威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如果女子爆料不假,买的是实木沙发,实际却是水泥浇筑,真的堪称真材“石”料了。目前,随着“水泥沙发”的曝光,如此脑洞大开的造假方式,也引起了网友一片惊呼,并顺利登上了热搜排行榜。 毋庸讳言,家具市场的“水”一向很深。比如有用杂木冒充红木的,有用压缩板材冒充实木的。优质木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分量重,劣质材料普遍分量较轻,于是,“配重”就成了一门生意。为了以次充好,唯利是图者无所不用其极,贴皮、灌浆、染色之类的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以至于实木家具成了“薛定谔的木”,令人一头雾水、难辨真伪。 尽管如此,“水泥沙发”的横空出世,还是令人跌碎了眼镜——倘若这不是恶搞,如此近乎疯狂的造假,究竟置消费者权益于何处? 以“水泥沙发”为关键词,网络上确实有不少搜索结果,其中不乏工艺介绍和商品广告。以实木沙发之名卖“水泥沙发”,这不仅是最基本的商业诚信问题,更是不折不扣的法律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就此事而言,如果网络爆料属实,消费者有权要求三倍赔偿,而不仅仅是退货了事。不仅如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顺藤摸瓜对此进行排查:市场上还有多少掩人耳目的“水泥沙发”在鱼目混珠? 对于家具这样的大件商品,消费者普遍都是选择在家具城购买。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甄别“薛定谔的木”存在一定难度,无孔不入的造假手段往往令人防不胜防。对于家具城来说,实木家具不应该只是商家自说自话的招牌,有必要对入场家具一一验明正身。即使对于网络购物平台而言,也有必要要求家具卖家提供相应的资质和证明,以保障商品货真价实。 “水泥沙发”令人叹为观止,相比之下,家具市场的种种造假方式早已令人无力吐槽。以“水泥沙发”为切入点,是时候针对那些货不对板的家具进行全面清理了。消费者不可能人人成为“鉴定大师”,打击家具造假的关键在于,必须让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购物场所和销售平台也应担起责、把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