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18日发推文(Twitter)称自己已经怀孕,6月升级做妈妈。她在推文中提到,自己只休息6周产假,她的伴侣克拉克(Clark)将会成为全职爸爸。全职在家做做家务、看看孩子不再只是妻子们的专利了,许多男人正在纷纷加入这一角色的扮演。 在美国和欧洲,全职爸爸相当普遍,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抱着孩子的年轻爸爸,甚至在一些会议上也能看到妈妈专心开会、爸爸哄孩子的现象。 几年前,“脸谱”上有一段全职爸爸用“彩虹糖”创意实验哄逗儿子的视频迅速蹿红,几天内点击量便超过3100万次。 这位全职爸爸名叫塞奇(Sergei),来自英国伦敦,经常想出一些有趣的实验逗儿子开心。这一次他为儿子做了一个“七彩”实验,验证了彩虹糖的广告语“遇上彩虹,吃定彩虹”。视频中,塞奇指导儿子将彩虹糖均匀地摆在盘子边缘,然后在盘子中间倒上热水,这时糖果上的颜色脱落,开始向盘子中心移动,最终汇集在一起,十分有趣。 塞奇在平日里经常会为自己的两个孩子做些小实验,他说:“我很喜欢陪孩子一起做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陪他们做些有趣的小实验和简单的手工艺品等,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全职爸爸的优点: 1、男性在子女教育的许多方面的作用是女性难以取代的。科学研究发现,宝宝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同时从小就可培养勇敢、大气的性格,是因为爸爸通常以完全不同于妈妈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宝宝。 2、妈妈的游戏方式经常是静止的、较保守的,而爸爸的游戏方式却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而且父爱的功能则更主要地表现在教会宝宝怎样应付和解决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使宝宝的意志和智慧得到最佳发展。 3、爸爸参与育儿不仅需要妻子和亲属的支持,更需要各种社会组织、职场、社区乃至政府社会政策的支持。目前爸爸相关角色的专业训练相当缺乏,一些相关培训的对象往往以女性为主。 4、最适合当“全职爸爸”的无疑是那些从事艺术类工作或自由职业的男人。一方面他们有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管理家庭的各种事务,以减轻妻子的负担。另一方面则是体面的工作和宽松的收入状态,让他们免去“吃软饭”之嫌,可以从容地当个“全职爸爸”。 七零后、八零后还记得我们童年神剧《成长的烦恼》吗?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家庭是可以有颠覆中国人价值观的“男主内,女主外”分工,全职爸爸和职场妈妈的搭配一样融洽精彩! 当然,剧中的爸爸并非无经济收入的全职爸爸,他属于我们刚刚说的第4项——自由职业者,杰森·西佛是一位精神病医生。 社会学者认为目前“全职爸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不能有充分的自我认同和平和的心态。对于男子来说,往往在内心当中隐藏着较强的成就动机,他选择当“全职爸爸”,也就很难赢得他人的赞许。那么他能不能心甘情愿地当好这一职责,能不能有充分稳定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也是摆在“全职爸爸”面前的一个课题。 “全职爸爸”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也是父亲参与、重视家庭教育的体现。一项从上海社科院传出的调查报告出人意料地显示,对沪上742户全职父母家庭进行的调查中,全职爸爸的比例竟然占整个父亲样本的14%。 我们不否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全职在家,但是我们又无法回避《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全职在家与拼杀职场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全职爸爸或是妈妈家庭的稳固度一直饱受诟病。 所以,在现有意识形态下,我更建议大家选择做自由职业者或者短暂失业模式,不要彻底失业,更不要彻底失去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