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软件园写字楼朝九晚六的你可能没办法想象,在互联网几乎包办一切的当下,成都却依然有着这样的人力市场,还有在人力市场里帮人写招聘大字这样的工作存在。然而你到了那里,看着那里的一切就那样丝毫不违和地存在着。十几年不曾改变,不知道是时代在故意遗忘这个角落,还是他们在有意躲避这个时代。 我们最早知道锦江人力市场里有个能代人写招牌的大爷,是因为保鲜商店的一块招牌。保鲜商店是个卖老物件老家具的铺子,就开在宽窄巷子旁边的成都漆器厂楼底下。除了店里各种稀奇古怪的老物件,门口招牌上保鲜商店四个巨大的红字特别惹眼球。 同样从这样一块大红且怀旧的招牌下走过,年轻人看了觉得是国潮的扮相,周围的大爷们遛弯瞧见了,不知道会不会想起来自己年轻的时候,成都满街都是这样的手写招牌。 曾经的老成都有个专门为人写招牌的奇人“周半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垄断”了成都一半以上的招牌书写。据说,只要周游架起梯子,围观的群众就会“扎”断街道,“大家都喜欢看这些。” “周半城”的名号有好多个,有人叫他“周游”,“铁翁”,但他的真名却叫周铁成。其实呀,按说他也并不是什么书法家。只因当时他是成都油漆匾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他的工作就是写招牌。一般书法家写招牌,都是在书桌上铺好了宣纸,毛笔蘸满了墨在纸上挥洒,但是周游写招牌,不打草稿,也不画格子,在店门口搭个梯子,一手提油漆桶,一手拿油漆刷,不用描就在招牌上写开了,一气呵成,往往几分钟就搞定一块招牌。周游“刷”出来的字,既工整也不乏跃动,而且油漆多久也不会脱落。 现在的成都城里大小铺面的招牌里面,早就没了“周半城”们的影子。我们觉得保鲜商店的牌子怕是出自某位时尚弄潮鹅设计师之手。谁知道老板却说,没有设计啊,就是在锦江人力市场,那有个专门给别人写字的大爷,当时就是找他写的,50块钱,他刷刷刷几下就写完了,草稿都没打…… 我们按照保鲜老板的指点到了三环边上的锦江人力市场,穿过了外面富士康普工招聘,一路的日用品小店和二手手机摊理发摊,就瞧见了写字大爷的摊子,旧木板上“写招聘”“挂招聘”几个大字格外惹眼。不用说,我们找的就是这里了。 见我们前去,大爷很热络的和我们搭话,“写一张哇”,“是不是招人哦”,“写大的还是写小的”,“大的20,小的10块一张”。没等我们把话说完,大爷飞快抽出了一张白纸,熟练地写上了招聘两个大字。“你们招什么工,工钱给好多”,我们说不晓得啊,这下轮到大爷抠脑壳了,“这个就是看你们招什么工种了,你看到我们这儿绝大部分都是厨师啊,墩子啊那些,再就是驾驶员,实在没得啥子技能的,就做杂工嘛”。 见我们还不开窍,大爷循循善诱,问我们是啥子行业,我们想了半天,算是开个玩笑为难吧,说我们是互联网企业,这下轮到大爷懵了一下,大概这种人力市场从来不曾有过互联网企业来招工,大爷略微思索了一下突然很有信心地说,“互联网企业,那你们肯定就是招互联网办事员!” 说着就要落笔。忙被我们制止,我们说大爷我们不招工了,您帮我们写几个字吧。就写“更成都,让世界更有温度”这几个字就行。 买卖成了,大爷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大爷是泸州人,90年代初来到成都,原本也是打工的,至于具体做了些什么没有细说。只能说原本在老家的时候还有个写字儿的本事,十几年前,自打了有了锦江人力市场,大爷就在这里给别人写招聘纸了。 早年间收费便宜,写一张只需一两元。现在的话,毕竟吃碗面也要十元的嘛,写字的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了。在这个锦江人力市场,怕是聚集着成都大半的厨房活路,反正馆子里需要的这里都有,啥子厨师啊,墩子啊,洗碗工啊,杂工啊,多得很。 写招聘的,除了写给雇主,也写给求职客。每天早上六点钟,找工作的大军便要涌过来,大爷每天准点出摊,迎接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段,等到了九十点钟,基本能找到工作的都找到了,剩下的无非就是百无聊赖地等运气,到了十一、二点钟,那些不耐烦的就要走了。在人力市场找工作,每天的黄金时间就只有那么多,今天没找到,就只能明儿请早了。写招牌的大爷,每天最多等到下午一两点钟,再没得生意就要收摊摊了。 问大爷现外面打印那么方便,还有人来弄手写的招聘么。答案是还是有,只是不及早年多。这锦江人力市场开了这么多年,找工作的人,来了又走,来来回回,这么多年连模样都不曾变过。等我们进了市场里面,看着求职的各路厨子亮出的各式招牌,仔细看来一半以上都是出自大爷的手笔,虽然看着其中也有几份打印的求职广告,确实看着没有手写的招牌那般有吸引力。 手写的肯定不一样的嘛,不管是雇主还是找活路的,看起都要诚心一些。你看有些要是急着找工作呢,我就写得认真些,字写得端正漂亮,看着自然舒心。那些打印出来的比不到。即便嘴上说着打印出来的比不到,可是看大爷的摊子上,分明挂了一块喷绘的招牌,上面写着“写招聘广告”几个黑体字。 人力市场,常常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第一站,这里有他们对城市的美好想象,也有大城市的冰冷残酷。有对旧时光的感怀依恋,更多的还是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习进化,江湖儿女穿行其中,这里的规矩,这里的人物,却也常常随着城市的发展,水涨船高。 李二婷︳撰文 喻家俊︳摄影 转自: 更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