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6直升机是一款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机,苏联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主持设计、研制。该机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呢?有网友上传了米26直升机工厂的内部照片,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米-26直升机(俄文:Миль Ми-26,英文:Mil Mi-26)是一款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机,苏联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原米里实验设计局)主持设计、研制的,北约代号为“光晕”(Halo)。 这种直升机是苏联继米-6和米-10以后发展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役的最重的直升机。该机的机舱内载和舱外外挂质量均可达20吨,与美国C-130运输机载荷能力相当。 该机于1970年代开始研制,1977年12月14日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81年6月在巴黎航展展出,1985年通过苏联国家鉴定,1985年实施量产,1986年出口外销,售价1020万美元。 “米-26”投产后,有多款改型机种,如:米-26A、米-26T、米-26P及米-26M等。目前,“米-26”系列机型的制造商为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联合股份公司。 “米-26”直升机除作为军事用途之外,其民用功能也相当出色,如森林消防、自然灾害救援等。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抢险中,就是频繁使用该机调运大型工程设备到震区实施堰塞湖的挖掘、疏浚工程,在预防次生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米-26以军用和民用兼顾的重型直升机为设计思路,其目的是取代早期的“米-6”和“米-12”重型直升机。新设计的“米-26”机舱载荷是米-6的两倍,它是世界最大和最快的重型直升机,并在生产方面实现量化。 苏联建造米-26的目的是为运送重达13吨(29,000磅)的两栖装甲运兵车以及协同军用运输机(如“安-22”和“伊尔-76”)将弹道导弹运往偏远地区。 1981年6月,米-26的预生产型在34届法国巴黎航空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1982年开始研制军用型,1983年米-26的研发工作结束开始交付使用。1985年,飞机开始进入苏联的军事服役和商业运营。 1986年6月开始出口印度。总计制造了约300架。截止2014年,米-26直升机仍在生产。 米-26是第一架旋翼叶片达8片的重型直升机,有两台发动机并实施载荷共享,在其中一台失效的状态下,另一台发动机仍可以维持飞机的正常飞行。 它的质量只比“米-6”略重一点,却能吊运20吨(44000磅)的货物,比“米-6”大8吨,是继米-12之后,世界第二大与第二重的直升机,但却是仍在服役的世界第一大和第一重直升机。 2010年7月,俄罗斯宣布将与中国共同研发“米-26”的后续机型。 米-26机身为全金属铆接,后舱门备有折叠式装卸跳板。机身下部为不可收放前三点轮式起落架,每个起落架有两个轮胎,前轮可操纵转向,主起落架的高度还可作液压调节。 “米-26”货舱空间巨大,可装运两辆步兵装甲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如用于人员运输可容纳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60张担架床及4至5名医护人员。 货舱顶部装有导轨并配有两个电动绞车,起吊质量为5吨。 (中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