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调解”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插上“云翅膀” 为推进奉贤区司法局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奉贤区司法局全面打造多元、便捷、实时的“智慧调解”体系,为多元解纷工作插上“云翅膀”。 拓宽线上研判渠道 社区民警、调委会、村居委等多方共同建立微信工作群,落实隐患通报、风险评估、零报告等制度,立足抓小、抓早、抓苗头。进一步推动“智慧调解”信息系统运用,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构建调解工作大数据,为矛盾纠纷预防预判、发展趋势、科学研判提供智能化支持。 升级优化微信塔群模式 进一步巩固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塔群建设,规范微信塔群日常管理,升级上海法网-街镇微信群13个、村居委微信群303个,完善调解后回访闭环服务,由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回访跟踪和群众评价反馈进行回访,做好深入疏导及经常性联系沟通,以防矛盾反复。 打开调解“跨界合作”新局面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司法行政部门与人民法院通过上海智慧调解平台——诉调对接平台,与公安局通过“110”非警务警情智能处置平台对接,实现纠纷信息的及时收集、调解进程随时掌握和统计数据的实时查询,完善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为缓解法院诉讼和公安“110”处置压力、维护地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统计 2021年1至4月,通过信息化平台受理诉调对接案件1103件,启动调解826件,启动率75%;调解成功489件,调解成功率44%。公安、司法“110”警调联动2139件,处置率100%。 “智慧普法”直播带干货变身“云课堂” 奉贤区司法局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在“新媒体 普法”工作上求突破,打造包含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法治专题广播节目的新媒体宣传矩阵,集中推送法治宣传教育的最新动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法治故事等,同时依托1000余台楼宇电视终端、近百个户外大型显示屏、300余个社区广告灯箱和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60余个官方平台“媒介” 提升法治文化影响力,让法律知识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进一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法润贤城”法治专题广播节目——由奉贤区司法局联合奉贤人民广播电台FM95.5打造的一档法治专题广播节目,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递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节目内容涵盖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公证等领域。自开播以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节目品牌效应凸显。 “小贤说法”微信公众号、“奉贤普法”微博公众号——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增强普法实效为重点,着力推进“智慧普法”建设,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让大家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使书本上的法律“活起来”,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宪”在直播——2020年12月4日,“宪”在直播——奉贤区第二届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在“云”上如约而至,宪法日主题活动燃爆贤城,活动共吸引5万余人观看并参与互动答题。这些“云”课堂“有趣、有料、有颜值”,直播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普法辐射范围,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效果。 数据统计 2021年1至4月,“法润贤城”法治专题广播节目共播出23期;“小贤说法”微信公众号共推送203期微信;“奉贤普法”微博公众号共推送95期微博。新媒体普法矩阵总浏览量达361447次。 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快递“云问答” “12348”上海法网——强化线上线中线下管理,打造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安排专人负责上海法网APP法律咨询,监督管理“一网通办”和“全市通办”的三级审批流程。线中,指导“12348”热线接答工作,要求依法依规解答。 智慧法援“律师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区法律援助中心作为全市法律援助律师远程视频会见系统试点单位之一,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确认会见人身份;若中途更换会见人,系统会自动强制结束;会见笔录、委托辩护协议等可形成电子文档提交给屏幕对面的受援人阅览、电子签名后现场打印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律师会见在押人员更加高效、便捷。另外,律师会见从看守所到法律援助中心,很好地解决了在押人员多、会见席位有限、天气、路程和交通等因素给法律援助案件律师会见带来的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远程视频会见这种“零接触”式的会见模式,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有助于监所保障在押人员及律师双方合法权益。 数据统计 2021年1至4月,“12348”上海法网热线接答咨询3440人次,法律援助事项咨询172人次。 “智慧公证”实现“云跑路” 推行“互联网 公证”服务,加强“智慧公证”建设,从受理到归档实现全程留痕;推行预约 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为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持有残疾证和重病无法出门的当事人提供绿色服务,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核查、优先审批、优先出证,让人性化的公证服务温暖人心。深入开展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精简办事流程,大力推进减证便民,提供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的全方位服务。 “大数据嵌入 公证业务”,将大数据应用嵌入公证业务流程,在验证当事人身份的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对接公安部人口库核实当事人身份,通过市大数据平台核实当事人婚姻、社保等基本信息,与自然资源部门共享不动产相关数据信息,借助民生档案信息平台核实独生子女证、承包地确权登记等23项民生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路,缩短调查取证时间,提高办证效率。 数据统计 2020年至今,办理全方位服务1850件,受益群众10000余人,为当事人代办不动产权证17件,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和免费遗嘱保管76件。 “智慧矫正”助力“云执法” 加快构建“智慧矫正”工作体系,努力打造“管理智能、管控精准、管教便捷、协同高效”的“智慧矫正”新格局。 “智慧+可视化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包括社区矫正中心监控、移动监控、电子定位监控、视频点名等模块,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室安装30个摄像头,实现矫正中心执法场所监控全覆盖。通过不可脱卸式电子监管设备和手机App定位,实时查看定位轨迹,第一时间获取越界、失踪信息,每天3次发起验证点名,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处于监管范围内,筑牢无形“电子围墙”。 “智慧+精准化业务督办”,“业务督办”共设置了18项督办要点,包括调查评估、报道宣告、列管变更、病情诊断、特定审批等,覆盖社区矫正工作全流程,以信息化方式实现精准化业务衔接和督促提示功能,保障各项工作对标推进,提升工作质量和规范执法水平。 “智慧+矫正指挥中心”,全年365天,每天安排矫正民警在指挥中心值班,严格按照市矫正局值班值守要求,发挥指挥中心中枢作用,做好软硬件运维、轨迹核查、对象点名、重点关注、对象情况实时管控,做好各类告警处置,严肃工作纪律,做到工作留痕,处置及时有力,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底数清、情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