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诗欣
2月最后一天,华视娱乐董事长赵毅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新闻,并略带激动地说:血浓于水,两岸文化割不断!为促进交流合作点赞!
原来,这一条新闻是: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9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里面指出:
第一,台湾人士参与大陆影视制作以及大陆有关机构引进台湾影视剧不受数量限制。
第二,放宽两岸合拍电影、电视剧在主创人员比例、大陆元素、投资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两岸电影合拍立项申报费用;缩短两岸电视剧合拍立项阶段故事梗概的审批时限。
这也是当天朋友圈里众多影视业界人士的共同动作。对于赵毅和华视娱乐来说,最直观可感的积极影响莫过于:曾在该公司出品的年代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客串主演”的几位主演、主创,终于可以摘掉“客串”的身份了:在该剧中,饰演吴聘的何润东有足足15集的戏份,按理来说不该算是客串,之所以会如此处理,其实还是之前的政策闹的。
一直以来,合拍剧的港澳台主创人员(含主创+主演)不能超过5人这一规定,总是让制片方们头疼。还曾经发生过制作人陈玉珊在电视剧《兰陵王》中用化名“玉珊”的情况。
至于《那年花开》,美术指导叶锦添、主演张晨光、谢君豪、何润东、胡杏儿、周丽淇、龚慈恩……虽然个个都是优秀主创,但显然已远远超额,不得不用“特别友情出演”这样的方式。
进入2018年,事情在悄悄发生改变。2月22日首播的电视剧《台湾往事》中,单是台湾演员就有8位。
现在看来,《台湾往事》似乎正是两岸影视合作在人数上放宽限制的官方预告。
在不少业内人士为新政策叫好的同时,娱乐资本论也想借机梳理一下过往两岸影视合作政策的历史沿革,尤其是,严格多年的人数限制如今得到放宽,两岸影视合作能否迎来新的春天?
过去两岸影视合作政策不断放宽
但人数限制始终不变
对于娱乐行业来说,本次新“惠台措施”最重要的就是上述两条细节。
但这不是国台办第一次发布“惠台措施”。关于两岸影视合作的政策,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
①90年代前后,正值台湾电视的黄金时代,加之大陆影视主管部门管制比较宽松,两岸合拍和引进的作品频频出现,《梅花三弄》、《还珠格格》、《戏说乾隆》等都是当时火遍两岸的合拍电视剧,至于引进作品则有《情义无价》、《昨夜星辰》等。
②由于大陆电视剧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两岸合拍剧多以台湾公司为主导。1999年,相关部门以少数单位未经批准,擅自聘请港澳台从业人员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为理由,以确保广播影视对港澳台交流在“以我为主、对我有利”为原则,规定一般不得聘请港、澳、台从业人员参与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制作,所聘人员的人数每次不超过3人;一部电视剧中,港、澳、台从业人员担任编、导、演、摄等主创人员不得超过5人。
在此政策影响下,又加之台湾2000年陈水扁“掌权”,两岸合拍剧的热潮在2000-2007年间有所降温。但这段时间引进剧不受影响,不少引进剧如2002年《爱情白皮书》、2003年《千金百分百》、2005年《王子变青蛙》等都在内地获得高收视。
③2008年,随着马英九正式接替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相关法规有所松动。虽然合拍电视剧仍然有人数限制,但经大陆主管部门核准后,合拍剧可视为大陆生产的电视剧播出和发行,也可以上黄金档。这就直接导致当时合拍剧的审批时长缩短了4个月,大约2个月就可通过。
彼时,台湾影视业者普遍认为,该政策将极大提升台湾影视界到大陆制作影视产品的意愿。
④2009年,随着两岸关系好转,台湾当局也开放大陆剧组人员申请赴台参与合拍电视剧,大陆电视剧可以赴台取景。
由于两岸政策都放宽,两岸影视合作进入了春天。
一方面,合拍剧迎来了高峰。2010年,安徽电视台及台湾八大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偶像剧《就想赖着你》、厦门广电集团等与台湾民视共同投资拍摄的《神医大道公》、湖南电广传媒等联合策划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嫁到台北》等合拍剧项目提上了日程。据编剧汪海林介绍,期间还出现不少“假合拍剧”以上黄金档招徕资本。
另一方面,台剧翻拍也受到了青睐,期间集中出现了《新还珠格格》、《一起来看流星雨》等翻拍剧。
⑤2010-2011年,大陆继续放宽相关政策。
电影方面,经大陆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台湾影片可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大陆发行放映。电视剧方面,广电部门承诺加快合拍剧审批速度,鼓励两岸影视制作机构参与合拍剧制作和增加引进台湾电视剧等。艺人方面,继续欢迎台湾演艺人员来大陆发展,参与制作相关广播影视节目。
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第二年能在内地创下票房纪录,其主演柯震东能迅速成为一线艺人并获得资本青睐,政策无疑提供了土壤。
两岸影视合作将迎来新的春天
虽然两岸影视合作的相关政策不断放宽,但人数限制这一规定始终没有松动。
2002年《少年张三丰》曾因为比规定多出一个台湾人员,导致大陆版本的林心如戏份完全剪掉,由内地演员牛萌萌补拍,而台湾版、香港版、海外发行版本中则保留林心如的戏份。
电视剧中用到的台湾人数量其实很容易超出限制,光是演员就占据了大部分名额,但台湾导演等专业人员由于在圈内相对价格低同时也能保证质量,在大陆也备受资本青睐。
比如说,台湾著名制片人陈玉珊与大陆影视公司新丽传媒签了五年合作五部作品的合约,光是《狼殿下》一部戏的剧本版权和合作签约费就高达8108.16万,可见台湾优秀制作人还是很吃香的。从前,苦于政策原因,双方很难在明面上合作。据行业人士透露,当时双方一般采取以经济补偿换取幕后人员不署名的方式。
比如2013年播出的由台湾演员林依晨主演的《兰陵王》字幕中,总监制陈玉珊当时就用了化名。
如今,人数限制终于放宽,两岸影视合作政策甚至到达了一个空前的宽松状态,或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首先是政策给两岸项目合作带来不少了新的便利。
导演邵进就认为,里面有两条消息对他意义重大。第一是主创人员的人数更宽松,意味着大陆制片可以带极少的人员去台湾拍摄影片,以前要反复斟酌要用几个台湾团队,现在成本更省,效率更高了。
二是台湾资金对于影视项目的投资更宽松了。如果有海外及台湾部分的拍摄,日后项目融资的渠道更多。 2012年官方为了打击“假合拍片”,规定中方出资比例不得少于1/3。如今放宽两岸合拍项目投资比例的限制之后,对大陆投资比例的要求降低,就可以直接从海外及台湾的渠道融资。
对于台湾来说,前所未有的政策放宽程度将给予台湾影视行业发展一股助推力。市场和资金是台湾影视行业近年来越发缺乏的发展因素。随着政策的放宽,大陆向台湾开放更大的市场,同时也必将有更多的资本进入两岸合作项目。
一方面,高速发展的大陆影视行业将带动台湾影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未来将会有更多台湾艺人进入大陆发展,像《台湾往事》就启用了几个在大陆并不出名的台湾艺人。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少有名的台湾艺人在职业素养上都比大陆都鲜肉小花要强,性价比高。加入大陆市场有利于促进良性竞争,或许还能为天价片酬泼一盆冷水。
在这个节点下的新政,或许能达到互惠互利的最大效果。
政策虽放宽,但台湾影视已乏力
难再现当日辉煌
官方在人力资源和资本层面的合作都放宽了限制,那台湾影视能在大陆重振雄风吗?
事实上,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在大陆资金出海上,3月1日刚刚推行的《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简称“11号令”),就规定了新闻传媒类为敏感行业,中资投资行为是严格实行核准管理的范围。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联合推出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更是直指娱乐业为限制开展的境外投资项目。
而在政治生态方面,更是存在风险。过去不乏大陆影视项目因艺人的政治立场或不当言论受到影响的案例。
2017年台湾艺人徐若瑄因称日本为“养母”而被封杀,一时间与其相关的厂商和影视作品都受牵连,被迫紧急下架有关物料。
2018年初,台湾艺人林心如自制自演的新剧《我的男孩》因接受台当局资金支持,被要求参加奖项评定均应以“中华民国或台湾名义参加”而遭网友举报被下架。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台剧都接受国当局资金资助,所以该剧现在已恢复上架。
网络时代中,台湾演员稍微有台独、亲日的倾向,就会被放大再放大。
而如今,可用更多台湾人,涉及到台独分子的可能性就增加,作品在审查和播出阶段面临的风险也将更高。更可怕的是,在动辄得咎的网络生态中,很多时候主创人员是在使用后才被发现是“台独”分子。于是,现在用人方也有不少在做前期把控,甚至还出现与台湾艺人签订协议,“进入项目前把社交平台的敏感言论全部删除”的情况。
因此,有些片方只能对台湾演员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用台湾演员。“有些角色可能是一些台湾演员比较合适,但是考虑到潜在的政策风险,最终还是尽量不用他们,而用内地演员。”编剧汪海林告诉娱乐资本论。
由于存在政策风险,大陆资本对于台湾公司依然顾虑重重。台湾某传媒公司创始人在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就无奈地表示,曾有几家资本公司对他们感兴趣,但发现公司法人是台湾人之后,便都会产生更多疑虑。
而在台湾那头,近年来影视行业不景气,发展程度已经落后于大陆,就算政策放松,台湾能够踏上内地高速发展的战车,也很难回到过去的辉煌。
这些年政策其实一直在松动,但台湾风也不如过去强劲,比如琼瑶再拍《还珠》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热度。“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台湾长期面向本土市场的结果,因为它已经失去面对大潮流的适应力。再者,目前行业内活跃的台湾编剧也已经不多,大体是2000年之后的漫改剧起家。虽然不乏《爱杀17岁》这样的佳作,但是也是昙花一现的。”编剧武瑶告诉娱乐资本论。
“由于台湾当局的原因,近十年台湾以台语剧为主,国语剧逐渐边缘化”,引进剧的发展短时间内恐怕乏力。艺人方面则出现了断层,在大陆人气较高的台湾艺人基本都是过去火的那几个,“所以台湾现在已经拿不出什么好牌”。编剧汪海林表示,“可以说现在大陆是在帮助台湾影视业发展。”
常在两岸走动的台湾影视人对于政策放宽的效果也不太乐观,顶尖东方的负责人就表示:“门很宽,坎很高。”
虽然有多项放宽政策给到台湾,但如今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政策,而是台湾本身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近年来大陆影视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制作水平早已超越台湾,台湾唯有积极跟上脚步,才能真正享受到这样的放宽政策。“若只是放宽申请和数量,其实这份美意,台湾跟不上。”
现下台湾影视没落,两岸合作必然以大陆为主导,正好满足了官方“确保广播影视对港澳台交流在以我为主、对我有利”的原则。
总的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对两岸影视人有大大利好的新政,小娱也希望,在放宽了各种限制后,能看到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那时,才是观众真正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