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丨新传研都
四川长宁6.0级地震
事件梗概: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四川、重庆、云南多地震感比较强烈,一些地方出现房屋倒塌和人员被埋的灾情。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消息,截至6月18日17时,地震已造成宜宾市和乐山市8县(区)受灾,因灾死亡13人,地震还造成部分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
在17日晚的宜宾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四川成都、德阳、资阳等地110个社区已经陆续收到了通过广播“大喇叭”、电视屏幕倒计时预警等广播电视机构和各种终端设备发出的提前预警。倒计时数秒之后,震感开始强烈起来。该预警技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大陆地震预警中心提供。
那什么是地震预警呢?
简单来讲,地震预警和地震波赛跑。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震中发生地震时,抢在地震波还没有对目标区域产生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布地震预警警报。
项目负责人王暾介绍,提前3秒钟预警,可以减少伤亡14%,提前10秒钟预警,可以减少伤亡39%,提前20秒预警,伤亡甚至可以减少63%。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挥优势
如何通过各种资源和技术力量减灾救灾,尽最大可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此次地震灾害,包括成都、德阳、资阳在内的不少地域,早于地震波十几秒、几十秒通过广播、电视、公共场所大屏、大喇叭、手机等终端收到地震预警,为减灾救灾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从20世纪20年代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出现,广播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在理论与实践的各个层面都经历了比较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下了经过时间的积淀与检验的独特优势。
广播优点:(1)广泛性、接收不受地域时间限制;(2)用于接受之媒体如收音机等较为廉价,普及性广。对于一些乡村来说,广播媒介在重大消息通知传达上起着极大的作用;(3)传播速度快;(4)同时性,可在同一时间内使不同地域的受众,同时接收到消息。
电视优点:(1)信息传递快;(2)覆盖范围广;电视成为陪伴品,就算平时不大使用,每个家庭基本都会购买一台(3)视觉冲击力强,有声有色。
1、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即使在当下,智能时代高速发展,电视机当下仍然是每个家庭收看率最高的平台,在广大受众的心目中,广播电视代表党和国家的喉舌,具有网络不可超越和无法取代的公信力。
2、高水准的专业制作能力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有一支基础好、素质高的采编队伍,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方面是新媒体无法超越的存在。
3、普及率、涵盖率、到达率较高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2.02亿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声音现在已经基本覆盖到了全中国的各个角落,其是目前普及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媒体。
一、2008汶川地震:特稿通讯展现人文关怀
2008年汶川地震,是举国之殇。在这次巨大天灾中一些人与事迹被记者用巧妙的文字加以记录。一篇篇特稿、通讯,现在回过来读依旧有满满的悲伤或者感动,依旧让人为之动容。
二、2017九寨沟地震:机器人写稿25秒发布
2017年8月8日晚,四川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一时间,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然而,最先发布该消息的竟然是中国地震台网的一个写稿机器人,7.0级地震报道用时25秒,其余余震消息用时5秒。中国地震台网开发的这款机器人会根据本地数据网络以及接口调用、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自动地完成地震信息发布,并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短信、邮件向公众快速地传播消息。
三、2019四川长宁地震:广播电视预警地震
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失事的报道。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震撼性、负面性和社会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人类无法防止的自然性伤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旱灾、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一类是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交通事故、凶杀、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由于灾难性报道具有影响力大的特点 ,所以具有极大的报道价值。
灾难性事件总是与人的生死密切关联。大难面前,人性彰显。越是在生死离别中,越容易诱发道德、信仰等话题。危难时刻,是对人们道德的严峻考验,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更是对新闻伦理的考验。灾难性事件及其受害者无疑是灾难性新闻影像报道的主体,在报道中,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心理,尊重他们的感情,保护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避免二次伤害是发扬人文主义精神的首要原则。
因此,灾难报道实际上对新闻机构及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之上,还需更多地考虑新闻伦理问题。
①发挥新闻专业精神。 在灾难报道当中,新闻媒体应该秉持着新闻专业精神,以冷静、理性的态度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杜绝煽情。应当及时、迅速、冷静地进行专业的新闻报道,让公众了解灾难发生发展的动态,而不至于引发公众情绪激动造成负面影响。
②展现人文化关怀。 突发灾难事件中,必然会出现人员伤亡的惨烈场面,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活动要突出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尊严的关注。灾难报道要展现媒体的人文关怀,不仅要挖掘灾难本身,还要关注灾难中的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善良的一面。新闻报道不能肆无忌惮地抓拍残酷、血腥的场景,报道应该坚持适度原则,血腥无益于救灾,只能造成社会恐慌,还会引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人群的不适。媒体对公众的关心也在这次的灾难报道中得到了体现。
③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媒体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媒体对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监督,引起社会的反思。
④提供服务信息。 报道受众最想知道、最需要知道的信息是灾难报道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媒体行为,也是媒体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面对突发灾难事件,为公众提供实际有用的服务信息,将报道重点放到为灾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上,而不是重点强调呼吁救援者、救援行动和救援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