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简介
-
店主推荐
华商报广告刊登 |
|
《华商报》是陕西省的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自1997年7月改版以来,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报纸发行量由改版前的不足2万份迅速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份。《华商报》立足西安、覆盖陕西、辐射西北地区,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通俗化的风格。目前,《华商报》已成功实现了对省会城市西安及陕西省中等城市的规模覆盖,成为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量、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其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被誉为陕西报业市场上的一匹矫健的黑马。《华商报》的成功对传媒领域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同时,它对我国正在形成的报业市场具有一定的启示。
我国现有各类报纸2100多种,虽然从数量、品种上讲我国是报业大国,但现有的绝大多数报纸基本上是按计划经济配置起来的,远远不够强大。以前,我们判别报纸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看它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如果按这样的传统标准衡量,《华商报》在陕西就排不上位子了。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再没有人怀疑《华商报》在陕西报业的领头地位了。从陕西各个媒体的日到达率可以看出,在陕西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媒体中,《华商报》位居第二,仅次于CCTV—1,同时也是西安市民每日接触最多的报纸媒体。2005年,《华商报》实现广告收入5.8亿元,2006年同样突破5亿元。在陕西的报业市场上,除了《华商报》外,还有《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美报》、《西安商报》等10余家晚报都市类报纸参与市场竞争,竞争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在这么多的报纸中,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华商报》是西安惟一派出记者采访的媒体;2003年,《华商报》又是西安惟一派出战地记者亲赴伊拉克采访的媒体;2002年《华商报》报道的“枪下留人”事件引发全国法学界对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大讨论……。同时,《华商报》也是全国众多媒体中,率先揭露“天龙煤矿爆炸案”、“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的媒体,担负起“惩恶扬善”的社会责任。《华商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且渴望更高层次、更大区域的竞争,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一直是《华商报》的追求,1997年7月《华商报》改版时正值都市报在全国大面积流行,以成都《华西都市报》的成功为蓝本,各地纷纷兴起办都市报。陕西日报也办了《三秦都市报》,可惜这份报纸并没有真正学到都市报的“精髓”,反而被后起的《华商报》抢足了风头,而且《华商报》现在对陕西报业市场的垄断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么,《华商报》作为一份都市类报纸,它为什么会在短段几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华商报》与陕西报业市场上的其它晚报都市报相比又有什么特色风格呢?在笔者看来,《华商报》的成功就在于它确立的“读者本位”的思想基础上,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首先,《华商报》贴近读者,注重传播效果。其它报纸关注的新闻是谁出席了什么会议、谁指出什么、什么方面成绩斐然、什么单位再创辉煌、什么人是榜样等言之无物、八股腔严重的僵硬宣传。因此,他们所报道的会议没有不“隆重”开幕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调研没有不“深入”的,贯彻没有不“全面”的……。《华商报》正是突破了这种传统新闻模式,更多关注的是一些民生新闻,普通市民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是它经常报道的话题。我们经常可以在《华商报》上看到哪儿发生了一起车祸、哪儿发生了火灾、哪个穷人治不起病、哪个小区停电了这些家长里短但又与读者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这些也正是读者关注的对象。《华商报》以一种贴近百姓的亲和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贴近读者”是《华商报》一贯的办报理念。他们相信“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反常的或突然发生、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
《华商报》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它强调报纸是“有用纸”。“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强调了信息服务功能。《华商报》上的彩票版、旅游版、证券版都以服务读者为目的,便民电话、天气预报、生活指数,这些在每天报纸上都有固定的版面,这样就增加了信息的实用性。这些使得整张报纸更像“有用纸”而非“新闻纸”,而这些有用的信息更是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华商报》正是以这种贴近读者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从而使发行量一路攀升,达到目前的50多万份,这为它增加广告收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华商报》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从2002年延安的“黄碟事件”到率先揭露“天龙煤矿爆炸案”再到“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华商报》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担负起了“惩恶扬善”的社会责任,尽到了一个媒体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华商报》不为种种权利及黑恶势力所屈,敢于揭露黑幕,担当正义。《华商报》的这种舆论监督很受百姓的欢迎,使百姓感到《华商报》是在为老百姓们说话。第三,《华商报》很好地发挥了新闻热线的作用。在陕西的报纸里,《华商报》并不是第一个开设读者热线,方便读者提供新闻线索的,但却是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新闻热线号码88880000每天都印在报纸的头版醒目位置,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读者所提供的重要的有价值的线索不仅有记者的跟踪采访,而且读者还有机会领导一份新闻线索奖,报社也为这些线索开辟了“城市热线”专版。这样做,报社不仅获取的新闻线索,而且拉近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报纸真正成了读者的“代言人”,读者对社会现象有什么不满意或者见到了什么新鲜事,都可以通过报纸得到传播。试问,在拨打了新闻热线之后,有谁不想知道自己反映的问题究竟有没有解决,有谁不想知道自己提供的线索究竟被记者怎样写?这必然吸引他们继续关注《华商报》。
另外,我们在阅读《华商报》时可以发现它上面有许多外省消息和国际新闻,这些消息和新闻多来自通讯社、省外媒体或网络,这些在每天的报纸上可以占到4-5个版面。《华商报》这样做既方便读者一次性地接受自己身边之外的新闻,又降低了常设驻外记者的高额费用。这在陕西的媒体里是人无我有的。
《华商报》除了突出信息服务功能外,它的另一特点是有情。为灾区群众募捐、帮民工讨工资、为读者寻找失散的亲人,这些都是《华商报》新闻报道的重要题材。
2007年,《华商报》将迎来改版十周年,十年磨一剑,风雨铸辉煌。十年间,《华商报》始终秉承为读者“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理念,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2005年、2006年度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二十强评选中,《华商报》超越同类报纸,分别雄居第三位、第四位。现在,在陕西报业市场上,无论是早几年的《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还是晚近新办的《各界导报》《美报》等等,都已无法向《华商报》发起挑战,《华商报》在陕西报业市场中坐稳头把交椅已是不争的事
返回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