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艺节目 电视剧 电影 电视栏目
媒体资源网 > 电视栏目 /综艺节目 > 一本好书第二季 > 话题讨论

一本好书第二季

主持人嘉宾:王劲松,  高亚麟,  于震,  曹卫宇,  ...

一本好书第二季讨论区


《一本好书》带你“新”读经典 《骆驼祥子》里见”青年奋斗指南”

第二期《一本好书》的书目,仍是来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告别《红岩》群像式英雄的叙事之后,第二期的《一本好书》开始落点于个人的视角,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一个底层小人物奋力为生活拼搏,却最终希望破灭的故事。相信说到这里,已经有不少人猜到——这不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吗?

老舍曾与诺贝尔擦肩,《骆驼祥子》却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在国内享有的盛誉已无需多言。不仅如此,他的作品还被译为多种文字,走出了祖国的大门。英文版的《骆驼祥子》一度登上美国年度畅销排行榜不说,还曾受到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青睐。曾担任17次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谢尔·埃斯普马克就曾表示,如果不是因为老舍先生的逝世,他很有可能成为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作为中国当代大师级小说家,老舍先生的文学成就是公认的,谈中国话剧史,绕不开他;讲中国现代文学史,绝对离不开他。就像这《骆驼祥子》之所以能在读者心中长盛不衰,也是因为老舍先生深厚的功力。哪怕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洋车夫,你也能透过老舍的笔墨,看清他脸上的褶皱,手心的茧子与内心的惆怅。

《骆驼祥子》的经典性,使得外界对它的解读从未间断。描述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乱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用祥子来象征旧社会劳苦大众,是对《骆驼祥子》主旨最普遍的一种解析。除此之外呢?一贯勤劳与要强的祥子,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一心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相信靠着个人奋斗,一步步终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从进入北平,再到一路打拼,老舍先生是带着个人主义视角去描写祥子的个人奋斗与成长。他对祥子的一切变化都刻画得入情入理,用一双犀利之眼去体察人、描写人、关怀人,而这,也恰恰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

许子东老师在二现场说”第一遍看斗争,第二遍看老舍,第三遍看自己”,《一本好书》力图带观众看透这三层,通过他一次次的人生决策,在祥子的命运里看见我们自己。本着这样的立意,《一本好书》的改编倾向着墨于祥子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联结,聚焦祥子的个人奋斗,同时也找到刘四爷与虎妞在书里留下的温度。

可见,对于一部经典作品而言,多元性的解读往往会带来更多思想火花的碰撞。而《一本好书》会如何诠释他们眼中的《骆驼祥子》呢,或许观众在看完这一期《一本好书》后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个体价值实现的道路上,你我皆是“祥子”

祥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里最有名的拉车夫形象之一。虽为农民出生,没有受过教育,但祥子清晰知道自己的愿望是进城当洋车夫,而想要实现财政相对自由的第一步,就是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反正自己年轻,身体壮,有革命本钱,无家庭负担,与如今赤手空拳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一样,他坚信城市是勤奋者的天堂,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与祥子一样,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身怀梦想。乍一听热血奋进,但偏偏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处处都要披荆斩棘。

这种个人奋斗的一致性,让《骆驼祥子》与年轻人之间形成互文的现实观照,足以体现出《一本好书》选取书目的用心。可见除了经典本身的属性意外,如何引发当下阅读者的共鸣与价值收获,才是《一本好书》选书的初衷。为观众选好书,“试”好书,拉近大家与阅读的距离,让书与大众真正发生碰撞与勾连,也正是“大众阅读的试衣间”的价值所在。

而正是这种情感共鸣的一致性,对于《一本好书》会如何呈现祥子颠沛流离的命运,“感同身受”的网友们显然都有点坐不住了,纷纷表示在预告片里看见了成人社会里不断逐梦的自己。“已经等不及要看《骆驼祥子》了,虽然年代不同,但祥子的苦衷我都懂。”、“虎妞要放在当代活脱脱女企业家,可惜生错时代。”、“期待《一本好书》的改编,其实看祥子一次次的失利,也是给我们的生活吸取经验教训。”

可见,《骆驼祥子》的经典远不只限于对旧社会的抨击,它真正发光的内核是在于个人奋斗史的刻画。这种个人命运的普遍性共振,正是来自于老舍先生的文字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