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16日 17:05 |
4月11日,北京大降温,刚开放的迎春花簇随寒风摇摆,别有一番景致,京都信苑宾馆三楼欧洲厅用一种温暖的色调隔绝了外面的料峭春寒。
“赵老师来了!”话音刚落,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就走进了大厅,他戴着一顶“本山特色”的鸭舌帽,面带笑容,向大家一一问好。
其实今天称他为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总导演或许更加合适,因为他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参加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简称中国视协)举办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乡村爱情故事》已经拍摄了三部,并且在各地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为了更加完美地推进《乡村》的第四部,此次赵本山携所有主创人员与京城专家们进行探讨。
“我们今天到这里来,等于是进到疗养院疗养,要听取专家的意见,你们要给我门开点良药。”赵本山深鞠一躬:“多批评,少夸!”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徐滔坦言道:“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我真正开始关心《乡村爱情故事》,不是从电视屏幕上,而是从它创造的非常优美的收视曲线图开始的。”一袭红衣的她走到屏幕旁,用幻灯片上8张精确的图表展示了《乡村爱情故事》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创造的收视神话。
同样作为业界人士的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副主任黄海涛补充说,《乡村爱情故事》是今年央视一套到目前为止播出的电视剧里收视率最高的。“虽然我们不提倡唯收视率论,但是它反映着观众的数量,也代表观众对这部戏的喜爱程度,不喜欢不会这么多人去看。不只是农村观众喜爱,城市观众也喜爱。”
中国视协副主席、北京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张晓爱说在她当北京电视台台长的时候,总有人问她怎么拍一部收视率高的电视剧,“这是各种因素结合的结果。”她认为《乡村爱情故事》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主要在于五个方面:“好班底、好题材、好故事、好风格和好演员。”“整部剧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就是老百姓的故事,让你我会心一笑。”
“看完了36集,我说话都要像刘能一样结巴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主任、著名导演郎昆的话引得笑声四起。他用三个字概括了这部剧的成功独特之处:“孝道的‘孝’,新青年对老一代家长充满了孝,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效果的‘效’,如果每一集都按照情景喜剧那样配合笑声的话会一直从头笑到尾;笑声的‘笑’,坦率地说,前些年,一开始几乎皇帝天天到你家,之后就是谍战戏,完了就是婚姻家庭第三者,后来又是媳妇戏婆婆戏,真的很少有一部戏能让你由始至终轻松快乐。”
远在印度讲学的知名学者于丹未能出席会议,她连夜写下了自己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由郎昆代为转达。于丹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概括了这部电视剧的精神内涵:“现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却导致人心浮躁,而赵本山讲述的‘屯儿里发生的故事’正能让我们躁动的心暂时平静下来,在喧嚣的社会中找到脚踏黑土地的归属感。”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除了对《乡村》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尖锐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认为赵本山被收视率带来的鲜花、掌声给弄迷糊了,被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没有原则的吹捧给误导了,同时提出“电视剧绕开真正的现实生活走,其实是一种伪现实主义。 对于专家的批评,赵本山有些“不满”,他回应道:“我不是什么高雅的人,我也没装过高雅,我也最恨那些自以为高雅的人。没有大俗,就没有大雅,如果我们自以为高雅,就会忘掉来自农村的、大俗的大雅。我没有离开过土地,我很了解农村。我不是拒绝高雅,高雅不是和低俗对撞的,它们是一条路上的。我们都必须经过一个大俗的提炼,才知道高雅是什么玩意儿。我们电视剧最现实的问题,是离生活太远。我敢说,农村生活,在坐的没有比我了解。如果一个人不在乎收视率,那就是否认了收视的存在价值,电视不是为高雅做的,是为老百姓做的。”
中国视协副主席、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总结了这次研讨会,他想起了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真正力量。”“我们要把文艺作品变为能提高这种力量的东西,这次讨论会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文化评判标准的建立有路可循。”他说。
“在座的各位给我们开了很多药,我们会有选择的吃,如果药没配成熟我们就尝尝,不过敏就吃下去。”赵本山再次向各位专家学者鞠了一躬:“希望大家都快乐的活着,因为活着是为了快乐。”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