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正式出炉,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获得喜人成绩,旗下的《杭州日报》在194家副省级地市级党报中排名第二,《都市快报》在141家都市报中列第二位,《萧山日报》位居51家县市级党报第一名。与此同时,杭报集团2016年最佳版面(栏目)、最佳记者(编辑)和最佳新媒(项目)评选结果公布,有力展示了杭报集团近年来推进新媒体发展和深化媒体融合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杭报集团始终坚持一体化思维、系统化构造、多元化拓展,从平台搭建、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制度创新等四大系统入手,形成新媒体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完整体系,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融合。”杭报集团总编辑万光政如是说。 平台搭建: 构建多元化“媒体+”布局 目前,杭报集团拥有7报2刊、20余家网站、10个客户端、14个微博、106个微信公众号、6个手机报、6个数字报,媒体总用户数达到1.05亿。几年来,杭报集团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各媒体为主体,以本土化为特色,推进报-网-机(“两微一端”)三大平台的深度融合,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协同发布,形成若干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全媒体矩阵。 与此同时,杭报集团利用媒体平台的品牌、人才、策划和宣传优势,着力建设文创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延伸。目前,杭报集团重点发展的会展活动、户外广告、商务印刷、物流配送、艺术品展销、文创综合体六大产业,与传媒主业紧密相关,具有“媒体+”“互联网+”的特点。 内容生产:实现一次采集多终端分发 “没有流程再造,全媒体等于‘零’。”万光政表示,杭报集团所属《杭州日报》《都市快报》《萧山日报》等媒体均实现对采编流程的再造,彻底改变以往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终端坐等报纸发布后再简单抓取的做法,实现了各类新媒体终端的“第一发布、优先发布、优质发布”。 以《杭州日报》为例,通过全媒体中心主任的协调指挥,编辑、记者的分工配合,实现新闻线索的获取—新闻内容的采集—记者提供不同形态的“初级新闻产品”—编辑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终端新闻产品—网站、移动客户端、报纸等多终端发布,从而实现新闻资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重发布,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实时传播。 技术研发:内外结合提升产品创新力 传统媒体办新媒体,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新媒体技术的开发能力。为补强技术“短板”,杭报集团一方面通过资本手段增强技术能力,如通过并购快点传播和参股看看浙江,布局移动视频端,增强视频技术的储备;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育,增设技术岗位等举措,壮大媒体内部技术力量,该集团信息技术处自主开发了内部的微信服务平台、大视觉网站、快拍快拍网及其客户端。 在构建多屏融合的过程中,该集团把移动客户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杭州日报》客户端“城事通”今年实行改版升级,在没有大规模推广投入的情况下,累计下载量已突破27万次。在今年G20杭州峰会宣传报道中,《杭州日报》开发的新媒体产品“G20峰会号外”和“杭+”视频大放异彩。 制度创新:完善媒体融合保障体系 “媒体融合除了需要重视内容生产、平台建设、流程再造、运营创新、技术开发,还要积极构筑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形成制度保障。”万光政说。杭报集团着眼于顶层设计,成立推进媒体融合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媒体融合重点项目激励扶持办法(试行)》等“一意见五办法”。特别是按照新老媒体“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媒体的审读工作。该集团成立新媒体审读小组,主动查找新媒体发布中存在的各类差错问题,通过每周出版《杭报集团新媒体审读通报》,通报各类差错并提出整改意见。今年5月,杭报集团还实施了《关于新媒体差错扣罚的办法(试行)》,明确了新媒体差错的责任追究和扣罚标准。 2016年6月,该集团制定《媒体融合重点项目激励扶持办法》,每年拨付500万元专项资金,定向扶持集团新闻传播类新媒体。此外,集团制定的《新媒体拔尖人才特殊扶持管理办法》,给予集团新媒体拔尖人才每人每月2000元的集团专项补助。 杭报集团坚持新媒体考核与纸媒考核并行并重。以《杭州日报》为例,通过设立编委会嘉奖,每两个月一次,评选纸媒好稿和新媒体好稿,分别进行奖励。从今年7月起,杭报集团制定实施了《新媒体数据监测统计办法(试行)》,将所属26家重点新闻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纳入数据监测范围,作为分析研究集团新媒体和参评各级各类新闻奖项、争取扶持资金的重要依据。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