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ip市场火爆,网络文学迎来爆发,传统文学期刊也因此逐渐回暖。下半年开始,几大文学期刊宣布提高稿费。大刊、名刊涨稿费意味着高稿酬时代真的到来了吗?且听本文分析。 2016年ip市场火爆,网络文学迎来爆发,传统文学期刊也因此逐渐回暖,从下半年开始,几个文学大刊相继宣布提高稿费标准。今年2月7日,《人民文学》宣布今年优秀稿件稿酬上涨至千字800元,其他稿件稿酬平均在千字500元左右。去年7月,上海作协旗下两大文学期刊《上海文学》《收获》大幅提高稿酬,最高达每千字1000元。《花城》去年提高稿酬后,最高可达千字800~1000元。《诗刊》部分重点栏目每行稿费将提至20元,诗学广场栏目的稿费提至千字500元。《作品》杂志则借鉴了网络文学网站的机制,首创文学期刊稿费打赏机制,在千字500元的基础稿酬之上,推出了季度赏和年度赏。 从外因来看,网络文学市场的快速发酵进一步对传统文学期刊市场形成挤压,也许提高稿费一定程度上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是政府输血,不少文学期刊相继获得各级政府的专项资助,如《人民文学》《收获》。从内因来看,文学市场回暖后好ip遭到抢购,网络文学ip商业化风生水起,而文学期刊在ip整合变现上并没有太好的成绩。受益于ip热潮,文学期刊以往依靠发行、广告的传统盈利模式有了新机遇,一些文学期刊寻求自身“造血”,比如《收获》与"赞赏"ip平台战略合作,联合打造"行距"app。 大刊、名刊涨稿费意味着高稿酬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哪些期刊在涨稿费?这是一场全行业的盛宴,还是少数人的游戏?为此,本报采访了《上海文学》《十月》《当代》《芙蓉》《钟山》《天涯》《民族文学》的相关负责人,试图通过本选题探究文学期刊高稿费背后的原因。 1“现在稿费很高,我们觉得是应该的” 在很多读者心目中,上海作协从来都是文学期刊重镇,《收获》《上海文学》《萌芽》在全国文坛具有极高的声誉。2011年,《收获》《上海文学》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划拨的文化专项资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媒体文艺评论资助等项目的支持下,率先将稿费提高至每千字500元,上海文学期刊一跃成为国内“稿酬高地”,引发全国文学期刊的稿酬改革,本次提高稿费也概莫如是。 《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直言,近几年一直在争取提高稿费标准,较长时期以来,业内外对纯文学、原创文学不够尊重,即使在文化领域中,艺术、美术、音乐的稿酬提高也很大,只有文学界几十年来变动很少。 “现在稿费很高,我们觉得是应该的。”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对文学期刊发展的重视,《上海文学》两次涨稿费均来自于政府支持。“原创文学是一种荣耀,应该充分尊重作者,提高稿费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自2011年提高稿费以后一直在争取(继续提高稿酬),去年稿费达到平均千字800元,最高千字千元。 《十月》副主编宁肯直言,提高稿费是大趋势。“30年间物价、工资上涨了很多,而文学期刊稿费上涨非常滞后,涨稿费对作家、编辑、办刊人都是好事。”他认为,制约文学期刊稿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费的问题。杂志改革、市场化的过程中,文学市场出现了分化,文学期刊生存比较艰难,国家支持资金很少。二是多年来作家、作者已经习惯了,能接受低稿酬。“人们普遍认为其他产品涨价理所应当,却唯独对期刊、书籍涨价敏感,觉得(稿费)就应该便宜,因为这不是生活必须品。” “过去,作家不把写作当收入来源,不会计算稿酬多少,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宁肯表示,涨稿费能让作家感到付出与报酬物有所值。“稿费上去之后作者更加重视写作质量,按照中篇千字千元的稿费标准,(稿费)是个钱了。”这场千字千元的涨稿费大潮无疑在业内引起不小“地震”。据说作家陈希我接到《花城》杂志的4万元稿费时,一度以为杂志社错发稿费,经过确认才知道是稿酬提高了。 根据1999年国家版权局出台的基本稿酬标准,文学期刊执行的稿酬标准是每千字30元~100元。15年后,2014年国家版权局颁布了最新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原创作品基本稿酬是每千字80~300元。 与之相对比的是,今年2月14日,阅文集团公布数据,去年阅文集团向作家共计发放稿酬近10亿元,百位作家年收入达百万,稿酬标准之高令人咋舌,一边是网络文学作家享受着互联网流量狂欢,另一边是传统文学作家低稿酬的鲜明对比。 “相比很多大神级网络作家的收入,目前纯文学期刊的稿费确实低得可怜,提高一些稿费,能够让作家们得到一些实际上的益处,这自然算是好事。”《天涯》副主编林森认为,千字千元的稿费标准对优秀稿件来说还是偏低;而有些稿件,按这个标准给也配不上。“当前平均稿费达到千字千元,对于大多刊物来讲,办刊压力将急剧增加。” 2 “能找到钱的都涨了” 正如赵丽宏所说,文学期刊站在中国当代创作的重要平台上,仅靠几万本发行量想要赚钱不大可能。“相比大众期刊,文学期刊还是小众媒体,因此更需要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 《人民文学》自今年起,优秀稿件稿酬上涨至千字800元,其他稿件稿酬平均在千字500元左右,上涨的资金来自中宣部一笔专项资金;《长篇小说选刊》今年也新开了“长篇小说论坛”栏目,专门刊登评论家对长篇小说的争鸣与观察,稿酬定为千字千元,这笔钱除了杂志社自筹一部分,其所属的中国作协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给予了一定补贴。 纸媒疲软,文学期刊发行量下滑,稿酬上涨的文学期刊资金来源主要是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作协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对所属报刊社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文化宣传部门、文联作协都加大了对文学期刊的扶持力度。 正如林森所说,当前提升稿费的大多是北、上、广等地的刊物,那里经济状况较好相关部门补贴多一些。“对于提高现行稿费标准,业内并无共识,各家期刊生存状况差异较大。”目前《天涯》的稿费标准,在国内文学期刊中处于中等水平,不算太高。“有提高的打算,但得看能不能争取到上级部门的支持。” “去年《收获》率先曝出涨稿费的消息,头条稿费达到千字千元,在文学界一线刊物中引起了一场地震,其他能找到钱的刊社也纷纷跟上。”《当代》杂志社社长孔令燕直言,“每家期刊状况不一样,《当代》是社办期刊,隶属于人民文学出版社,过去3年都获得了上级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的一定补贴,今年也在积极申请。” 据悉,提高稿费的文学期刊还有《诗刊》《作品》《福建文学》《解放军文艺》《红艳》《小说界》《湖南文学》《江南》《青年作家》《作家》《长江文艺》《广州文艺》《草堂》《鸭绿江》等。 熙熙攘攘的涨稿费大潮中,一拨是找到钱的“皆大欢喜”,另一拨是“没钱”的忧虑。或许《民族文学》副主编赵晏彪的心声能代表一部分期刊经营者。“提高稿酬是否必要,要看刊物本身的资金来源,有钱则涨,无钱想涨也是枉然。”赵晏彪直言,《民族文学》新涨稿酬的来源也是国家拨款。 “发行萎缩,办刊经费仅仅靠有关部门补贴,不可能无节制的提高。”林森认为制约期刊稿费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关注点,已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图片、视频、游戏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纸质期刊不太可能重现上世纪80年代动辄发行量上百万册的景象。 3 “稿酬不是稿件质量的决定因素” 纵观本次稿酬上涨的各家期刊,基本都是靠财政“输血”,但仅靠“输血”能救活文学期刊吗?文学期刊如何应对网络冲击、快餐文化的侵蚀?与此同时,比起其他综合性刊物和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绘画、书法、剧本,纯文学作者靠文字得到的经济报酬仍较低。“一流的纯文学杂志,应该有一流的稿费,同时,一流的杂志编辑,也要活得体面。”赵晏彪提出,有的刊物名声在外,即使不涨稿酬作家也会积极投稿,有的刊物即使稿酬千字千元,作家也未必投稿。“究其原因,刊物的影响力、知名度和主编、编辑的亲和力、为人处事的风格、情商都是关键。” 林森表示其他文学期刊涨稿费对《天涯》有一定压力,但不是太大。“有不少稿费比《天涯》高的刊物却办得很没有想法。稿费不能决定一切,如何让一家刊物体现出整体的想法才最重要。只看稿费高低来投稿的作者,其作品质量也是应该存疑的。” “《天涯》一直不是靠高稿酬来吸引写作者的。我们更仰仗给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觉得稿子发在《天涯》上面,是一件体面的事。”林森介绍说,《天涯》在文章质量、专题策划、传播影响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刊物本身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性、厚重感、精美度等,都是吸引投稿者的元素。同时,在文章发表之后的“售后服务”上做更多细节性工作,比如样刊、稿费以最快速度发放;给选刊推荐优秀作品,促成转载;优秀稿件组织评论家写评论;在自家公众号上推荐、传播……“我们要让作者觉得受尊重。作家几乎都是把尊重感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 “高稿酬确实会吸引来一些优秀稿件,能提高办刊质量。”林森如是说。“当然,对于某些手头较紧的刊物来讲,稿费的提升,意味着办刊成本增加,压力会越来越大。目前大多文学刊物的成本支出,完全靠发行是很难维持的,大头还得靠相关部门的补贴,因此,盲目、无节制的提高稿费,并非正常现象。” 4 “稿费支出已成文学期刊成本大头” 根据记者调查,稿费支出已成文学期刊成本大头。《天涯》稿费占到2/5,《钟山》超过1/3,而《当代》《十月》《上海文学》等稿费占比过半。 据赵晏彪介绍,《民族文学》作为差额拨款单位,每年可获得财政拨款110万元,而每年工资缺口却近四百万。“稿酬涨了,编辑们的工资不涨,问题一样的棘手。我打个比方,‘东家’(杂志社)的日子难过了,稿酬部分是国家给的,但编辑们的工资是要自己挣的,比如《民族文学》的编辑大多是‘80后’,他们负责编辑好稿件、组织好稿件,把刊物办成国内一流,而只涨稿酬,‘长工’却不涨工资,这样能长久吗?” 《上海文学》作为上海作协所属的事业单位,有一部分国家支持经费,营收来源主要是发行收入、社会支持和稿费补贴三大块。“虽然是良性的经营状态,但依然贫穷。稿费支出超过总成本的一半。作家稿酬涨了,而编辑收入却没有动。”提高稿酬标准后,《上海文学》单期稿酬预算从8万元猛升至17万元。 无独有偶,2016年,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加大支持力度下,《花城》杂志稿酬提高到千字500元,最高可达800~1000元,单期稿酬支出预算达20万元。 “涨稿费也有忧虑的一面,资金来源不是来自经营和发行大幅上涨、购买力提高,而是政府资金支持,受益于国家输血,这不是自然的现象。国家现在有支持,今后一旦财政吃紧资金断了怎么办?”宁肯的反问恰好切中了其他几份文学期刊主编的脉。 “恐如中国足球一样,一味地比拼天价引进球员,虽然短时间内对球队有益处,但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对中国足球并没有多少益处,并没有明显的、本质上的提高。” 赵晏彪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一本杂志,给再多稿酬,但稿件质量差,没有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引领意识、全球化意识,优秀的作家是不会给你稿件的,吸引优质稿件的关键在于办刊品质超群。” 赵晏彪形容说,长久以来业内都不乏这样的声音,低稿酬标准与社会严重脱节,稿费标准与物价上涨严重不匹配。“纯文学期刊能够大幅度地涨稿酬是件好事,同时也说明我们越来越尊重文学了。其次,涨稿酬不是唯一的办法,用高薪养好稿,或者说是约来好稿件,其实是很难的。” 5 “关键在于自身造血” 《钟山》主编贾梦玮直言不讳地表示,总是炒作稿费问题不是什么好事。“稿费只是文学期刊竞争的一个方面,可能还不是关键的一方面。只有高稿酬并不能成就一本优秀的文学期刊。办刊人对文学的认识、对文学态势的把握,长期坚持、国民文学素质的提高、文化环境的优化等,可能更为关键。”贾梦玮认为,“提高稿费的关键是期刊自身要形成造血功能。” 宁肯则直言目前经营比较稳定,自身造血需求不迫切。“过去资金不足通过搞活动来补贴杂志,这样无疑会分散办刊精力,现在有了资金支持更有底气提高杂志质量、办好刊。” 去年10月,“十月文学院”揭牌成立,这是《十月》扶持创作出版、培养文学新人、向大众普及文学、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探索促进文学创新与发展的新尝试。通过十月文学院整合优质的作家作品资源,拓展培训交流途径,为推动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提供重要保障,夯实文学发展的土壤。宁肯介绍说,通过带领作家走出去,建立作家居住地,把中国实力作家带到国外生活写作,目前已开发捷克布拉格、尼泊尔、爱尔兰、西藏几个居住地。 开拓相关业务把杂志做大做强,各家刊社有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当下,伴随着网文火爆ip产业走高,网文ip遭疯抢、价格疯涨,而传统文学期刊对ip经营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芙蓉》主编龚湘海介绍说,从中南博集天卷旗下《法医秦明》的影视改编获得了启发,“它的网络点击率非常高、利润可观。我们是文学创作的源头,也有ip,今年计划通过与潇湘电影集团的微电影工作室合作,探索ip运营。”据悉,《芙蓉》依托湖南文艺出版社形成“书刊互动”机制,将期刊上受欢迎的长篇小说打造成畅销书,已经出版的有王跃文的《爱历元年》、杨少衡的《党校同学》,发行量达百万,这部分收入可以补贴稿费。 据悉,目前《天涯》还没有运营ip版权项目,林森介绍说今年会在这方面有所改进。“之前有过设立‘ip工厂’的计划,还没到推出的时机。” 6 吸引年轻人 坚守传统文学 赵晏彪认为,虽然网络小说收费模式已经成熟,靠写网文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者有之,然而很多人从没出版过纸书,这对纸媒是利好消息。 “理想的文学期刊应该是一个可以聚集优秀作品、聚拢优秀作家、引领文学创作、提高读者文学品位的优质平台。”孔令燕如是说。《当代》特别注意寻找那些在创作上遵循现实主义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生活的变化的创作群体,为现实主义文学寻找新生力量。他们也积极与读者互动与沟通,维护现有读者,吸引和培养新读者,使期刊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面对看似汹涌的网络文学我们不悲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不是所有人都热衷快餐文化,依然有人坚守纯文学创作,这是对喧嚣社会的镇定,静下心来寻求精神慰藉。”赵丽宏介绍说,《上海文学》微信公众号首创的“微专稿”栏目,吸引35岁以下青年作家投稿,并按照千字200元支付稿酬,此举将作家群体向年轻化延伸。 《十月》读者群以中年为主,通过开拓电子杂志、搭建作家居住地等新颖地形式不断吸引年轻人关注。“也有一些网文作家、读者过来,而传统文学的读者作家基本不会流失到网文市场。我们重视青年作者,这并不意味着去抢网文资源。”宁肯说道。 贾梦玮也表示,今年是《钟山》第二届“读者年”,将围绕文学读者、《钟山》的读者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作者与读者互动、读者评刊、读者上门、读者参与办刊等,并且利用《钟山》官网、微博、微信等与读者进行积极活跃的互动。目前,《钟山》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超过4万,数量不大但都是铁粉。“我们经营微信号的目的并非盈利,而是传播某种与纸刊契合的价值观。社会影响、人文关怀,才是我们最专注的。”2017年,《钟山》将形成多媒体综合发展的局面,纸媒版和电子版双版发行,大幅提升电子版订户。通过电子刊与微博、微信配合,形成互补、互动。 据悉,《民族文学》也计划推出下半月刊,尝试与高校结合、与网络结合吸引年轻读者的关注。《十月》则采取多项措施,开设电子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渠道促进杂志发行,通过网络吸引年轻读者。《当代》建立起比较完善和全面的新媒体系统,开设微信、微博,以及微店和天猫旗舰店,入驻龙源期刊网、亚马逊kindle等数字阅读平台,在线上渠道上实现了与读者的及时沟通,用新媒体形态适应年轻人的喜好。 或许,文学期刊稿费上涨并不能改变生存现状,能否让更多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作家圆梦也暂未可知,但正如宁肯所说,把杂志办好才是第一位的,这是应对风险的根本,一旦出现风险还是靠杂志质量和影响力才能生存。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