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来源:梅花网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17日 13:33 

  摘要: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人人爱看,那么,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广告呢?受众更喜欢创意还是广告?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少电影在宣传时,都会在电影海报上加一句“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短短一句话,它的影响力如何呢?

  真的有一只叫做“八公”的狗狗,一直在车站痴痴盼望着死去的主人能够回来……后来八公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忠犬八公》……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黄渤在电影《亲爱的》中扮演了一位走失儿童的父亲田文军,而他的形象、故事也是有原型依据的,他在无数个日夜寻找孩子,惹人泪目。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不仅能赚人眼泪,还能倍增恐惧之感。

  你能想象《沉默的羔羊》、《电锯惊魂》都是查有出处的犯罪案件吗?《第四类接触》直接用纪录片的手法展示外星人控制人脑的录像,告诉你外星人真的存在!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真实事件”这四个字就是如此让人敬畏,甚至背脊发凉……那么,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它的效果如何呢?

  梅小花整理了一些真实事件,这些事件在你看来是否有趣呢?再来看看广告片是如何演绎这些故事的?

  故事1

  这是一个发生在英国的故事。从2007年开始,在伦敦地铁的“堤岸”站,总有一位老妇人坐在同一个位置上发呆。直到2012年,老妇人却“缺席”了。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随后,车站收到了老妇人的一封来信,在信里老妇人解释了她时常“光临”车站的理由:来听听她已故丈夫的声音——她丈夫为伦敦地铁录制的Mind The Gap(小心缝隙)。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老妇人的丈夫劳伦斯,曾在20世纪50年代为伦敦地铁录制“Mind The Gap”

  2012年伦敦地铁站更换了这则录音,让老妇人失去了听见丈夫声音的机会。所以老妇人写信给车站,希望把声音换回来。

  最终,车站被老妇人打动,决定保留“堤岸”站的“Mind The Gap”

  即使你已离我而去,但我会听见你的声音,倒数着重逢之日。

  这个故事被拍成了微电影广告,来猜猜广告主是谁?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故事2

  世上所有的悲伤,都能用这张图来表达。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白俄罗斯的二战老兵Konstantin Pronin,坐在高尔基公园的长凳上。

  二战结束后的每一年5月9日,他都会与当年的战友们来此聚会,终于,到了2011年的5月9日,他在这里坐了一整天,独自一人。

  当年和你一起并肩的兄弟,现在怎么样?站在人生的尾巴上,回首过去,是否还有些许遗憾?一些愿望是否还没满足?

  既然不能回到过去,那么能否改变为时不多的未来?

  在台湾,有五位平均年龄81岁的老人,决定冒险骑行台湾。他们中有三位患有心脏病、一位听力严重障碍、一位患有癌症……但是,为了梦想,他们出发了……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故事3

  看了以上2则广告,是不是在感动之余有点小确“丧”呢?

  日子过得很辛苦,或是很平淡,都要笑着活下去对不对?或者,找一种活法为生活增味?

  清洁工这个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大概很无聊吧。但是,在美国一家医院工作的男主,却找到了工作的乐趣: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为什么比创意更吸引人?

  故事是独一无二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把故事变成广告的关键,在于广告人能否发现每个故事里的亮点,再用创意的拍摄手段呈现故事中的细节,展现创意的想象。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