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原生广告价值行销力要避免的5大误区

来源:搜狐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31日 10:16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如今,原生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商和品牌主的重视。这确实是好事也是趋势,但近期的《原生广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4%的品牌正在开展原生广告项目,24%的媒体支持投放原生广告,22%的广告创意机构正在设计原生广告内容,12%的媒体将原生广告作为主要广告业务之一。

原生广告价值行销力要避免的5大误区

  一、选择原生广告的3大原因:

  1、不显突兀的广告形式,相比传统广告更让用户信任;

  2、本身的内容与用户相关并为用户产生价值;

  3、对于18-30岁那些非常抗拒的用户,原生广告能够做到完美的融合。

  二、用户体验不重要?

  内容价值、用户体验不重要?就目前原生广告的发展状况而言,市场中的行销力人员对其还处于摸索时期。另外,Warc的数据也表明,广告主对原生广告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占22.9%,一般占65.66%,一点都不了解占11.45%。行销力人员在原生广告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耕耘也将市场逐渐引导到规模化的状态。

  而市场中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市场中的行销力人员越来越重视为受众输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用户体验。不同于叙述故事或关联用户,行销力人员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原生广告上。究其原因,要归功于不显突兀的广告形式,相比传统广告更让用户信任。举个例子,当品牌主要在做一原生广告的计划时,最好是能将用户体验作为前置参考要素。而相反,若是原生广告不能为参与内容互动的用户提供一段逻辑完整的故事叙述,那么广告将不被期许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三、不需要了解运作原理?

  不需要了解原生广告运作原理?若是对信息流原生广告的原理不清楚,将有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点误解:对内容行销力没有完整的策略意识。若是品牌主不了解客户特征,没有为用户输出特定的内容价值,或是完全没有要在搜索或社交渠道关闭促销信息的意识,那么其输出的原生广告必定将以失败告终。

  1、内容缺乏价值。信息流原生广告使用户对内容的价值性产生渴望,所以若是品牌主没有调研清楚用户偏好和特征等,且不针对性地向用户传递特定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内容对受众而言,也许并不会有太多的价值,所以其原生广告也大半是不会成功的。

  2、诱饵替换。相对而言,原生广告算是一种比较柔和并能为受众输出有效价值的广告形式,这样是它受用户喜爱的原因之一。反之,若是品牌主仅仅是标题党,内容上全是产品促销信息,受众不禁对此会十分反感,也会对品牌失去信心。

  对内容的相关性置若罔闻。在一篇与受众高度相关的文章中融入一段原生广告的信息,若是能做到无缝融合,那么对品牌主而言,受众打开广告促成转化的几率也就越高。因此,品牌主若是不注重内容的相关性,那是万万不行的。

  四、内容越简单越好?

  对大多数市场行销力人员来说,内容过于简短是他们经常会陷入的误区之一。内容生产者总是会将注意力放在广告而非真正的用户上。用户点开内容的目的是希望这次阅读能够为他们带来相应的价值,所以内容若是设置在300-400字左右,用户很有可能会流失。

  吸引住用户的目光只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若是因为内容的长度不够,可读性不强而失掉用户,那着实是可惜的。

  五、单刀直入最直接?

  展示广告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但却给用户带来了非常糟糕痛苦的用户体验。相关数据显示,Banner广告的CTR平均只有0.05%,这意味着,有99.95%的用户都不愿意点击Banner广告,因为Banner广告只会干扰用户体验而非增强体验。这也是原生广告崛起的原因。试想用户在阅读内容时,突然插入一段很突兀的广告,用户会怎么想。这也是如今品牌主的预算越来越多地从展示或Banner广告向原生广告转移的原因之一。然而,对原生广告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品牌主必须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并保证用户在阅读内容的过程中不被打扰。

  六、原生广告的5大误区:

  1、用图片或是URL取代原生广告中的内容

  2、仅推送用户登录页面而非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3、将点击量视为衡量广告是否成功的指标,真正有效的指标应该是用户的参与程度和之后所引起的诸如转化率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4、设定不合适的计价模式会引导内容传播效果的不同

  5、不同的分发渠道对应不同的受众,尽量避免仅局限于单调的一两种渠道

  尽管原生广告的概念已经被市场提及多年,但对于大多数品牌主而言,却未能将其很好融入到行销力活动中。原生广告来不会太显眼。它们在设计外观上应与整体保持一致,并且与整个平台的特征等保持一致。如此一来,观看者便会感觉广告与其内容浑然天成。换而言之,也就是始终将用户体验牢记在心。

  (本文作者:彭小东 转自搜狐公众平台)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