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网易免费邮箱吸引企业用户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1日 13:31 

  点击操作系统的开始,找到“网易闪电邮”程序,打开后输入密码,等待几秒后开始浏览邮件,这是在福州某外贸公司工作的余珊每天打开电脑后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在“闪电邮”里,余珊集成了多个账号——既有工作所需的,也有私人账号。

  无数个余珊成就了网易邮箱业务。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电子邮箱用户覆盖率达到80.6%,是网民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服务之一,其中网易邮箱总有效用户达3亿,继续稳居市场首位。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网易不仅赚到了钱,还源源不断地向门户、网游以及搜索业务输送用户。不过,随着个人邮箱用户的不断饱和以及竞争的加剧,网易开始重归企业邮箱市场——那是一个需求巨大但是还没有领导品牌的蓝海市场。

  作为企业最基本的信息化应用,企业邮箱让企业内外沟通变得更加紧密。据艾瑞咨询调查分析,企业邮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保障企业的沟通更加安全、高效;二是对外体现公司形象;三是对内实现集中管理。

  “企业邮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日常沟通工具,也是重要的对外信息出口。如果公司员工都使用个人免费邮件对内对外沟通,网管后台不可控,企业的统一形象和信息安全都将面临尴尬境地,后果不可想象。”谈到选用企业邮箱的初衷时,一位外贸企业的网络负责人如是说。

  正是因为能满足企业在通信安全、统一形象以及可管控方面的需求,才使得企业邮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基本通信工具。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来自中小企业的通信需求愈发强劲,加之垃圾邮件和恶意软件极度膨胀,使得在运营经验和盈利模式上日渐成熟的外包企业邮箱市场,正释放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力。

 

  如果经常和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给你的名片上的邮箱的后缀绝大多数是专业邮箱服务商的,如163.com、126.com等等。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不需要一个显示自己公司域名后缀的企业邮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使用有企业域名后缀的邮箱与合作伙伴、客户进行交流,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的品牌实力和形象。企业名称、标识以及邮箱的统一,也有助于企业品牌的整体推广和宣传。

  成本是中小企业没有选择企业邮箱的原因之一,资料显示,国内企业邮箱大多以收费为主。据《南方日报》报道,目前企业邮箱的收费标准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以263企业邮箱标准版每用户容量为263G为例,平均单价为160元/年,折算成月约为13.3元/月。其中,5用户版价格为900元/年,450用户版的价格则为63000元/年。

  “我们一直在寻找最有效教育市场的方法,让销售人员一个个地跟企业解释企业邮箱的好处显然不是最好的。” 网易邮件事业部副总监莫子睿说。深谙此道的网易,称自己找到了最有效切入企业邮箱市场的法宝——免费,网易免费企业邮便由此而来。其实早在2001年网易便尝试进入企业邮箱领域,但是由于竞争对手祭出免费策略,最终网易不得不退出该市场。据网易CEO丁磊透露,直到去年,中国企业邮箱市场依然如同一块处女地。中国企业拥有自己电子邮箱的仅有5%,而国外这个比例却已经高达60%,中国企业邮箱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在耐心等待8年之后,2009年丁磊杀了个回马枪,重启企业级电子邮箱业务。不过,这一次,网易主动采取了免费措施。记者注意到,网易的免费企业邮箱是一整套独立邮件系统,成员邮箱容量为3G,每个域名支持的默认成员帐号为200人(包含邮件列表),网盘容量最高达512M,这些数据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很多中小企业用了自己的邮件系统后发现在处理垃圾邮件上远远比不上我们的免费邮箱,就问我们能否向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我们发现目前的企业邮箱附加价值特别低。我们就在想为什么不向企业开放自己的邮箱平台,这是我们当初决定推出专业企业邮箱的动机。”莫子睿表示。

  广告和提供增值服务成为网易免费邮箱的主要盈利来源。莫子睿认为,从市场空间上来看,2011年美国邮箱广告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6.2亿美元,因此中国邮箱广告市场的未来前景还十分广阔。同时,电子邮箱在用户规模、粘性及互动性方面比传统的页面广告有优势,未来邮箱行业的利润增长点也主要会来自于广告业务。

  “就网易邮箱而言,坐拥3亿用户和7大品牌的先发优势,目前想和邮箱联合运营合作的网站合企业都很多,比如网购网站、人才网站等,结合合作方力量提供资讯、娱乐化、生活服务,可挖掘的线下线上资源空间仍然拥有很大潜力。”莫子睿表示,“同时,对于网易邮箱来说,在涉足个人免费、个人收费和企业收费多个领域后,网易免费企业邮箱,也填补了自身市场空白,增加自身邮箱品牌的同时,亦让网易从企业收费到企业免费服务的过渡,完成邮箱的全方位品牌体系建立,未来盈利空间不容小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