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第十四届青歌赛取消综合素质考核引不满 呼唤余秋雨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19日 08:36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正在央视三套直播,往届比赛中最受争议的综合素质考核已在团体赛中取消,接下来的个人赛,综合素质考核将被更专业的表演素质考核所代替。往年因担任综合素质考核评委而被网友热议的余秋雨也因此“下课”。不过网友似乎都对青歌赛的这一改动也有异议,有网友称:“余秋雨不在,今年的青歌赛不够娱乐。”

  网友爆料 青歌赛专业户多

  此届青歌赛选手还有不少都是青歌赛熟脸:王丽达、常思思、泽旺多吉、陈笠笠、曹芙嘉、阿鲁阿卓、汤子星、李炜鹏……而且他们多数都是前几届半决赛前十名。更有网友爆料某选手从17岁到34岁参加了七届,堪称青歌赛专业户。

  网上一篇《怎么王丽达又参加青歌赛》的帖子则质疑出过唱片、开过演唱会、上过春晚舞台、获得过两届青歌赛银奖的王丽达为何还要出来跟新人竞争,因为像王丽达这样已经成名的歌手又返回赛场,无疑会占用宝贵的资源,同时对于其他参赛的新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而在争论中,自然也不乏支持王丽达的声音,有网友认为机会从来就不是别人留下的,而是要靠自己争取。“青歌赛这么多年,从阎维文、刘斌这些资深前辈到王宏伟、雷佳、刘和刚,哪个不是多次参赛后拿到金奖的?”

  没了余秋雨青歌赛没意思?

  现场:缺少娱乐性和互动性

  最近几年来,关于青歌赛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争论的焦点不在专业考评上,而集中在比赛的“综合素质考核”上,甚至有人称,综合素质考核简直就是近年来青歌赛的唯一看点。去年负责这项考核的余秋雨,因为在点评时说错了一个字的发音,成了全国媒体和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今年的青歌赛,不仅余秋雨不见了,连综合素质考试也消失了,惹得一堆想看热闹的人失望无比。有网民直言“今年的青歌赛枯燥乏味,看着想睡觉”。

  记者昨晚在百度贴吧看到,有网友评论说:“这两个看点(指综合素质考察和余秋雨)没了,青歌赛还有意思吗?”网友“男hudie”总结了缺少余秋雨的青歌赛舞台“让人无所适从”:“在评委打分期间,有三种人最尴尬,也最受罪:一是选手,木头桩子一样站在那里傻傻愣愣的,万分不自然;二是观众,没有了文化考试的屏前参与性、娱乐性,也就没有了可看性、消遣性;三是主持,他们是最无奈、最无辜的,为了给评委打分腾出时间,他们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话题,以防冷场。”

  观众:看余秋雨点评很开心

  有人声称之所以这项综合素质考核取消,是因为余秋雨去年在受到媒体和网友的口诛笔伐之后,已经开始有了畏缩心理,所以今年只能采取“不来”的逃避行为。但就算是余秋雨认输投降,也有网友想念他。有人就说:“余秋雨不能因为念错字被媒体批评就一走了之,真正有气场的学者,应该以观众的福利为重,他应该回归青歌赛!”

  纵览目前网上的种种关于青歌赛与余秋雨的评论,可以发现这样两个问题:首先,网友们并没有把青歌赛当成一项专业的、严肃的音乐赛事来看待,而是将这个比赛当成是一个由央视播出的娱乐节目。其次,关于余秋雨,虽然他自认为是大师、是学者,但网友们实际上更喜欢将他当成是一个娱乐人物来看待,看余秋雨出洋相和余秋雨让选手们出洋相,同样让不少观众开心。这也是观众们希望余秋雨重新出现的关键因素。

  圈内人:各有说法

  有些圈内人也表态呼吁余秋雨“回归”。音乐人丁薇就评论说,今年的青歌赛改得很失败,“我觉得综合素质考核不能丢,反而要增加,现代的歌手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而不是只懂唱歌,像一个花瓶一样。”

  但也有一部分专业人士认为青歌赛应该更关注专业,支持青歌赛取消综合素质考核。 曾做过青歌赛评委的成方圆就表示支持,“既然是个唱歌的比赛,还是多关注一下唱歌本身吧。”
 

余秋雨助手回应

  他在外地讲学,早说过会退



  记者也了解到,事实上在两年前举办的第13届青歌赛后,余秋雨就在博客

  由于余秋雨的缺阵,因此今年青歌赛的团体赛彻底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而在个人赛的决赛中,将综合素质考核变成了“艺术素质考核”、“表演素质考核”和“音乐素质考核”三个项目。目前,虽然余秋雨缺席了正在进行的青歌赛团体赛,但不少观众指望在随后举行的个人赛里看到他的身影。对此,央视和余秋雨的助手均不置可否。

  央视回应

  别把快乐建立在选手痛苦之上





  相比于节目组负责人,央视文艺中心主任张晓海的态度更加坚决:“青歌赛是一间选拔国内优秀歌唱人才的黄埔军校,文化艺术不是都能拿来娱乐的。”所以,虽然他也希望有更多人关注青歌赛,但也不能“为了所谓的收视率降低艺术的尊严”。

  记者观点

  在专业和娱乐间平衡

  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节目,青歌赛在早年也就是一个专业音乐比赛。加上其评判标准带有强烈的专业性,因而也导致许多专业院校、团体的选手将其视为歌唱事业的“敲门砖”。因此,如果是坚持观看青歌赛多年的观众,很容易看出其中不少都是“熟面孔”,不少歌手们都两三次刚起步,四五次是正常。不过,这样的结果却也造成了大家对青歌赛的厌倦。著名词作家、青歌赛评委阎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摇着头说:“现在把青歌赛定位成专业的、业内的比赛,加上现在这些规矩,就把这事看得太重、太严肃了。”

  事实上,到青歌赛的一些相关论坛里,我们也轻易就可以发现很多对于这一歌唱比赛的“指责”。甚至其专业性也成了不少人诟病的原因。有观众表示,这种青歌赛实在是“太专业”了,而且听起来大家的声音都差不多,甚至演唱的歌曲来来去去也就那几首。

  有争论就有关注度,和众多音乐选秀节目一样,青歌赛的主办方需要的是在娱乐性和专业性中间找到平衡点——综合素质考核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要,却让某些专家认为削弱专业性;但摈弃了此项考核的举措又让观众觉得比赛太枯燥,从之前呼吁余秋雨下课改成如今希望他回来。到底这个平衡点在哪?主办方还需好好摸索。

  余秋雨金句

  恭喜你,答对了,为了让你更加对,我要多说几句。

  你是参加原生态唱法比赛的选手,我觉得你的态度很好,不会就是不会,没有乱猜,这是一种纯朴的表现。

  刚才那位把“范仲淹”误答成“苏轼”的朋友,似乎已经预告了“苏轼”在今晚的出场。

  你能答出一半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意大利”,已经很难得了。

  孔子是战国后期人。

  但丁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莫斯其格)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