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图书会成为植入广告新阵地吗

来源:媒体资源网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10日 14:51 

图书被植入广告

短篇小说集《七喜》一目了然地以广告主命名。

 当植入式广告在影视剧中“攻城掠地”之时,也悄然渗入到中国图书。人们不经意地发现,自己在阅读一本书时也居然“被”广告了,也许是某品牌的服装成为书中女主角的最爱而反复出现,也许是某药物在书中被再三提及,而原因便是商家为作家提供了赞助。

     图书也植入广告?读者多数对此不满,认为商业侵害了文学的纯洁性,而图书业内人士却认为由此开启了图书盈利新模式。有文学评论家则表示,商业化时代中文学与商业的合谋在所难免,前提是不能损伤文学作品本身。

     何勇(公务员):事实上图书植入广告与文学没有直接关系,文学主要在于图书内容,而不在于是否有植入广告。企业不会在没有市场的图书中植入广告,而作者不会因为在其作品中植入广告而失去销量。实际上,广告对文学本身没任何伤害,只要广告植入得恰当,不过度,或者是隐形植入广告,不但对图书内容没有伤害,相反可以映衬出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活性,更让读者接受和喜爱。

  龙敏飞(媒体人):有人觉得此举让文学变得不纯粹,这纯属空穴来风。作家写作,如果没稿费,没版税,那是活不下去的,既然版税与稿费是为经济利益,那为广告收入也是如此,这“变味”从何说起?相反,广告还有一定激励作用,商家要植入广告,肯定要选畅销书,要选受众面较广的书,在巨大经济利益刺激下,不能预言这能催生好的作品,但最起码能让更多人向往,这可是好事一桩。

  马长军(教师):如果大家留意图书出版操作方面的新闻,就会发现,现在很多书出版前,出版商都已经研究好读者群了。出版的商业目的很清楚,功利色彩明白无误,可以说这植入广告的图书根本就不是给读书人看的,人家是给“消费者”玩的,是消费品、娱乐品。你要的是文化,人家想的是利益,谈不拢。

  孙岩(导游):书中植入广告,得利的是作者和出版方,那读者是否也能分杯羹?如果能因植入广告获利而降低图书价格,想必很多读者会欢呼雀跃。

  潘抒捷(学生):韩寒2006年对《财经周刊》推出的“作家财富榜”发表意见时说,相比发达国家,中国作家“这辈子写的书”所获得的版税总和还不如“国外一个普通畅销书作家写一本书”。图书植入广告,就当是广告商在替我们读者给这些为大家提供精神食粮的作者们提高版税吧,毕竟,谁都不希望他们穷困潦倒。当然,有个底线,不能影响正常阅读。

  英洪波(市民):书中广告远没有影视广告那样的侵略性,无法全屏覆盖人们的视听,读者完全可以回避,“免疫力”很强。何况读者关注点比较集中,轻易不会被与书中情节无关的广告所骚扰。因此,商家精心炮制的广告恐怕要落个一场空的下场。其实,广告没什么好“名声”,一旦和它传出“绯闻”,读者对作者的好感恐怕大打折扣。作为文人的作者,面对的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读者,这些人不会苟同铜臭思想,看到书里的广告,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明智的作者应该有明智的判断。书中广告想觅得一片沃土,难!

  钱兆成(教师):这些商业行为的甚嚣尘上,其实表明浅阅读正在大范围流行,并成为现代社会的阅读趋势。这些貌似新颖的做法表面上热闹,实则表达了一种寂寥的悲哀:真正的品书已不存在,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应付。

  刘京平(教师):植入式广告,醉翁之意不在书。长此以往,降低书本的“真理”含量,将会令更多读者怀疑书籍的“医愚”作用,同时败坏读者阅读兴趣,令持续走低的国民阅读率雪上加霜,最终受伤的不仅是读者。

    而文学评论家郝雨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向记者表示,在商业化时代,文学与商业的合谋在所难免,图书植入广告是正常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有更旺的趋势,“文学艺术毕竟也要生存,假如比较隐晦、巧妙、含蓄,植入广告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他同时表示,如果植入广告太露骨、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则不但损害文学作品本身,对广告也是损害。读者不看了,广告就白投了。只有作品好故事好,广告植入才有价值。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