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从雕版印刷到数字出版:阅读的未来是什么?

来源:博锐管理在线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3日 11:00 

    民间出书,又名私家刻书,早于宋朝,据考证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后流行于清朝。民间出书与雕版印刷广泛的运用有关。私家刻书其制作方法是这样并不复杂,用到的工具:材料:木板、纸、刀、墨、一把干净的刷子。

    制作方法:

    第一步刻字: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第二步印书: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

    第三步装订: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

    这种印刷方法是采用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简称刻书。在毕升没有发明活字印刷之前,中国就是用这个方法出书的。东汉时期,寺院林立,僧侣众多,无休止的抄写佛经耗费大量人力,使人们迫切需求一种快速复制图文的方法,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朝人毕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

    最早记载有关雕版私家刻书是在《旧唐书》中: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禁止私人出版历书。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一道命令怎么禁得了呢?虽然唐文宗下了这道命令,民间刻印的历书仍旧到处风行。就是在同一个地区,民间印刷历书的也不止一家。

到清朝,私家刻书广泛流行。清代是中国传统印刷事业发展的最后阶段。书籍的刻印技术在承接前代发展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发扬光大,尤其在清朝的初期,印刷事业的发展达到顶峰。清代的雕版印书,仍延袭明朝,以官刻、私刻、坊刻三大系统继续向前发展。

    当时刻书分为三类。

    1.官刻书

    相当于今天的政府部门出书。清代的政府刻书,初期主要集中在内府,由司礼监经管刻书的制度。官刻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清代皇帝的著作如:顺治十二年刻印的《资政要览》、

    第二是重刻前朝的各类著作。经史著作、科学、文学等各类研究成果,《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前代的政书

    第三是方略、纪略著作。军事告成,必定编纂成书,纪录始末,编年为序,纪录事情的全部经过。付诸刊行。白莲教起义,道光、同治年间的平定捻军起义及太平天国起义等等。

    第四是刻印字书、类书、丛书。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和,大量编纂汉族、满族、蒙族等各民族文字用书。武英殿刊印了各类字典。其中最著名

    第五是诗文集的刻印,

    第六天文历象之有关书籍

    2.坊刻本。

    清代的坊间刻书更为兴盛,刻书数量很大。历史比较悠久的如:学名士分任校勘。江南书局。不久,金陵官书局、浙江官书局、四川官书局等。相当于今天的各种出版社。这种出版物是给普通大众的读物,定价低廉,求之较易,风格各异,只要不违反规定就可。

  3.私家刻书

    在当今看来,个人出书是容易的事。人们却不知道,早在清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个人出书的繁荣。传统文化的繁荣,诗歌以及请话本的流行,引起文人纷纷出书。清代的个人出书多为私家刻书,也最有价值。私家刻印的书称“家刻本”或“家塾本”。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著名文人所刻自己的著作和前贤诗文,这类书大都是手写上版,即所谓;写刻;,选用纸墨都比较考究,是刻本中的精品,世称精刻本,是精品,大多具有很好的文学性,比如诗集等。另一类则是考据、辑佚、校勘学兴起之后,藏书家和校勘学家辑刻的丛书、逸书,或影摹校勘付印的旧版书。这就是散文集、杂文集、论文集等。

    清代私家刻书的个特点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及学术研究风气密切相关。在考据、校勘、辑佚学兴起之后,为适应其需要,才刻印了大批丛书、逸书和旧版书籍。搜辑已经亡佚的书籍的工作,从许多引用这些佚书的着作中把其片言只字都搜集起来,汇为一书。而这些丛书绝大部份都是私人刻印的。民间日用杂品,应有尽有,品类齐全,普遍地采用雕版印刷方式颁行、销售。书籍编撰的类型不断创新,尤其到了清后期,无论官、私、坊各个刻书系统都在编印卷帙繁简不等、题目范围多式多样的丛书、类书。这类书籍的刻印流传,对于发展传统学术研究、保存古代文化遗产,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版式刻字多为名家手笔,字体优美,刻印俱佳。清代印书用纸品种很多。

    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发布了最新调查。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18岁至70岁国民中,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等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2%,比2008年的69.7%增长了2.3%。这说明,我国国民的总体阅读率在上升。而另一个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的数字化阅读呈持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长0.1%。

    数字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我国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占24.6%,比2008年的24.5%增长了0.1%。这其中,分别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比2008年的15.7%增加了1%;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比2008年的12.7%增长了2.2%;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08年的1%增加了0.3%,增幅为30%。毫无疑问,数字阅读正在对传统阅读形成冲击。网页阅读,手机阅读,电子纸书阅读,这些电子阅读方式正在侵蚀传统的书籍阅读、报纸杂志阅读的市场。

    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网络文学的阅读中去,这也是为什么盛大的一分钱文学如此风靡的原因。而另有一部分人,埋身在付费的学术阅读中。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91%的读者阅读电子书后不会再买此书的纸质版,只有9%的读者表示阅读完电子书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书版。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在许多阅读专家看来,报纸阅读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因为它们阅读的都是第二天就过时的碎片阅读。真正的阅读乃是读书,这种深层次的阅读。

    那么,其它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它们阅读的信息是什么呢?根据调查显示,手机报是最主要的手机阅读方式。在有手机阅读行为的人群中,有58.7%的人读过手机报;有手机阅读行为的人中,接近三成左右通过手机阅读小说或进行网页浏览。

    阅读(读书)从本质上说,以目的论观,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信息,从这一点上来说,手机阅读与电子书阅读也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是,阅读的目的并非如此简单,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阅读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深层次的阅读带给我们的是思维力的提升,在这一点上,手机阅读与电子书阅读相形见绌。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出书网个性出版的出现,除了能够满足人们的阅读外,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当下的电子阅读趋势。

    阅读的未来

    从本质上来说,读书,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都是阅读方式的改变。而我们并不能单纯的以某一种阅读方式的优劣来否定另一种阅读方式。梁文道先生算是阅读领域的翘楚,多年来一直从事纸媒,一直在阅读。但是在电子阅读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成为第一批使用者。在他看来,阅读电子书不过是好奇,凡是跟书有关的东西我都好奇,况且又不是买了KINDLE就不买传统纸媒。

    在后印刷文化时代,这或许是一种最健康的阅读方式,既不排斥传统的读书,也不排斥新兴的电子阅读方式,保持一颗明朗透明的心。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