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互联网进入“门”时代 负面事件更受公众关注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8日 14:03 

   “××门” “××门事件” …… “艳照门” 各种“门”别总跟着我啊!

    整个网络似乎已陷入一个“门”时代,各种门层出不穷,“诈捐门”、“下跪门”、“兽兽门”、“阳台门”、“卧室门”……门纵横各大网站,横跨诸多领域,但凡有负面事件,必然会被冠以“门”字。火爆之象,以至于成为各种的目标。

    “门”的使用最早是因著名的美国“水门丑闻”而起,在“水门丑闻”中,水门的英文单词为“Watergate”,是位于华盛顿的一座大厦的名字,叫做“水门大厦”,“水门丑闻”原意为“发生在水门大厦里的丑闻”。“水门丑闻”之后,西方媒体便常常将一些重要的危机和丑闻冠以“门”字,比如“伊朗门”、“拉链门”、“虐囚门”等。

    对于“门”的流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小普表示:“负面事件之所以更加被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负面事件往往关系着多数人的生存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转型期社会这一特殊时代对于人的保护会比较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这些事情,因为很可能下一个倒霉的就是你自己。”

    负面事件更受公众关注

    各种媒体上,“门”事件往往是最受关注的新闻,并且,这些“门”事件大多数都是负面新闻,那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导致媒体和公众对于负面新闻的关注呢?

    周小普说:“这并非简单的心理阴暗或者是幸灾乐祸的态度所致。我们知道,负面新闻总是会对一些人带来不良后果,而这种不良后果往往是普遍性的,而非独有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处在事件中都会遭遇同样的后果。也就是说,负面事件往往关系到多数人的生存安全,这种安全并非生命安全,它是一种虚拟安全,比如说人格安全、信誉安全等。道理并不难,类比来说,电影里面的灾难片像《后天》、《2012》等,往往会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就是因为它涉及到了公众安全的问题。”所以,周小普认为,每一个人对负面信息都有需求。

    而媒体关注负面事件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周小普说:“从新闻上来讲,是有负面事件才是新闻,正面的往往少人关注。”

    媒体传播负面新闻,但其作用却不仅仅是负面的,周小普说:“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负面的新闻一方面让读者认识到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了信息接受者吸取教训的机会——我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每个人都盯着这个社会

    在这个到处是“门”的时代里,不仅仅是每一个人,整个社会也在为“门”的流行推波助澜。

    周小普说:“首先,这是一个‘无标准时代’,一下子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谁对谁错都很难判断。旧标准失去了,却没有新的标准,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之下,人们自然会更加关注负面事件。其次,这是一个‘无权威时代’,因此也就是没有模板可模仿,任何错误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最后,在一个‘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是赤裸的,一旦发生倒霉事马上就会被发到网上,不管你是名人还是普通人。”

    改革开放至今,发展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人们的意识,周小普说:“这是利益的分割开始明确。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哪些东西是自己应得的,知道要争取自己的利益了。但处于转型期的社会,还不能妥善地调节这种利益平衡。所以,自爱这个特殊时代,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亮的,都在盯着这个社会。”

    到底是谁创造了“门”?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经常发现千篇一律的“门”字,各种“门事件”都被媒体用烂了。有人说这是媒体语言运用的苍白,周小普则认为这不是媒体的责任,他认为真正加工和创造流行语言的是社会,媒体只是跟在社会后面跑而已。

    到底是谁创造了“门”?周小普说:“一些特定语言的流行,是社会加工的结果。实际上,历史上多数特殊的事件和语言,都是群体加工而成的,在加工过程中,加工能力低的就会服从加工能力高的。针对某一事件,你归纳一个词,我归纳一个,但最终在社会上流行、被公众接受的则是归纳能力更强的那一个,比如说‘地球村’这个词,它由一个人归纳出来,然后被更多人接受,并慢慢变成一个特定的社会流行语。”

    在这一方面,媒体其实远远落后于社会,周小普说:“网络媒体还好一点,传统媒体仍是比较滞后的,只能跟着潮流跑。其实很明显,你只要看每年流行的关键词,有哪一个是由媒体创造出来的?基本上全部是由社会创造的。”

    提防“门”后有人

    各种“门”的流行,也给网络黑客以“机会”,网友在点击下载各种“门”的网页视频时,往往就会中招,以至于网络安全专家呼吁:“千万别见‘门’就点,一点就容易中毒。”其实,很多视频本身是从正规渠道无法获取的,网友们只好从网络的各个陌生角落里挖掘。殊不知,这恰恰中了黑客的陷阱。而且黑客的手段也从开始利用现有事件,发展到自发炒作包装出新的“门”,以吸引下载者。据网络安全专家调查,他们先后在多家论坛、博客中发现“××门”有明显的人为推广痕迹。

    对此有网络专家表示:“尽管网络普及,而很多人也只是会用,缺乏相应的网络安全知识。虽说现在各种‘门’被黑客挂马的确实很多,但是只要有安全意识,多数还是可以预防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