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新闻高级职称申报如何准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1年9月15日 13:41 

    摘要:新闻高级职称申报如何准备

  杜迈驰

  在全国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我当了三届评委,我为评上职称的同志感到欣慰,也为没有通过的同志感到惋惜。评上的,作品过硬,获奖多,获奖档次高,业绩突出;没有评上的,大多因作品一般,且有可“挑剔”之处。从提高通过评审的几率出发,我建议今后申报新闻高级职称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做好申报准备工作。

  一、学好政策 用好政策

  职称是对专业人员业绩和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肯定。不管职称与本单位的工资奖金挂不挂钩,有这个“名分”总比没有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怕平时没用,就怕用时没有。”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申报职称,对本人来说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压力和促进。因此,单位和个人对职称申报一定要重视。

  据我知道,1986 年2月25日全国新闻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了《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第二章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第五条规定,评审、聘任或任命新闻专业各档次职务,必须以专业人员的政治品德、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成就、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和效果为主要依据,并适当考虑其从事新闻专业工作的资历。第十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任职条件是:担任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职务五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者,可担任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一)具有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二)能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研究,并有较深的造诣,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多和较高水平的论著,有些可作范文;(三)新闻工作经验丰富,能解决采编业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在采编业务方面有创新,工作成绩卓著,并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四)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队伍的建设有较大贡献;(五)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新闻出版总署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五六月份都要把当年职称评审工作要求的通知发给各新闻单位。通知大体分四部分:一是资格要求,其中包括申报人员的范围、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学历和任职年限、论文论著、破格条件要求等。二是申报程序要求,包括单位初评推荐、单位内部公示、主管部门审核、破格申报程序及答辩要求等。三是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单位提供的材料、申报人员的资格材料和业绩材料。四是注意事项,包括电子介质材料、纸质材料和受理申报材料截止时间等。应该说,单位和个人都要好好学习这份文件及其提及的相关文件(可以从新闻出版总署教培中心网www. gappedu.gov.cn查询),并按文件要求精心准备。

  我曾经和没有通过评审的一些同志聊过,他们认为,自己在采编岗位上辛辛苦苦干了二三十年,写过编过不少稿件,早就当上部门主任甚至总编社长了,为何评不上高级职称呢?后来才得知他们不完全具备评审职称的“硬件”要求,比如缺少论文、外语不过关、破格不符合要求等。因此,申报的同志要在认真掌握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文件要求“适销对路”地一项一项准备,包括通过外语、计算机考试,发表学术论文,收集整理作品,撰写业务自传等。否则,不具备条件或者提供的材料不对路,职改办在进行资格和上报材料等“硬件”初审时便不会受理,或者退回重报,这就很误事。

  在学好政策的基础上,申报的同志要用好两个政策,一是破格,二是外语和计算机免试。

  为了鼓励年轻有为的同志脱颖而出,在学历、资历两项可以破格申报。具有大专学历且1986年以前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任现职期间获得省部级新闻奖(以前设立目前不再评审的奖项有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中国科技新闻奖、五四新闻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奖、中国人口新闻奖、五一新闻奖、政协好新闻奖、人大好新闻奖)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人员可破格申报副高级职称。任现职期间获得中国新闻奖及相应级别的国家级奖项(目前国家设立的奖项有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以前设立目前不再评审的奖项有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名栏奖)的人员:具备相关申报资格的,其申报高一级职称的任职年限可提前2年。对破格申报的同志,新闻出版总署职改办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其进行答辩。

  考虑到实际情况,职改办对外语和计算机免试要求。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和出版专业职称评聘工作中有关外语水平要求的通知》(新出职改[2007]101号)的规定,外语免试条件有九项,其中一项是:“至申报年度12月31日以前,连续工龄满30年或连续从事新闻、出版专业技术工作满25年。”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调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通知》(新出职改[2004]001)规定,“年龄达到50岁者,申报高级职务对计算机水平不作要求”,即不考计算机。这两项对工龄长的老同志就很照顾。申报的同志不妨查阅相关文件,或者询问新闻出版总署职改办的同志,如果符合破格或免试条件,不妨用好政策,积极申报。

  二、 备好作品 备好论文

  申报人要按文件要求,准备好能够展现自己任现职以来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新闻作品、新闻论文和业务自传。这是因为职改办对“硬件”初审之后,便把全部材料作为“软件”提交评委会进行严格审评。

  按照职改办的要求,申报主任记者、高级记者应上报正式发表的消息、通讯、评论各三篇,正式出版的、申报人必须为第一作者的新闻专业或相关专业论著一部,或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不包括内部期刊)、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或相关专业论文,高级记者三篇(新闻专业论文至少一篇)、主任记者两篇(新闻专业论文至少一篇)。申报摄影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的同志需上报本人摄影并发表的新闻单张图片6幅,新闻图片组3套及相关报道3篇。画册、摄影集一般不作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著,摄影记者一定要撰写摄影理论或技巧方面的文字论文。

  申报主任编辑、高级编辑需要上报自己编辑并见报的消息、通讯或报告文学、评论或文艺作品各3篇,且要随附原作者稿;上报自己采写并见报的新闻作品2篇,体裁不限;论文论著要求与记者系列一样。

  各类作品的篇数好达到,关键是内容。根据这些年的经验,上报的消息,内容要体现“三贴近”,不要全是会议报道,篇幅不要全是“豆腐干”。内容要鲜活,最好来自生产一线、现场感强,或以小见大、或主题重大、或警示性强,新闻价值高。写作的角度要新颖,导语要精炼,背景要穿插,语言要活泼。

  上报的通讯,内容不应太单一,最好宽泛些,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分析,能够表现自己对现实矛盾的理论思考厚度,对宏观、微观把握的广度,透过问题看本质、提建议的深度;也可以是人物或事件通讯,从中可以展示对时代感主题的把握、典型事例的选择、巧妙构思的功底。

  上报的评论,选题最好来自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观点要新颖,言别人所未言。论述要严谨,环环相扣,自圆其说。语言或尖锐、或辛辣、或幽默,自成一格。

  上报的论文,理论性、针对性、严密性、新意性兼备,论述完整深刻,结构层次分明,推理符合逻辑,语言准确朴实。由于版面限制,论文选题的切口要小,以便在有限的篇幅内论述得更深刻。选题太大,论述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很难打动评委。

  上报的3000字业务自传,一般分三部分,一要简要介绍专业任职经历;二要结合实际例子,着重介绍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学术水平、学术成果等;三是工作体会,最好从理论上总结、提炼、升华几条。从近些年的上报的业务自传看,好的就像一篇学术论文。它不但能指导申报人今后的工作,而且让评委进一步了解申报人的学术实力。

  职称评审评委要从申报人的政治素质、新闻业绩、新闻水平、学术水平综合考量。申报人只有靠扎扎实实上报的各类材料,才能说服评委通过。

  三、早些用心 早做准备

  申报职称的同志,应该从这次评上之后就为下次申报开始准备。如果没有评上,要向职改办的同志打听失败的主要原因,然后在今后几个月内“恶补”。特别是因为作品一般没有评上的同志,要下决心写出几篇像样的东西,每类作品起码有一篇能说服评委。一句话,瞄准职称评审要求,有计划地落实,今年缺什么,来年补什么。

  干记者的同志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为申报职称写消息、写通讯、写评论,有机会获得好题材,就下大功夫写,并争取获得较高的好新闻奖项。这些作品见报后,一要留下几份样报样刊,二要留下电子文档。干编辑的同志同样需要做有心人,如若题材重大,有社会影响,就要下决心把标题做精当,把事实弄准确,把层次分清楚,把文字改精炼。见报稿的样报样刊要留下,修改的“大花脸”电子文档更要留下,两样东西一并上报,便于评委了解自己的编辑用心和水平。

  写论文对理论基础稍差的同志来说,有一定难度,何况五年间要发表两三篇呢。因此,申报人更要早做准备,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平时就要注意收集素材,不断归纳整理,并结合本人的新闻实践,选好角度,着手撰写,并突出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

  按照新闻出版署人事司2009年度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材料申报工作的通知,上报的三类材料多达十六七项,申报单位和申报人要逐项用心准备。另外,上报材料的细节也要注意,因为有的作品只有复印得不完整、不清晰复印件;有的作品只有扫描件、数码相机照相件,像素低、分辨率差,评委评阅时看原件字太小,看不清,放大看,一片“马赛克”。评委看不清作品,怎么评判申报人的水平呢?有的消息类题材按通讯报,通讯按消息报,甚至三篇作品中两篇是重稿。有的业务自传或上报的作品里还有些错别字、语法问题、逻辑问题;有的作品经不起政策上的推敲,或存在明显漏洞、错误。评委对此往往质疑:“申报副高、正高的人还犯这样低级错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申报人千万不要把别人的作品(特别是评论员文章、以笔名发表的评论)当作自己的作品上报。职业道德问题,往往为人不齿。不管有意无意,一旦发现,肯定通不过,此前已发现拿高评委的笔名文章当申报人自己作品的先例。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