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非诚勿扰》:造假等于社会主流么?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12日 10:05 

      刚刚看到一篇《江苏卫视在京研讨 专家称娱乐而不媚俗》的文章,看来江苏卫视《非常勿扰》真是把“厚黑学”学到家了,现在已经不能用“脸皮厚”来形容他们了,因为他们的自吹自擂近乎于荒唐地步了。下面针对这篇可笑的宣传文章,我来一一批驳。

  文章第一句是“江苏卫视情感类节目《非诚勿扰》自今年1月开播以来,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目前为止最高收视率接近3%。”你凭什么说“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连央视春晚都不敢说这句话了,一个备受非议的新节目居然敢这样“定位”,老实说,“能够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喜爱”的节目还是很多的,比如老版的央视《为您服务》和《动物世界》,再比如崔永元时代的《实话实说》。当然,孟非的《南京零距离》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但要说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恐怕就要慎重,毕竟“喜爱”是个主观色彩很浓的词汇,肯德基麦当劳在全世界畅销吧,可他们敢说“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么?近些年来的反对垃圾食品行动就够让他们头疼了。

  而且据我的了解,《非诚勿扰》反倒是“受到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非议”,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华侨老太太看了《非诚勿扰》,不敢给侄子在内地找对象”,就是央视一位著名女主持人讲给我听的,是她身边的真事,而且从网络跟贴来看,即使是年轻人,也有很多人反感《非诚勿扰》的造假与刻意做秀,更别提把爱情当游戏的价值观。至于“最高收视率接近3%”,我要提醒大家,2007年被广电总局叫停的重庆台《第一次心动》的最高收视率也很惊人,是啊,他们居然敢在直播节目中让刘晓庆、柯以敏、杨二车纳姆同时做评委,收视率一定会高,然而居心何在?不就是以出位来博取收视率么?即使这种节目收视率再高,不被叫停才怪呢。

  最高收视率和受欢迎是两个概念,只有持续的稳定的高收视率才能代表受欢迎,任何一档电视新节目,都会在短期内有个好收视,问题在于半年之后会怎样。按现在《非诚勿扰》的“超常规发展”,再过几个月,要么就是收视率“平稳下滑”,要么就是突然停播。

  再往这篇文章的后面看,“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江苏广电总台主办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研讨会在京举行。

  噢,原来是《非诚勿扰》自己组织了一个研讨会,请来了一些不具名的专家(因为此文多次以专家口吻发表意见,可没有说出专家到底是谁,这就很微妙了,因为电视界的研讨会,如有观点发表,都是具体指出专家名字的,极少有不具名,因为行内专家都愿意具名发表观点,这才代表你的学术意见么) ,可是这些“专家”的观点却是有明显问题的。比如凭什么说“在同类节目中拔得头筹”?才开播三四个月,口气就这么大?而且你说的“同类节目”到底是什么节目?是婚恋节目么?全国也没几个啊,是所谓的情感类节目么?那范围可就大了,更难“拔得头筹”了。论点都不牢靠,论据更是荒谬可笑。“在于它注重娱乐而不媚俗,关注社会现实,坚持社会主流价值。”注重娱乐是肯定的,把爱情都当游戏了,还不是娱乐?问题是《非诚勿扰》当着全国观众至今还在说谎,不肯承认那些女选手大部分都是托儿,还有那个假的“富二代”,这种心理承受力跟周正龙有一拼,这种“娱乐”其实不就是在“愚弄大众”的娱乐么?没准在《非诚勿扰》编导组心理,周正龙事件、躲猫猫事件,也都是“娱乐”呢!

  更荒唐的是“不媚俗”,真是此地无银,这是个极端媚俗的节目,女选手穿着暴露,每次发言都是往火爆的路线上行走,极尽宣传自己之能事,并不太在乎来的男嘉宾到底是什么人,这不是媚俗是什么?

  至于“关注现实,坚持社会主流价值”,那要看你关注的是哪些现实,有些80后女生人生观很前卫,可这样的女生比例到底占多少?这绝对不是什么“社会主流”,把那些能赢取收视率的有极端观念的女生找来,就是“关注现实,坚持社会主流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是个造假明显的节目,上篇文章我已经从制作方面指出编导组刻意控制选手表现,甚至以故意暴露男选手短处来达到让男选手尽快下台的目的,而且现在网上一片的指出选手身份可疑,几乎都是来表演的,这种做法难道就是《非常勿扰》的“坚持社会主流价值”么?文章的后半段彻底暴露了所谓“专家”的外行。来看一下:

  “专家指出,90年代开始的婚恋交友节目没落,源于为了追求大众的兴趣疲于奔命。屈就和媚俗只能制造短时间的收视率,却容易导致“过劳死”。《非诚勿扰》一个成功的经验是主动抓取大众心态,避免屈就和媚俗,自信而亲切。它让婚恋节目走出了狭窄的诉求,呈现了丰富、厚重的意义价值,真实地展现了当今年轻人的情感诉求和文化态度,给了长者一个近距离观察“80后”的窗口和沟通代际价值观的桥梁,同时,对所有参与节目的年轻人也是一场观念洗礼,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他们判断、接纳也重塑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正好相反,90年代开始的婚恋交友节目没落,恰恰是没有在追求大众的兴趣,或者说,所有电视节目的没落,都是因为远离了大众的兴趣,否则不可能被大众抛弃。在我上篇文章中,已经指出那个时候大量婚恋节目没落,主要是缺核心价值观导向,都是表面的玩闹,没有把爱情和人际关系尤其是男女关系很好结合,或者说就是如今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做法。这篇弘扬《非诚勿扰》文章简直是在给《非诚勿扰》挖坟,因为“屈就和媚俗只能制造短时间的收视率,却容易导致“过劳死”,说的难道不就是如今的《非诚勿扰》么?

  至于此文后面说的“真实地展现了当今年轻人的情感诉求和文化态度,给了长者一个近距离观察“80后”的窗口和沟通代际价值观的桥梁,”纯粹是在胡说,当今年轻人难道就是《非诚勿扰》所呈现的那样女性,各个愿意表现愿意秀自己?愿意针对各种话题发表激进意见?更可怕的是后一句,通过这个节目让长者看清80后,如果真是这样,那些革命前辈在黄泉之下岂不是要痛哭失声?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就是教育出了这些后代?

  别在这里作践80后了,想想奥运会前夕在境外传递火炬受到干扰后的中国80后火一样的热情,看看汶川大地震后那些80后的感人表现,那才是“社会主流价值”!

  我看过的那期《非诚勿扰》里,一位女选手看到外国男选手仅仅才几分钟后,居然就脱口而出:“我就想跟他生个混血孩子”,有这种想法的80后女孩到底占多大比例?

  快别提什么“对所有参与节目的年轻人也是一场观念洗礼,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他们判断、接纳也重塑自己的价值和追求。”这就是在蛊惑年轻人往歪路上走,谁说80后年轻人不看重爱情?那只是他的个人看法罢了,其实任何年代的人都是一样的,时代特征固然有,但人性的基本点是不可改变的。多数人对爱情和事业都会有一个理性的判断,都会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善良,追求真诚,追求基于互相了解之上的心心相印,也都会对爱情慎之又慎。古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天有《潜伏》中余则成和王翠平经过磨合后的浪漫而心碎的革命爱情,快别说什么“金钱、世故、利益”,最大的利益不就是拥有一个完美的爱情么?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别表演了!你毁灭不了中国人的爱情,毁灭的只能是自己这个栏目!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