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浙商》开启了探寻杂志发展新路之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31日 14:19 

    什么样的媒体能承载中国第一商人群体——浙商的光荣与梦想?什么样的媒体能在浩浩荡荡的大潮中记录下中国民营经济的守望与突破?

  4月16日,《浙商》杂志创刊100期座谈会在杭州湘湖索菲特世外桃源度假酒店召开。国内知名学者、媒体专家和浙商代表相约聚会,以一场智慧的激荡风暴,开启了探寻杂志发展新路之旅。

  会上,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高海浩,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钟桂松,浙江日报原总编江坪,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李任治,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郑宪宏,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等到会并发表了精彩观点。本次座谈会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陆熙主持。

  《浙商》耀眼100期

  《浙商》杂志自创办以来,一直以耀眼的姿态活跃在中国民营经济的最前沿。作为自创始以来就以浙商群体为关注焦点的高端财经媒体,2004年创刊的《浙商》杂志用五年多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座谈会上,《浙商》杂志总编辑朱仁华对杂志五年来的历程和成绩做了总结。

  朱仁华称,多年来,《浙商》杂志客观理性地追踪浙商群体,以“引领中国民营商业力量”为己任,与中国最具活力的商人群体共同进步。单以百期以来的杂志封面而言,几代优秀民营企业家都以各种方式登上过这一“舞台”;在这一长串名单中,宗庆后、李书福、郭广昌、楼忠福等浙商赫然在列。伴随着他们的登场,中国民营经济的涌动都在《浙商》杂志人的笔端显现。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对百期《浙商》的稳健和创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浙商》杂志在报道内容和影响力上表现优秀,已经成为专业的财经媒体,真正做到了以引领中国民营经济为己任;同时,杂志充分发挥了模式创新的力量,打造了浙商团结交流的媒体平台。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钟桂松则表示,《浙商》杂志过往的100期用浓墨重彩记录下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全方位展现了浙商精神,在资源整合、媒体融合、内外结合等方面获得了成功。

  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李任治高度评价了《浙商》杂志举办的历次活动,称其为促进浙商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浙商的“娘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负责联络指导全国浙江商会。副主任郑宪宏同样对《浙商》赞不绝口。他认为,《浙商》启迪浙商智慧,凝聚全国浙商力量。

  作为国内媒体研究的知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浙商》杂志的一个成功因素是总是立足于社会角度,报道中国民营经济力量、组织沟通交流活动。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亦评价《浙商》杂志为专业的财经媒体。

  在座谈会上,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提及2009年的浙商大会,至今仍不能忘怀。在去年的浙商大会上,他代表浙商群体宣读了《转型升级、逆势超越》的倡议书,之后,他就被各地的电话“骚扰”:“浙商大会结束后很久,我公司的传真机始终不停。来自全国各地的浙商都联系我,希望能看一下浙商大会的倡议书内容。”而那次大会上浙商骄子云集的场景也让他震惊:“《浙商》杂志有这样的号召力和组织力,确实让我惊讶。”

  作为一个成功的媒体,《浙商》杂志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如此。

  目前,《浙商》杂志旗下的浙商全国理事会已经吸引了600多位浙商加盟。2008年,《浙商》杂志还成立了浙商财智女人俱乐部。这两个组织已经成为全国浙商最新思想和资讯的交流平台。

  成为民企代言人

  作为与时代同脉搏的媒体,《浙商》百期座谈会更重要的话题是:未来路在何方?座谈会上,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浙商作为中国民营经济中的佼佼者,《浙商》要把浙商的声音和理念带到全国,走向全世界。

  石峰说,《浙商》杂志可以继续探索,使《浙商》品牌真正成为全国性、世界性的品牌。大平台、全媒体、拥有全球化视野的媒体是《浙商》未来应走的道路。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直言不讳地表示,传统媒体已经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未来,《浙商》需要做透媒体文化服务,以企业化管理挖掘自身潜力。

  钟桂松希望《浙商》杂志能够继续深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创办国内一流的财经杂志。浙江日报原总编江坪则勉励《浙商》更好地“走读”浙商,记录更多新模式、新实践,选择更多更好的人物典型;也要继续总结浙商实践,发现其中矛盾和困惑;并坚持办好浙商论坛等活动。

  郑宪宏说,希望未来《浙商》杂志更加贴近浙商、贴近热点、贴近党和政府,并实现报道、指导、引导和教导的功能。

  新兴企业的代表人物,杭州弈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寿远则表示,中小企业更能受益于《浙商》平台。作为会员之一,浙商全国理事会成为企业家交流、学习和拓展视野的重要天地。他希望《浙商》始终保持敏锐嗅觉,对民营经济中的创新亮点进行追踪剖析。 凌兰芳同样希望《浙商》杂志能够更关注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香港宁波商会副会长吴振亭在座谈会上向《浙商》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与杂志展开合作,为更多的香港浙商服务。吴振亭称,《浙商》杂志让香港浙商群体很有归属感。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