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卫视集体违规超额播引进节目 广告商“崇洋媚外”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日期: 2014年2月21日 09:57 

  根据去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今年开始各家卫视每年所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以下简称“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那么,今年卫视引进节目的情况究竟如何?是否存在逆势而为的现象?

  你也可以关注广告买卖网,了解更多广告新闻。

  模式节目装“原创”

  内行一看便知“原产地”

  当被问及今年引进了几档模式节目时,有的卫视相关负责人对此斩钉截铁地回答:“一档。”有的则对此顾左右而言他。

  某卫视工作人员陈先生报料,现阶段全国已播出和即将播出的模式节目早已超过15档,这也就意味着有些卫视在今年所引进的模式节目数量肯定不止一档。即便是在有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今年也会有卫视继续引进多档海外节目模式,“为了规避风险,卫视通常会说多出来的模式节目是自己原创的,或者干脆直接对此只字不提。反正除了专职于海外电视节目引进的业内人士外,一般人很难通过播出的成片分辨出一档节目到底是原创还是引进模式的”。

爸爸去哪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业内人士到底是通过哪些细节分辨出一档节目的“原产地”呢?首先就是节目流程及环节设置。模式节目通常情况下会严格按照节目制作手册进行全流程的操作。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整档节目无论从赛制,还是评委的选定及所承担的职责,都会与海外版如出一辙;其次,就是看节目包装、舞美设计。像去年火遍全国的《爸爸去哪儿》,即便湖南卫视在引入后做了大量的本土化设计,但光看节目包装和字幕风格,也还是会让人联想到韩国版《爸爸去哪儿》。

  然而,要想真的练就一眼就能分辨出节目“原产地”的本事,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对海内外各类综艺节目的“海量”研究及积累。

  本土节目质量有限

  广告商“崇洋媚外”

  对于卫视这种“逆势而为”的做法,陈先生无奈地感叹:“如今电视节目越来越难做。明明是花了钱买来的节目模式因为怕别人查就说是原创,可你一说自己是原创又会惹来‘抄袭’恶名。有时候我们宁愿违心承认自己是‘小偷’,也不能承认自己违背了规定。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广告!”

  众所周知,任何一档综艺节目的主要收益都来自于广告商的投入。如今,广告费的高低甚至已经成为衡量综艺节目火爆程度的重要标尺。以《爸爸去哪儿》为例,第二季的独家冠名费高达3.1亿元,超过《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独家冠名费近6000万元,成为新的综艺节目“吸金王”。

  陈先生表示,如今甚至有的广告商在和卫视谈节目赞助时,会直接问这档节目是不是引进的海外模式,“如果是引进的海外模式就投,若不是,人家就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某知名运动品牌市场部经理邹晨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了陈先生的这一说法,“作为广告商,之所以会特别在意节目是否是引进的,主要还是因为近两年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这两档引进模式节目在国内掀起的综艺热,再加上目前国内原创综艺节目的成功案例少、制作能力有限,因此引进‘模式节目’比较容易让广告商觉得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

  做好原创非易事

  单纯模仿难以厚积薄发

  在从业者看来,各大卫视在近两年引入海外模式成风,对于模式节目的依赖性使得国产原创节目严重匮乏。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对此表示,客观地讲目前国内许多卫视对于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准和能力均尚且不足,要做好原创节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多方面学习海外的节目制作经验,摒弃单纯模仿方式,要循序渐进地将他人经验运用到本土电视节目的制作中。

  在知名微博电视节目搜索引擎负责人看来,目前国内的综艺节目之所以鲜有成功的原创节目,首先一点就是制作团队通常忽略了综艺节目与卫视自身平台定位的紧密性,盲目跟风,不重视节目的差异性。此外,在后期节目宣传过程中,没有做好话题式营销,电视节目播出后难以形成话题讨论,这些都是促使国产综艺节目后劲不足的原因。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