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浅析如何破解报纸同质化困境

来源:《传媒》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7日 15:55 

 教辅类报纸与教育教学紧密相关,作为报纸家族的一员,其正渐渐走入同质化的困境。为了扩大各自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这类报纸模仿趋同甚至照搬照抄,忽视了教育发展和学生认知的规律,直接导致教辅行业发展无序化,乃至泡沫化。

  同质化的概念由来已久,主要是指同一行业中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内容、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致逐渐趋同的现象,反映到教辅类报纸即是千报一面。

  《英语周报》作为教辅类报纸中的一员,多年来积累起良好品牌和读者口碑,面对日益突出的同质化问题,报社不断开拓思路,依托“学案”理念实现新的转型发展。

  从“教案”到“学案”,教育理念推动办报思路转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教师主导学习”到“注重学生自学”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一大变化。教辅类报纸紧密服务教学,在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也需与时俱进,实现从教案报纸到学案报纸的转变,而这也是突破同质化困境的重要一步。

  具体而言,“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学方案。从老师或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案是全组英语老师集体备课的一个结晶,是针对某一个单元,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的有机地讨论研究,统一体例,编写出的本单元分课时、较系统全面的导学方案。从报纸编辑的角度来看,就是每一个教材版的编辑作为一个单位,把老师们所编写的导学方案进行加工,达到出版标准后,在报纸上按版面、分课时编辑出版的教辅类报纸。它与“教案”的区别在于:

  首先,教案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在课堂上操作的范本,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主体发生了变化。学案和教案相比具有一些优势。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首先有教案,老师首先知道教什么,怎样教,然后才能给学生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学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方法而编制出指导性的方案。所以,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实用性比较强。

  其次,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彻底改变了教师中心论,教师不再是自导自演,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许多老师们已经体会到这种角色的转变,并且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以学案为依托,学生能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并且能够产生学习思路,提高自学能力。

  再次,学案导学与传统的教学流程也有很大的不同。以学案为依托,学生就能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先学后教。老师可以根据学案,提前布置预习内容,避免盲目性。课堂上可以以导代教,组织课堂活动,对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式点拨,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学习的形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合作共赢。 学案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过程更加明确,能够指导学生预习、感知、经历、创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把握课堂学习的进度、学习容量和课堂的效率。

  “学案”优势,启发教辅类报纸的办报新思路

  课时化、学案型报纸的编辑理念一经提出,在教辅行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目前,各家报纸已开始纷纷效仿。究竟“学案”的魅力体现在何处?报社又要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实现转型,这是教辅类报纸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学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学案导学,既要关注教师的导,又要注重学生的学。所以,导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导,指的是老师的作用,学,指的是学生的职责,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导学。其二,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前制定的学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丰富而具体的思路,学生能提前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其三,可操作性强。学案是通过集思广益而形成的,可以把最佳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呈现出来,也就是一开始说的,我们倡导的学案是一种集体讨论、集体研究的结晶。其四,全面系统。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因为既然是导学方案,就是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案,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讲解或归纳,它能够从学生的系统学习出发,从而给予全面的指导。其五,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利用学案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学案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媒介,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可见“学案”更贴合教育发展实践,从“教案”到“学案”势在必行,同时这一理念转变更为教辅类报纸寻找发展新路径提供了思路,也是破解“千报一面”瓶颈的突破口。从2009-2010学年开始,《英语周报》由传统的教辅类报纸转变为课时化、学案型教辅类报纸。这一转变实现了教辅类报纸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更加凸显了教辅类报纸辅导教学、辅导学生、辅助教师的功能。

  “学案导学、互动生成、个性发展、快乐成长”的精神实质贯穿于报纸的每个版面、每个栏目,将素质教育宗旨、新课标理念和课改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所指出的今后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因而获得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巩固了原有的读者群,并深入挖掘了潜在读者,同时为教辅类报纸突破同质化困境开辟了新思路。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