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Digicel的掌门人丹尼斯·奥布莱恩可能成为电信级别的广告拦截始作俑者,武装他的是来自以色列的技术。 广告拦截的话题,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在苹果iOS9激活广告拦截功能之后,UBS等投资银行的研报要人们稍安勿躁,不必大惊小怪。但是,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的情形,并不是投资银行家的小聪敏可以洞见的。这不,9月30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电信级别的广告拦截要来了。这种由电信运营商发起的拦截,不仅在技术上已经可行,而且有人已经公开宣示,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对谷歌、Facebook进行全面拦截,除非他们留下买路钱。 华尔街日报的杰克·马歇尔 30日报道,移动运营商 Digicel 周三(9月30日)宣布,他们将很快对通过其在加勒比和南太平洋地区网络传送的在线广告进行拦截。 这篇报道引述一位熟悉相关事项的人提供的信息指出,德国电信通讯集团德意志电信( Deutsche Telekom)也正在考虑拦截其网络上的广告事宜。 以牙买加为基地的 Digicel 说,象谷歌、Facebook 和 Yahoo这样的公司,要向其网络用户推送广告,将被要求支付费用,否则将考虑进行拦截。Digicel在加勒比、中南美和南太平洋地区拥有1300万用户。 Digicel说,在未来几个月中,在其业务涵盖的31个市场将对移动网上的广告,以及移动应用APP内的广告实施拦截,这家公司考虑提供用户自行决定是否进行拦截的权力,但实施拦截是系统默认选项。 全球媒体对这条新闻都迅速跟进报道。金融时报的标题是“Digicel率先拦截广告向谷歌宣战”。其实,金融时报的数字媒体记者罗伯特·库克森如果细读Digicel的声明的话,应该再推敲一下标题,他们宣战的对象不仅仅只是谷歌,还包括那些在移动端APP中传送的广告,也就是说,也包括 Facebook。如果这场仗打响的话,将是一场全方位的战争。 欧洲媒体巨头 Axel Springer 发布的消息解读得更加到位。在标题中,把网络级别的广告拦截写进去了。事实上,这种电信网络级别的拦截才是致命的重拳。 向 Digicel提供拦截技术的是一家来自以色列的初创企业“阳光科技”(Shine Technologies)。不过,这家专注于网络级别广告拦截技术的公司带来的科技阳光,照耀的不是那些科技巨头。阳光科技公司称,目前他们正在全球范围内与众多电信运营商会谈。有知情者称,其中包括德意志电信,德意志电信在美国拥有移动资产。可以预期的是,Digicel可能是第一家实施网络级广告拦截的移动运营商,但可能不是最后一家。在评估 Digicel拦截的效果及社会反响之后,网络级拦截效应才会真正出现,主流市场的挑战者才会出现。 在苹果iOS9激活移动端浏览器广告拦截后,舆论哗然。不过众多投资银行都相当冷峻。虽然他们纷纷发表研报专题讨论,但总体基调是奉劝人们不要大惊小怪。的确,他们的研究标的,是用户级的广告拦截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这种基于个人的拦截行为,掀不起大的风浪。投资银行巴克莱的分析师保罗·沃吉尔( Paul Vogel)在其研报中认为,目前只有约9%的桌面互联网用户采用了广告拦截技术,虽然这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唾手可得。沃吉尔预测,在未来两年中,如果移动端广告拦截渗透率从现在起步,超过桌面端,对于谷歌广告收入的总体影响也只有1.5%。2014年谷歌广告收入总额为596亿美元。 JP摩根9月21日也发表了一份研报,同样认为人们过高估计了广告拦截工具在移动端的负面影响,但没有提供相应的数字。JP摩根的理由很简单,广告拦截主要是桌面互联网中的战争,移动端APP中的广告基本上不受影响。这份研报认为,在美国,人们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大约90%的时间恰好是在各种APP中渡过的。不过,JP摩根提醒,拦截的损失并不只有可以点算的广告美元,对于媒体而言也许同样重大的损失是被这种拦截同时切断的来访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紧要。 更为乐观的是投资银行UBS。在9月22日发表的专题研报中,UBS认为此次苹果激活广告拦截之后,新增被拦截的广告量只有10亿美元。 杰罗姆在写这些研报的读后感时写道:我们没有兴趣就(投行们的)这个算法进行深入讨论。事实上,这个算法带给人们的 —— 媒体产业和自媒体人(在美国,自媒体人名为博客),并不是希望,而是绝望。因为媒体机构和博客的数字资产恰好大都在桌面互联网上。如果移动端是被拦截风险较小的安全区,从桌面端向移动端的迁徒将是大势所趋,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次转移,在移动端找到自己的乐土吗? 现在,电信级、网络级的广告拦截技术与基于这种技术的拦截实践要来了,投资银行家看来要加班刷新自己的报告了。谁知道接下去,技术将如何颠覆技术呢? 顺便说一下,阳光科技(Shine Technologies)这家公司来头不小。李嘉诚的 Horizons Ventures 拥有这家公司的股份。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