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浅析时代变迁中的中国电视新闻观念

来源:《今传媒》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2日 15:4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观念是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的反映。思想观念的转变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对媒介从功能定位到性质、内容、形式、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因此人们才会认为中国媒介改革是“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的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电视新闻报道理念(1978年——1992年)



  1986年9月,中央电视台关于“企业破产”的一次立法报道震动朝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认为是电视新闻的一次突破。传统新闻报道有一种会议报道的习惯套路,年轻的记者却希望标新立异,与以往只配解说词的简短会议报道不同,“他们‘强迫式地’采访了彭真委员长,这部‘张口有声’的节目被认为是电视新闻的一次突破”。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是一次换届的会议。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首次对记者招待会做了多次现场直播。外国通讯社报道说,这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是至今为止最民主和最公开的一次”。此时,电视新闻工作者已经摆脱了单纯“话筒”和“摄影机架”的定位,开始具备新闻竞争意识。在1986年全国好新闻评选爆出冷门:一向在新闻界屈居末位的电视系统,在获得特等奖的3条新闻中占了两条。电视在新闻界的地位提高了。

  在这一阶段各种政治思潮和言论表达比较活跃,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电视新闻报道进步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中期电视新闻报道理念(1992年——2002年)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期间对我国电视新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很多,讲话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多。”同年底,时任中宣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向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传达了中央领导的意见,希望媒体能够通过热点报道更好地引导舆论。中宣部在1993年的工作要点里写出了上述要求。“事实上,这是中央高层领导决心实施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由此,我国的电视新闻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帷幕,也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1993年3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播出增加到12次,实现了多次整点播出、部分新闻节目直播和重要新闻内容的滚动播出。同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办了具有新闻性的晨间版块专栏节目“东方时空”;1994年4月1日,创办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和晚间国际新闻节目“世界报道”。1995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推出新闻栏目“新闻30'”。自此,在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早、中、晚三个时段都有了供观众了解最新发生的事实及其发展的新闻版块。

  2001年11月19日,“焦点访谈”播出一期节目,题名是《河道里建起商品楼》,分三期才完整播完,节目播出后,很多专家学者的评价是:《河道里建起商品楼》体现“焦点访谈”栏目品质和树立栏目形象的重头节目,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深度。这期节目荣获2001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焦点访谈”继“东方时空?焦点时刻”之后发展到今天,它是中国民主法制进步的一个标志,这也是当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访问“焦点访谈”的主要原因。自栏目创办以来,“焦点访谈”所披露的事件中,大多数都能引起中央和省领导的重视,如:农民负担、形式主义、公路散乱、环境资源破坏、药物造假等等,都是从节目调查揭露问题开始,最后经行政和法律手段得以解决。2002年,“焦点访谈”报道的事件中,有41起被国家纳入国务院督察反馈机制,调查迅速而深刻,查处力度大。有学者和专家将这种机制视作“新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焦点访谈”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实施舆论监督,得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拥护和同行认可的不凡成就。

      这些新闻类节目的走红表征着我国新闻媒介第一次以“新闻”作为自己的“第一卖点”。在此之前,我国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主要是宣传教化的工具、文化传承的工具以及娱乐消遣的工具;而从这时候起,“新闻的‘社会守望’功能第一次被实际地上升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至此,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角色体系得到了系统性的恢复和重建。



  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期电视新闻报道理念(2002年——2009年)







  三十多年的电视新闻改革不仅转变了报道观念,革新了传播方式,拓展了报道领域,也造就了电视新闻的巨大社会影响,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愈加丰富,功能愈加完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新闻报道要求,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思想的操作标准而成为当代媒介的操作规范,新闻传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实地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以人民群众的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和社会主流。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