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尤其应该重视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加强对公众呼吸健康的保护和教育 上海2015年4月30日电 /美通社/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大气污染的态势日益严峻,对公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霍尼韦尔中国总裁盛伟立日前撰文指出,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现阶段尤其应该重视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加强对公众呼吸健康的保护和教育。此文为霍尼韦尔“畅享深呼吸”洞察系列之一,文章全文如下:
盛伟立: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中国政府正在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2015年开年之际开始实施,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应担负的责任,还进一步明确了对违法排放污染物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约束和处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并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列为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然而,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雾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合作、长期共同努力。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防治工作十分紧迫,应该加快提升能效、减少排放,并积极部署清洁能源,从根源上控制和治理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现阶段尤其应该重视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加强对公众呼吸健康的保护和教育。 亟待提高防护意识 如何理性应对雾霾?一方面,谈“霾”色变是不可取的。大气灰霾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历史上欧美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也都曾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随着中国加强环境立法,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逐步治理的。事实上,当今的技术已经可以切实帮助企业与政府在减少大气污染和实现节能减排上取得全面、快速、大幅的进展。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众针对频繁的雾霾天气习以为常的态度更令人忧心。当初雾霾刚刚来袭时,人们对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惊恐万分,尽量出门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连口罩也不戴了,空气净化器买了也就当个摆设,雾霾天户外活动也照常进行。 雾霾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多大影响?至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初步的研究和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能够证明: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这样的细颗粒物,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极大。在雾霾天或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如果长期不注意呼吸防护,确实会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去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是全球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 中国的社会和百姓对雾霾污染的危害性,特别其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认识和重视程度目前仍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雾霾带来的公共健康风险,以及如何加强公众防护意识的教育,甚至比大气污染治理本身更为迫切。 了解科技的力量 在帮助应对大气污染和雾霾带来的健康威胁方面,科技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上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一直在就如何应对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污染,如何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等问题上,不断探索和努力。 如今,越来越多呼吸健康相关的技术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有通过在公众中更好地普及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才能帮助大家科学地应对污染,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传感技术:针对中国的雾霾天气,我国PM2.5监测通常使用连续监测法来监测近似现场的沉积质量。此类监测法对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率等数据的精确度要求十分苛刻,一点细微偏差就可导致监测结果大相径庭。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应用灵敏度高、精确性强的传感器,确保PM2.5监测过程中的数据的准确性。 气体探测:雾霾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关,而它们在制造雾霾的同时也常伴随着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针对工业领域的有害气体,先进的气体探测系统可以检测非常微量的易燃、有毒、低氧危险,有效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可应用于住宅、商业楼宇和公共场所中,以便我们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静电除尘:随着公众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原来应用于精密航空航天和严苛工业领域环境控制和空气净化技术,也正在进入民用和商用领域。 航空航天器本身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密闭的空间。譬如客机,上百人坐在里面,长途飞行可能要十几个小时,客舱里面的空气品质如何管理就是个大学问。在中国,以高压静电除尘技术为核心的商业空气净化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众多楼宇和公共设施,不但可实现将空气中PM0.3以上的悬浮颗粒强制带上静电荷收集到集尘室上,还能够通过高压电离场抑制各种细菌、病毒、尘螨等微生物的生长。 过滤吸附:高效的过滤媒介能够成为化学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的克星,对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异味进行有效分解和吸附,解决室内,尤其是中央通风系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污染问题。此外,领先的分子筛吸附剂产品,能够吸附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微小颗粒,帮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中国一些炼油厂、石化厂和工业园区已经开始采用这类吸附产品。霍尼韦尔去年在上海研发出了“净能达TM”全能空气净化机,也首次使用了自主配方的活性催化剂和特种吸附剂,并融合了高压静电除尘等多项领先科技,可以实现快速去除150平米左右室内空间的PM2.5、细菌、各种异味和有害气体。 个人防护:雾霾天,人们在户外缺乏有效防护的情况下,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会产生嗓子干痒、鼻炎、咳嗽等早期症状,时间久了还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专业防护口罩才能有效阻隔PM2.5颗粒物。随着公众对呼吸健康越来越关注,以高性能PM2.5防护口罩为代表的专业个人防护产品,由于具有更高的防护效果,也正在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一些特定行业的生产场所,空气污染会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很大伤害,这也就需要下一代更舒适、更智能、更高效的个人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为工人提供“从头到脚”更好地保护,还可以帮助他们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移动互联:随着无线应用、宽带接入和移动技术应用成本的降低和普及,我们会越来越多地通过“智能互联”来创造一种更安全、更健康和更舒适的呼吸环境和体验。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了解,而且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远程控制和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品质,及时改善室内环境。 推动跨领域合作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但“新常态”对于众多关注节能环保、健康安全,注重技术驱动的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来讲,也意味着新的战略机遇。 中国大气污染覆盖的地域之广、涉及的人口之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对空气净化、个人防护等呼吸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技术有着巨大、紧迫的需求,其规模和纵深是其他国家和市场无法比拟的。 对企业来讲,立足中国市场的研发和创新应该着眼于解决这个国家和人民生产和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回归最基本需求,譬如:清洁的水和空气、节能、安全等。不仅要帮助中国善用好现有的技术来有效抵御大气污染带来的公共健康风险,也要积极基于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创新,尤其是推动跨领域的合作和创新,积极探索把航空、工业领域相关技术进行商用化和民用化,帮助中国公众更好地应对雾霾和各类室内室外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带来的呼吸健康问题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在家居环境,在办公室、各类公共场所,在地铁、机场、火车站,在驾驶、健身、娱乐活动中,我们都需要关注周边身处“小环境”的空气质量。这也就需要全系列的呼吸健康类产品,帮助公众全方位地改善呼吸环境,抵御雾霾和污染的侵害。 对企业来说,所有这些都是大有可为的领域,但同样也是应该负起的责任。 本文为霍尼韦尔“畅想深呼吸”系列洞察文章之一, 原文刊登于2015年4月16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原标题为《盛伟立:穹顶之下 科技治霾应率先“突围》,本文有删节。如需阅读原文,请访问:http://tech.ce.cn/news/201504/16/t20150416_5127675.shtml 霍尼韦尔“畅享深呼吸”系列洞察: 沈达理:源头治霾 科技蓄势待发 (新华社) 盛伟立:不必谈“霾”色变,更不应习以为常 (经济日报) Photo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430/0861503558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