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5年4月30日电 /美通社/ -- 2015年,中国商旅市场仍会是一片红火。 德国嘉惠国际发布的《2015年商旅管理研究报告》中指出,有31%接受访问的差旅负责人预测公司未来一年的商旅出行量仍将增加,36%的差旅负责人相信2015年中国商旅市场商旅开支将总体上扬。 自2002年美国运通公司与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合作成立国旅运通旅行社有限公司以来,HRG、CWT、BCD等国际TMC(差旅管理公司)纷至沓来,凭借各自多年积累的服务优势不断攻城略地,鲸吞蚕食着本土OTA、旅行社以及大量订房订票公司的市场份额,包括艺龙在内的一些本土涉足TMC业务的相关企业节节败退,甚至最终完全退出差旅管理业务。 2006年,经过近3年的悉心筹备,国内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旅行网宣布正式进军差旅管理市场,成为差旅管理这一舶来行业的本土代言人。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差旅管理市场已初具规模,本土TMC也逐渐后来居上,洋TMC一统天下的态势已一去不返。根据公开财报数据显示,携程商旅2014年交易额达81亿元人民币,年增长近40%,这一增长速度令诸多洋TMC望尘莫及。目前携程商旅为包括100余家世界500强公司在内的5000多家大型企业提供差旅管理服务。在携程商旅的新增企业客户名单中,出现越来越多原本基于全球框架使用洋TMC的外资企业,因为他们逐渐发现,在中国选择本土TMC似乎是更明智的选择。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本土优势在差旅管理行业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出身本土 更了解本土 从产品资源上看,相比洋TMC而言,依托传统旅行社和OTA而生的本土TMC凭借和国内航司、酒店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以获取更好的资源。 另外在中国,无论是外企、国企还是民企,出行员工多为中国人。TMC需要研究员工的行为习惯和出行偏好,本土TMC的基因及在国内旅游业多年的经营经验决定了他们更了解中国员工,从而可以为出行者提供更高满意度的服务。 服务增值 价格打“亲民牌” 本土TMC在增值服务方面也豪不逊色,除了提供常见的增值服务,还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以月结、手机端服务解决他们资金流及移动办公的痛点。为了提升服务品质争夺更多客户,一些本土TMC目前采用的是“增值不加价”策略。 另一方面,本土TMC相比洋TMC,由于人力、运营等成本较低,所以对客户收取的服务费用也相对较低,加上本地资源使得本土TMC能够获得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本土TMC在整体报价方面优势明显。 重技术 快速创新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渗透进了各行各业,原先以服务和机酒产品立足市场的差旅管理公司开始注重用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一轮业务驱动。 携程旅行网副总裁兼携程商旅CEO方继勤介绍,携程本身就是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企业,为了支持商旅业务的飞速发展,携程商旅专门配备了一支100多人的技术团队。2013年携程商旅推出了国内首个商旅管理APP -- 携程企业商旅,在业内率先实现移动端的机酒预订、值机选座、审批授权、退改签等功能。2014年在美国召开的GBTA(全球商旅协会)全球大会上,携程商旅在移动服务上的创新也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反观洋TMC,大多仍用第三方开发的标准APP产品为其客户服务。这一态势的形成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本土TMC得益于国内互联网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洋TMC还面临着难以打破的地域及政策壁垒。 应变快 效率高 由于洋TMC总部在海外,重要决策和部署通常需要经过一个由上而下的漫长流程,而中国区仅作为国际TMC全球业务的一部分,其部署和发展需要跟随总部的全球计划,在本地没有专门的技术团队为其服务,即便是从总部“拿来主义”的技术成果不仅时效上会落后,还会存在本地的适配性问题。而本土TMC扎根于中国,无论是技术的革新、市场的应变还是决策的执行都更迅速而高效。 因特尔公司创始人格鲁夫在其《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提出了战略转折点的概念:当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六大因素(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压力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补企业这一因素)之一发生10X Change(10倍速变化)时,企业即面临战略转折点的威胁。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国内差旅管理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转折期。而在转型过程中,能够及时响应、快速创新的本土TMC无疑将再次获益。 按照国际经验,在不久的将来,差旅管理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最终形成由为数不多的本土TMC和洋TMC分庭抗礼的局面。 本土TMC的逆袭战才刚刚开始。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