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街旁5.0转型进入兴趣社交领域

2013年07月19日 

  今年1月,街旁的联合创始人杨远骋离开这家步入第3个年头的创业公司,至此,除了另一位创始人刘大卫(David Liu)之外,街旁创始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不在了。不过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街旁濒临崩溃,与之相反,街旁在2012年广告收益过千万人民币。虽然这个数字算不上丰厚,但在当前大部分移动应用都收益难的情形下,它足以让街旁养活自己,并维持发展。

  杨远骋等人离开街旁的主要原因是,在“签到”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通用属性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街旁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刘大卫的思路不大相同——杨远骋认为,基于高质量的用户数据积累,街旁应当发展成“LBS的商户点评类”应用,而刘大卫则坚持自己的“社交化”选择。

  如今,街旁在经历了人员上的洗牌和产品方向的调整后,已经根据他们对数据的分析依照社交化思路重构了“街旁”,即将推出全新的5.0版本。

  在街旁5.0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将“签到地点”变为了“签到行为”。刘大卫说,签到地点的实质是用户去某个地点进行了某项行为,例如吃饭、购物等。同时,签到地点的频率普遍较低,因为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并不会频繁的去往某些咖啡馆、餐厅等场所,所以利用地点作为社交化的主要元素并不是一个太好的主意。

  但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行为,例如运动、喝咖啡、失眠、K歌、吃饭、约会看电影、工作、聚会、卖萌、吐槽、看演出、Shopping、旅行等。这些行为不仅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同时更是频繁发生且容易引发用户共通感受的。

  所以在最新版本的街旁中,他们在原有的“签到”功能之上,提供了以上提到的各种行为分类,共计16种。用户在签到时可以选择此刻自己对应的行为。同时,可能一些用户的行为状态并不需要用图片来表达,所以在“广播“功能中,允许用户直接通过文字表述和对应的行为发表内容。

  在这样的内容生产机制上,街旁的社交化基础就实现了“地点”到“行为”的转换——用户在签到或发表行为时,可以通过“和谁在一起”添加同时参与这个行为的好友,也能够直接选择具体的行为来查看自己和关注用户的Time Line。例如,我可以集中查看发布了“吃饭”这一行为的好友分享的内容。同时,所有这些内容用户都可以同步或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刘大卫相信,这种基于“行为”的划分方式将更有利于用户之间的交流,依照共同的兴趣促进社交化。

  我们知道,在街旁中,美食、旅游等是高质量用户和内容积累最多的细分领域。所以为了给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街旁的市场部门也进行了重构,被分为N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3名成员,专注在不同的场景频道下,挖掘有意思的用户和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将他们推荐给用户。

  通过以上的这些调整,也使得街旁的商业化模式更加地清晰——以往街旁通过与商户合作向用户提供活动等信息,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由于用户资源和数据较少,效果并不理想。如今,在“签到地点”之上加上了“签到行为”,将更有助于用户兴趣模型的建设,实现更精准的内容推荐。

  除此以外,刘大卫还透露,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对每个行为下对应的优质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帮助,让他们在相应的垂直领域提高影响力,之后可以依靠其与品牌结合来做些商业化探索。

  刘大卫说,无论怎样进行商业化,他们都不会去用推送广告的方式给用户造成干扰。他最欣赏的公司是豆瓣,基于用户数据的积累,豆瓣在许多垂直领域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商业化模式,而在手机上,街旁更容易去捕捉那些PC端难以跟踪的用户行为,这些行为对应的兴趣领域都将是他们的机会。

消息源:pingwest
原作者:陈粲然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