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券能够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户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睐。而用户也逐渐养成了先领券再下单的消费习惯。 淘宝购物先看有没有优惠券可以领 在美团订餐会先领一个满减红包 实体店消费后会获得二次消费的优惠券 门店可以办理会员卡,每次消费可打折 就连一些p2p借款平台也有减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电商平台,在多种场景下,优惠券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优惠券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经过不断演化与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个能够进行交易的网络平台都有优惠券。 (优惠券流程) 对运营人而言,推出优惠券是一种重要的运营策略。对活动运营,优惠券是订单转化和拉升客单价的有力工具;对用户运营,优惠券是用户维护乃至用户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运营人该如何用好优惠券。 01 优惠券的本质 在设计制作优惠券之前,运营人首先要明白一点,从本质上来讲,优惠券是一种“价格歧视”策略。 价格歧视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是商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价格差异化,既不侵犯消费者平等权,也不违背公平交易原则,而是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合理定价行为。 举个例子: 虽然现实可能不是这么简单。从经济学的角度,只要售价高于我的边际成本,多买一个就多挣一份钱。 通过价格歧视,筛选出对价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户,对价格敏感性的客户对他们给予价格上的优惠,而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群,依旧是用原价售卖,从而实现最大化效益。 当然,不同的运营人看完这个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从活动运营角度,至少能看出优惠券的力度及定价对转化的影响; 从用户运营角度,至少能看出优惠券对分层用户维护的重要性。对用户,优惠券是个心理学问题:用户需要的不一定是占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 如果直接降价,短时间内确实会使销量上升。但是当时间一长,用户熟悉了这个价格之后,这种刺激作用就没用了。当你提升回原来的价格,反而会使得销量下降。 商业的本质是为了赚钱,优惠券看似是用户占了便宜,对于商家来说,推出优惠券本身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优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种对比效应,使用户产生了占便宜的感觉,让用户产生一种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冲动,从不买到买,从买到多买。 对比效应,也称“感觉对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如同一种颜色把它放在较暗的背景上看起来明亮些,放在较亮的背景上看起来暗些。 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继时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原因是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平淡而不易记忆。 比如去餐厅吃饭,结账后店家送我一张优惠券。几天后,我吃饭时会想起来我有他们的优惠券,然后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饭了。 充值返现,比如冲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户本身能获得优惠,从商家的角度钱已经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导用户频繁的来消费。还有积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户的消费行为。 类似的活动有很多,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优惠券本身对于用户来说算是一种资金,一种财富,它可以引导用户的消费选择、提醒用户有能占便宜的行为。如果我觉得价格太高,优惠券还能降低我选择的门槛。优惠券作为店家专属,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户的心里的认知。 综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户消费,也可以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总结: 提醒用户加强品牌印象 降低消费门槛增加消费人数 刺激用户消费频率等作用说了一大堆,优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让用户占了便宜,其实对商家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 02 优惠券的设计 优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门,满减券、满赠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虽然都是让用户在使用时抵扣一定的费用,达到促销或提高客单价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却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类: 直接抵扣固定金额的费用,如满减券、代金券等达到使用条件就减免券面金额; 在订单价格的基础上进行打折减免,如折扣券。简单总结一下优惠券大致是这样的: 一般的优惠券,我认为至少要包含5个必要因素,剩下的属于可配置因素,根据每次活动的需要适当选择添加。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优惠券的金额/折扣直接影响到转化,优惠力度过大导致利润变薄,优惠力度较小则用户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况就是我们拥有看透每个买家的读心术,能知道用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且以这个价格卖给他。 问题是没有用户会跑到你面前说自己愿意掏多少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投入去思考制定优惠力度。 为了甩货或冲销售额,在保证不亏本的前提下优惠力度可以尽量大,刺激用户购买。 为了提升客单价,则需先摸清现在的客单价,假如现在平均客单价20元,可以制定满30减X元优惠券,用户为了享受优惠,自然要多买。 为了维护用户,用户运营可以根据用户模型,对不同层级的用户发放不同力度的优惠券,达到促活的目的。 为了挽回用户,向潜在流失用户发放高于活跃用户的优惠券,比如我们常用的外卖红包,一般一周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户领到红包金额会高于活跃用户,这是防止用户流失的一个手段。以上简单列举了运营在设计制作优惠券时常遇到的几种情况,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 优惠券的发放 有优惠券是基础,作为运营,怎么把券发到目标用户手里也是问题的关键。 发放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你能发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转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发得越多带来的转化才能越多。 如果为了特定群体的转化,要考虑发放渠道的针对性,人人都有的优惠不叫优惠,要维护这个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发放优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发券 用户想获得优惠,需要分享后才能领取。常见的有邀请送红包。 滴滴、美团、饿了么订单完成后的红包,集回馈下单用户、促活老用户和拉新用户的三重功效于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2)主动发券 商家主动给用户发优惠券,比如新人礼包,特殊用户福利活动,用户输入账号即可领取。 (3)积分兑券 用户体系的一部分,适当的积分兑换系统不仅能大量消耗积分池总量,也能刺激用户为了兑换多获取积分,促进用户活跃度。 (4)消费返券 在用户消费后发券,增加买家的复购率。 (5)任务发券 用户需要达成一定条件才能获得优惠券,如签到任务、评价返券、分享领取等。 比如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户拉新X个人可获得;为了某个频道的PV,要求用户进入该频道后可获得,这背后往往隐藏着运营的特定目的,短时间内带动相关目标数据的提升。 通过和用户的互动维持了用户的活跃度,也增进了和用户的感情,重要的是无形中增加用户很多的沉没成本,这种方式得到券的使用率自然也是可观的。 但要切记,这种优惠福利的价值一定要稍高一些,不然很难激励用户,用户的信任度也会下降。 (6)异业合作发券 选择与自家目标用户有重叠的平台合作,达到拉新目的。在该平台发券导流该平台用户到自家平台,实现换量拉新。 04 优惠券的使用 优惠券一经发放,主动权就交到了用户手中。从用户获得优惠券到优惠券失效这段时间,运营人需要做的是提醒用户不要忘记使用。 如果是有声提醒,手机短信和站内消息都可以派上用场,提醒文案+链接。如果是无声提醒,把优惠券适用的商品或服务尽可能展现在用户面前。 还有就是,一张能打动人心的优惠券,必定会有让用户愿意下单的理由。 最大化满减消费者领取优惠券后,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最大化使用优惠券。商家利用不同的产品品类和价格设置,能够实现让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把优惠券用的津津有味。很多人在使用满减优惠券时,会为了最大化优惠券价值,而去消费更多商品。 优惠券引流让消费者选择其他相关产品、互补产品,为产品引流,从而能够起到利润最大化效应。 稀缺性价值一切稀缺的东西都是被认为有价值的。对优惠券的使用限制,反而能提升用户的青睐。限定使用时间、人群、地区、渠道,以便让消费者产生下单的欲望。 消费者对于下单也是持观望态度的,缩短优惠券的使用期限,用户心里才会出现紧迫性。而人群、地区、渠道的限制,让商家对其产品价格和业务有了更好的操作空间。 那么针对不同的客户,如何让其获取优惠券呢? 从新客户和老客户两个角度上思考: ①新客户 如果面向新客户,除非优惠的力度非常大,甚至到免费使用,否则很难打动新客户,对待新客户,商家的常用策略是优惠券+赠品、优惠券+免费体验。 大卖场的地推优惠券就比较有效:有意向客户需要用20元购买一张价值300元的大卖场优惠券。现场消费后,还有抽奖环节,且还赠送你价值30元的酸奶 20元购买一张代金券=300元的优惠券+抽奖礼品+价值30元的酸奶。面对新客户,单一张优惠券还不能够打动人,必须把赠品和体验配套措施做好。 ②老客户 很多商家常用的引流策略,就是加微信好友即赠送红包或优惠券,将用户引导了自己的圈子里中,增加自己的流量。 加微信好友、建立微信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官网、APP等其他方式,将用户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优惠券福利最大化曝光在消费者眼前。 对于优惠券的使用,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无需对所有人优惠,对所有人都优惠等于没有优惠,体现不出优惠券给人承载的价值。 不是所有产品都需要优惠券来刺激消费,如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 太容易得到的优惠券人们不会珍惜,通过游戏化、任务式、稀缺性获取的优惠券使用率更高。05 数据统计分析 发放了优惠券,在结束后也要有相应的数据统计。因为数据是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果想通过发放优惠券,查看活动效果。我们主要监控的数据为有下单数、(发起)活动数、优惠券数这3项。 更详细的分享率、领取率、使用率、拉新率,可通过计算获得: 分享率 = 活动数 / 下单数 * 100%; 领取率 = 优惠券数 / (活动数 * 每个活动参与数)* 100% 每个活动参与数即表示每个活动允许多少用户领取; 使用率 = 优惠券使用数 / (优惠券数 – 优惠券退券数) 如果优惠券可以退券,一般会把退券数刨除,也有是不刨除,主要看业务需求; 拉新数 = 领取过优惠券的用户中,标记为新用户的数量而优惠券遵守这样一个基本漏斗模型: 从渠道推广量到用户领取量的转化,说明渠道的有效性和优惠券领取页面是否存在问题,也说明优惠券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 从用户领取量到实际使用量的转化说明优惠券的吸引力,也说明运营提醒是否有效 实际使用量则代表最终的转化,衡量本次优惠券是否成功。此外我们还应该根据发放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数据总结分析。 比如拉新量、用户活跃度提升指数、流失用户召回量、销售量提升指数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优惠券数据分析,为以后使用优惠券的运营方案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06 总结 看似简单的一张优惠券,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消费者心理学问题,更是运营人需要掌握的重要运营策略。 还有一点很重要,运营人的工作不单单是制定优惠券的使用策略(清楚目的、做好策划、定好规则),也要和产品、开发的同事充分沟通,确保发放、核销、统计等前端和后台功能完善,这样推出的优惠券运营策略,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