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阑夕 作者:琅琊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找不到工作的意义”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现代人孤单、焦虑、情绪衰竭和无聊的主要原因。在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生活的意义的同时,也有众多职人一头扎进自己热爱的工作,在各自的领域照亮一方天地。 度假房产咨询师、酒店试睡员、宠物搜救队、运动治疗师、共享单车运维员、网络营销专员、……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大发展,各种新兴职业蓬勃兴起,人们的职业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 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就业景气指数持续呈现一线、新一线、二线以及三线城市依次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新兴发展的城市寻求更多的机会。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之外,凝聚商业增长潜力的“新线”城市也正呈现出丰富、蓬勃的态势:在火山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新兴职业从业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与整个世界分享自己职业的精彩时刻。 他们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却幸运地找到自己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学习、精进的工作。 他们有的通过自学,琢磨出修复器物、追溯时光的手艺,有的则是在小小一方诊室里,尝试修复心灵与情感,有的数十年都在学着让普通食材的美味达到最大化,有的则在海洋的壮美与恩赐中,获得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我们从火山小视频“捕猎”到四位特殊的职人,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他们没有共同的职场路径可以遵循,他们的工作也无法用薪资、工作时长、工作地点这些世俗意义上的标准来评判。 他们的共同点或许就是,他们都是在平凡工作中享受生活、追求人生价值。或者说,他们眼里的光,恰恰就是在人群中认出他们的标记。 赵伟主:剥住去的是烦恼,留下的是美味 职业:海鲜剥壳师 从业经历:30 年 坐标:苏州·观前街 从 18 岁到厨师学校学习到现在,赵伟主在厨师这一行一干就是三十年。 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苏州的老字号凤凰楼,从学徒做起,再到饭店实习,再到独立掌勺,赵伟主一路走到今天。从他的脸上我们看出的不是生活的辛酸和不易,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赵伟主一辈子都在研究苏州传统风味,秘诀是保持好“咸中带甜,甜中带鲜”这八个字的风味。随着时令不同,赵伟主手下的菜单也随着新鲜食材上市而调整。 2000 年之后,赵伟主自己开了一家饭店,每天亲自去菜市场采购食材,是赵伟主工作的重头。常来的客人爱吃什么菜都记在赵伟主脑子里,不同的食材要在固定的摊位提前预定,比如晚餐客人预定一道鱼,赵伟主会早早向鱼贩预定,请鱼贩在下午四点半左右送到店里,现杀现烧,客人坐定正好开吃。 “我们苏州人就讲究原汁原味。”这是赵伟主最大的骄傲。 蟹季是赵伟主每年的重头戏,一斤螃蟹能出二两五到三两的蟹粉、蟹黄。每到蟹季,店里每天要拆几十斤蟹,多的时候得有七八十斤。有一张桌子专门由赵伟主带着几位阿姨用来拆蟹,分工明确,干脆利落,每个人每个小时也就拆五六只蟹。这几位阿姨在三虾面上市的时候,则专门剥虾籽虾仁虾脑,赵伟主戏称自己做着一份“海鲜剥壳师”的工作。 他有一门拆蟹的手艺,当天的蟹买回来,倒进水池,加入白酒浸泡五分钟,然后用刷子把螃蟹洗干净、蒸熟后就可以开始拆蟹粉,掰蟹腿、撬蟹壳、剥蟹黄、剔蟹肉……熟练的拆蟹师傅手下,拆完蟹粉、蟹黄的蟹壳,还能完完整整拼成一只蟹。 店里拆蟹的阿姨有些也不是苏州本地人,老师傅带上三五周,也就能上手。在赵师傅看来,认真学、认真做,都不是太难的事。 做一个厨师,赵伟主最看重的是厨德,他说:“你的人品做好了,你的这盘菜就做好了。” 赵伟主现在在观前街上的杨裕兴面馆掌勺,来店里的客人有的是老苏州,有的则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他就像是《深夜食堂》里的暖心老板:客人想吃点什么,都可以做给你吃。业余他也爱琢磨各地的菜式。开门做生意,笑脸相迎,赵伟主希望客人在店里能吃到美味,也希望客人吃到的是自己满意的味道。 陈立娜:修复关系的同时,也带你探索自我 职业:情感修复师 从业经历:30 年 坐标:北京 说获得幸福的能力有时候也是需要后天学习的,情感修复师的目标就是:“我陪着你向前走一段时间,最后你要学会自己去爱、去获得幸福。” 在陈立娜看来,心理咨询师与情感咨询师的关系,类似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她本身是一名执业心理咨询师,客户找到她,一方面靠朋友、客户之间推荐,一部分靠心理咨询小圈子介绍而来。 像心理咨询师一样,情感修复师需要遵守非常严格的伦理设置,最重要的是为客户保密。但是不一样的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陈立娜需要谨慎评估关系双方的情感状态,借助专业的分析和咨询团队的力量,调动客户周围可用资源,为客户做修复感情、关系的努力。 这也是一项十分耗费时间与精力的工作,最短的介入修复时间需要两个月,最长的甚至要半年以上。在响应需求方面,在一个客户咨询期间,情感修复师基本上处于及时响应的状态——咨询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当面咨询,线上随时保持沟通,也是服务形式的一种。 五年里,陈立娜接手上百个客户,有的是关于恋爱中不知如何相处,有的涉及婚姻层面破裂的修复,以及回归家庭之后如何继续后面的生活。 在陈立娜看来,修复师与客户的关系是一种“助益”关系,在客户学着与修复师互动的同时,他也会将在其中学到的呢不给力与方法迁移到与他人的互动当中。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帮助他(客户)自己去获得一种主动获取幸福的能力,无论是幸福的能力还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只是他在当时达不到,需要我们陪伴甚至是引领他向前多走一点,但是事后还是会把这部分的权利移交给他,促成他的转变。”她说。 成为情感修复师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在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做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用陈立娜的话来说就是“专业的加持对一个初学者乃至成手的咨询师,都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个过程中所要担负的学费往往也让人望而却步,比如学习的前期常常是入不敷出,连续的培训课程价格不菲。得踏踏实实学习和提升,把该学的手艺学到手了,才能开始个案咨询,而同步的案例督导也要跟得上,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了修复师过度的内耗和情感枯竭。 陈立娜并不想将自己与新闻中那些收入颇高的同行们放在一起比较,她认为这类服务的价值感来自于客户。她所服务的群体中国有些人是工薪阶层,但是他们愿意用一个月的工资去解决情感问题,背后是一种深深的信任。 “这些人这辈子从来没有体验过心理咨询,不会跟别人建立这么深厚的关系,但是他就带着他的生命故事、甚至是非常隐私的内容袒露给你,带着非常虔诚的态度说,老师你帮帮我这个忙,这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她说,“借助我的专业,或者是尽我团队之力能够挽回一个破碎的家庭或者是一段美好的关系,这可能就体现了心理学服务对到社会的价值了” 其实在陈立娜看来,在为客户修复尝试修复关系时,也带有客户探索自我的性质。修复心灵听起来玄之又玄,主要是因为限于心理咨询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无法将案例对外分享。 “心理咨询师并不是只会催眠和魔术的高冷职业,而是像感冒发烧需要就医一样日常化。”陈立娜在线上设置的价格尽量平民化,但绝不会免费提供服务,那是因为一个人愿意为修复一段情感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他的人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 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人活得幸福这件事本身,也是这份职业为陈立娜带来的价值感之一。 李承豪:海平面分割了两个自己 职业:自由潜渔猎教练、潜水教练训练官 从业经历:15 年 坐标:三亚 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海洋的力量与美丽。 除非你置身其中。 十五年前,李承豪连游泳都不会,做过咖啡师、调酒师的他,偶尔接触到潜水,从此与海洋结下数年的缘分。 “从水面看海洋生物,和在电视上看、在海洋馆里看是完全不同的,那种勃勃生气非常有意思。”隔着多年时光,李承豪仍然能回忆起当时的兴奋。 爱上潜水之后,李承豪四处寻找清澈的海域,带着朝圣的心态去到中国潜水员的发源地三亚之后,李承豪决定留下来:“我本来想去国外,但是三亚的水特别好,所以觉得还是在自己的地方,做一点事情。” 李承豪在一家潜水俱乐部做教练,既教水肺潜水也教自由潜,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深海渔猎师。他日常教导学员的第一课,是在海底学会呼吸,将自己与海水融合在一起。当学员适应了水下的环境,就走入了另一种感知状态。 “自由潜不背气瓶,你学会之后你会发现闭气的能力大大增加,在水里飘浮的感觉也会很舒服。”李承豪说在水下闭气的能力是烙在人类的基因里,来自于远古进化的记忆。说起海洋,硬汉教练总带着几分诗意,这也是常年与海洋共处获得的体认。 在水肺潜水教学时,教练经常要帮学员拿着设备,这些设备在陆地上有五十斤左右的重量,但是在水里,李承豪能将这些重量转化成浮力——他总爱强调,习惯了在水下,一切都能给予你力量。“有科学的技术基础,你会发现闭气和所谓的下深度只是一个数字和时间的问题,很轻松的。”他说。 自由潜是一种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运动,而自由潜渔猎则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窗口。 “我们下去第一件事情要评估环境,这个地方是不是有鱼,怎么评估呢?就是你要跟大自然对接。”当你开始注意大自然,就会发现人类的存在造成了太多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渔猎或许是一张大网、一艘船、一个人,张网等待,带着收获回家,而李承豪的渔猎则是一个人、一把刀、一套潜水衣,潜入深海,有时带上水面的是鱼获,有时候则是在海底随手捡拾的垃圾。 有时招待朋友,开船出海,带上李承豪自己改进、特制的射鱼器,打上一条鱼、用心烹饪一顿美餐,是海洋给予的馈赠:“如果想吃海螺我们就捡一点海螺,想吃鱼就打一点鱼,但太小的鱼我们不去伤害,珍稀的鱼我们也不打。” 李承豪说,一辈子最好的一项选择就是潜水,潜水带走了很多人间的忧愁。李承豪在海水里找到纯粹的快乐,也在教学的过程里将这种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他总是对学员说,你把你自己放心交给我,我就把你放心的交给大海。 祝峰:修复物件,也是在修复情感 职业:锔瓷匠 从业经历:8 年 坐标:苏州 祝峰是当得起一声“师傅”的。 锔瓷的手艺如今已经不多见,通俗来讲锔匠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补起来的技术。 祝峰从小从事体育,大学毕业以后开始和文玩打交道,做过中式服装设计,也自己开文玩店,来来往往都是些风雅之士。 一次新店开业,朋友送了一个雍正年间的碗给祝峰,非常精致,但是碗上有些钉子、还有小孔。四处打听才知道,这是锔过的物件,年深日久锔钉已经脱落了。祝峰一直想找人把它修好,当时信息不发达,也无从下手,但是锔瓷这门手艺,祝峰是留心上了。 网络发达起来之后,祝峰托人找到山东的老手艺人,想拜师学艺。被拒绝之后,祝峰靠着网上的视频、资料,买来工具,砸瓷器、反复练习,花了七八年的时间,自己学出了手艺。 “我砸坏的瓷器和买的那些老瓷器,我老婆总说够我们家里好久的花销。因为确实走太多弯路,比如一个钉子怎么做,做成什么角度,都是需要自己琢磨的。” 祝峰买了不少老的锔瓷,如果可以把钉子拔出来,就拔出来琢磨,拔不出来就敲碎了再解构,祝峰说就像人体解剖。网上的视频往往很短,手艺人接受采访时也留着一手,祝峰就反复的回看,抓住细节、动作去琢磨。一个修壶嘴的难题,祝峰琢磨了好几年,也是偶然间在一个视频里才最终琢磨出来。 去胶,清洗,固定,捆扎,定位打眼,做锔钉,再锔碗,破碎的盘子就这样在祝峰的手中“破镜重圆”,甚至因为锔钉的设计、排布,原本平凡无奇的器物,又拥有了独特的艺术感。 接触锔瓷手艺是偶然,将锔瓷手艺呈现给更多的人,对祝峰来说也是无心插柳。 原本祝峰只帮朋友做一些修复,在火山、抖音上发自己的作品引来了不少关注,祝峰也开始全职锔瓷,一天一到两件,快递来快递走。 “一件东西破了为什么还得修?”这是祝峰最常回答的问题。这其中一方面是“惜物”的传统,另一方面则是物件里寄托的情感。祝峰经手的几千件东西里,虽然也有价值高达几十万的,但更多的还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普通物件,甚至也有人愿意花 300 元的修理费补一个 20 元的杯子。 祝峰接过一个订单,老爷子坐了好几趟公交车找到祝峰,要求修复一个苏州传统大砂锅。砂锅买来不过一百多元,修理费则要四百往上。 但是老人家坚持要花比新锅几倍的钱去修一个老砂锅,原来是因为老人一直用这口锅给远在外地很少回来的儿女炖家乡菜。“我说你就不要修了,要么我拿铁丝帮你绑一绑。不收你钱。他说不要,修的好看一点,因为他有很多的纪念意义。” 祝峰感慨道:“修得多了会发现很多人不惜金钱想要修补好这些物件,都是因为它们寄托了不一样的感情和特殊含义,他们对这些物件有了感情,我们修复这些物件的同时,也在修复他们的情感。” 对于祝峰来说,修好一件东西其实不算什么,“修了就修了,这是工作。”但是每一件器物重获新生,对器物的主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满足感令祝峰感到真正的开心。 像祝峰这样,因为工作给他人带来价值而收获个人价值的职人千千万万,所幸如今有通达的信息平台,人人都能记录自己平凡生活里的高光时刻,让全世界看到。 大概从人类发明机器的那一刻起,就再没有什么“铁饭碗”了。机器与人工智能即将取代大量工作岗位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正如科幻电影永恒的主题:无论科技怎样变迁,人性的光辉总能闪烁,凭借热爱与钻研,在当今这个时代,仍有诸多职人从事着五花八门的职业。 他们从事的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那些职业,但是也正是这些各自坚持自己热爱的职人们,让这个世界成为今天这样丰富、精彩的样子。 任何一份职业都值得被尊重,任何一份职业都值得被了解。火山小视频的《职业猎人》以“捕猎你所未见的职业”为主题,用每集两分钟的时间挖掘了十一份特殊又真实的职业,呈现每位职人的职业缩影。 无论是修复情感、探索心灵的情感修复师,还是每天坚持做好一盘盘美味的海鲜剥壳师、在海平面以下寻求力量的自由潜渔猎师,乃至用一颗颗钉子修复时光的锔瓷匠人,都是《职业猎人》在天南海北发掘出的职人,他们特殊,是因为广大用户或许从未听说过这门职业的存在,与此同时,《职业猎人》挖掘的职人,也代表每一个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平凡人。 把万千个日子化作最普通的每一天,坚持做好自己热爱的事,《职业猎人》是火山平台来自千行万业的用户讲述真实故事、真实热爱的集中呈现。 在这里,看见千行万业职人真我,也看见真实生活乐趣。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