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阿里浪发布淘宝微博版,被疑出招封杀微信

2013/8/2 11:11:00 

来源:新快报

7月31日,有消息传“阿里将从数据接口切掉一切微信来源”,正当外界忙于猜测阿里动机之际,昨日,新浪宣布新浪微博联手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发布“微博淘宝版”等一系列产品功能。“微博淘宝版”的出现,意味着新浪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走上了正轨,同时也解开了阿里“封杀”微信来源之谜。

“微博淘宝版”是今年4月份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后,双方合作的首个成果。据悉,此次阿里巴巴和新浪的合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双平台账户互通、淘宝商品信息在新浪微博中以CARD形式展示和淘宝商家可以利用微博推广进行营销服务。
新浪微博商业产品部总经理程昱具体介绍了“CARD”——微博将对淘宝商品链接进行特殊解析,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不再是枯燥的短链,而是集合多种信息的名片卡,包括价格、店铺信誉及受欢 迎程度。这种形式提高了信息展示效率,省去了部分搜索环节。如果对商品感兴趣,用户点击CARD里面的“去购买”按钮即可进行购买。

据了解,淘宝商品的CARD展现形式只是合作带来的首个实质性改变。下一步,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将结合热点推出“粉丝节”,打造粉丝专属的“粉丝价”以提供商 品优惠。在用户激励制度上,两大平台也将推进合作,有可能全面打通微博会员与淘宝会员,届时用户在微博、淘宝双平台购物将享受更多优惠服务。

按计划,微博淘宝版将会在8月5日正式上线,然后分批开放给商户使用,“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示范店的效应来摸索一些对运营、销售有益的经验,并通过微博、淘宝 对商家进行培训和推广,随后我们也会加大开发的力度,将更多淘宝和天猫商户纳入微博平台。”淘宝网产品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诸寅嘉说。

业内称系暗战电商入口

在宣布淘宝与新浪微博最新合作进展的同时,7月31日晚阿里宣布暂时停止与微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服务。阿里的这一举动备受外界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是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数据与平台之争。

阿里方面的解释是,近期发现一些卖家利用微信营销应用骚扰用户,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感受,甚至有一些卖家利用应用将整个交易过程引导出淘宝的安全支付体系,让消费者面临潜在的交易风险。

巧合的是,就在五天前,腾讯也对乱象丛生的微信影响作出整顿——封杀营销大号,砍掉后台群发功能。腾讯方面表示,因为近期接到用户对一些微信公众账号乱发广告和垃圾信息行为的投诉,此类行为违反了微信公众平台原则和用户协议,也影响了用户体验。对此,阿里在声明中也表示,“我们也看到,微信团队近期出台了一些针对淘宝商品及淘宝卖家在微信上营销的限制措施,以此来保护微信用户,这与我们保护用户体验及安全的诉求是一致的。”

而对于阿里“封杀”微信,微信新闻发言人曾鸣则表示,对该事件并不知情,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因此暂时无法评论。“我们相信,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任何第三方在微信平台上提供的服务只要符合以用户价值和用户体验为先的原则,我们都表示尊重并鼓励。”

用户体验为虚,流量争夺为实

表面上,两大巨头都是以“用户体验”作为考量,而在这背后更重要的则是数据与平台间的争夺。

目前,新浪微博上认证的企业微博近32万家,他们也日渐成为微博上最活跃的商业群体。新浪微博发布的《5月电商网站微博发展报告》显示,从2012年6月至 2013年5月的淘宝短链分享量和点击量(除2月春节假期期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许多用户正逐渐养成通过微博登录淘宝网,或者从淘宝官方微博了解网站 信息的习惯。淘宝网一年短链回流比皆超过900%,微博起到了明显的引流效果;尤其是在去年11月“双十一”活动、今年1月节前购物和3月、5月换季采购 期间,微博的引流效果更明显。

新浪表示,此次合作为平台上数量庞大的中小卖家开拓了一个获取流量、用户的新入口,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营销阵地。基于微博淘宝版的社交属 性,在发掘大量新用户的同时,可利用社交关系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将其发展为稳定用户,并强化老用户对店铺和商品的黏性。同时,在用户习惯向移动化迁移的 背景下,微博将帮助淘宝占领移动互联网电商入口。更具想象空间的是,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正联手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超级账户体系,进而打造出一个强大 的用户虚拟生活平台。而另一方面,虽然微信一直极力避免商业化话题,但对任何一个卖家来说,微信的4亿多用户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客户群。而且微信即将发布新系统5.0,届时微信会成为一个能够包容微淘在内更多B2C的大平台,并集成包括腾讯财付通在内的各种支付系统,以更好地解决移动结算问题。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对于两家体量庞大的公司来说,双方不会有什么直接损失,真正受伤的则是依附平台生存的创业者。包括口袋通、微信逛在内的基于微信的淘宝客类创业型公司将面临重创,已经出现的众多微信营销工具急需转型。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