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鲸智库与新网迈联合发布《2015-2016年度品牌移动营销创新指南》。胖鲸智库分析师与来自品牌主、代理商的顾问进行深度沟通后,从上百个案例中筛选出优秀的移动营销实践。同时,报告通过洞察提炼与经验学习解答了四大核心问题:如何利用移动大数据实现品牌信息精准达到?如何将互动策略贯穿到线上与线下的整合实践中?如何将销售融入场景,并优化转化路径?如何实现顾客服务的移动化与个性化? 移动大数据,帮助品牌实现信息精准到达 消费者手中的每台移动设备时刻产生着海量信息并沉淀数据,让今天的品牌能够前所未有的了解消费者的精准画像。因此,品牌不仅能够精准选择信息投放的渠道、设计最佳的信息传播路径、提升跨平台信息投放的效率,并且能够提供目标消费者感兴趣的信息,从而避免在信息精准到达的同时引起消费者反感,保证消费者对信息的关注与兴趣,并促进转化。 如何通过精准投放提升品牌知名度,可参考案例“平安一账通,微信游戏跨界整合营销”。该作品在 “2015年MMA中国无线营销大奖”中摘取“媒体策略-跨移动整合”金奖。 案例解读: 通过H5数钱游戏瞄准腾讯这一游戏大平台,实现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投放,从而提高玩家对一账通品牌的认知度; 借势节日,通过现金与礼包获取新用户。借势春节期间的红包热度,把推广的主题定位于“开门利是大派送”,最大程度的引流目标人群下载一账通 APP,绑定一账通宝。 打造整合互动体验,赢了参与又赚了口碑 今天的品牌可以随时随地与消费者进行对话、促成交易,如果品牌能够找到与产品契合的消费者兴趣点,通过共同的话题、活动、产品与消费者成为朋友、让消费者相互结为伙伴,这样的关系沉淀所形成的品牌粉丝群体,将是品牌的宝贵财富。值得注意的是,线上的对话不应该是孤立的。建立线上与线下的完美连接,结合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打造全面的互动体验,将能够带来更加深入的参与、更大的声量和更高的转化。 消费者参与品牌互动的原因 打造线上与线下的整合体验,可参考案例“安踏,通过马拉松项目卷入目标人群并提升专业形象”。该作品在“2015年MMA中国无线营销大奖”中摘取“营销策略 - 品牌影响力”金奖。 案例解读: 通过H5发起线上互动同时与专业类App合作发起线下参与,带动网友线上与线下一起跑; 与咕咚 APP 合作,吸引目标人群的参与,同时提升专业形象。 将销售与场景紧密结合,并优化转化路径 当品牌了解了消费者的实时需求,并提供匹配实时场景的信息与解决方案时, 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所有对话都会变得自然,销售转化也会变得流畅。 重要的是,设计简洁、清晰的购买转化路径。不要让消费者迷失在移动的迷宫中,为消费者从商品搜索到下单支付的全过程提供明确的通道与清晰的指引,并利用移动技术帮助消费者更加简短、快捷地完成每一步转化。 优化消费者购买转化路径 从热点话题到完成购买的成功转化,可参考案例“麦当劳:新麻麻黑甜筒上市互动营销战役”,该作品在“2015年MMA中国无线营销大奖”中摘取“技术应用-O2O创新”银奖。 案例解读: 结合目标人群的兴趣与心理特征制造话题,通过微博信息流广告、微博 KOL 推送及麦当劳官方微信 H5 游戏推送,完成信息告知及引导参与互动体验; 通过品牌服务窗建立与消费者的新场景式沟通渠道; 利用余额宝的小额购买,降低参与门槛带动消费者的门店到达。 顾客服务的移动化与个性化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越来越紧密的与智能移动终端关联在一起,不论是购买前的搜索、逛店铺时的扫码还是购买后的晒单,每一个购买行为都与移动终端密切相关。当移动终端成为消费者“身体的延伸”,品牌的服务也应搭载于移动终端成为消费者的“私人助手”与“贴身管家”。 并且,今天的品牌就像消费者的大脑, 能够了解他们的需要、兴趣、偏好,并能够据此提供定制的内容与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粉丝管理,可参考案例“多美滋,基于数据的个性化顾客关系管理”。 案例解读: 品牌服务移动化,多美滋整合多个平台进行会员管理渠道移动化战略部署, 打通了品牌与用户间的信息沟通。 粉丝管理精细化,多美滋将企业数据库与微信后台数据打通 , 针对每一个会员,在每一个接触点上基于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为其打上标签,通过标签为消费者推送适合她和她的宝宝的产品和信息。 正如新网迈CEO Gordon所言,“移动营销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个会领先于欧美的市场的产业,这块市场在中国是方兴未艾,也是未来投入与创新重要领域”。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持续推动对营销行业的改造。如何适应移动营销的新规则?如何从消费者洞察、策略制定、创意发展、媒介策略、效果评估、商业模式等多方面成功变革与创新?期待走进胖鲸智库与新网迈关于移动营销的深度洞察与前沿探索。 点击获取《2015-2016年度品牌移动营销创新指南》完整报告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