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海互动-齁Alice David Phoenix向彩虹糖发起挑战 这是skittles.uk专页(http://www.facebook.com/skittles.uk)的视频:一个强壮的男人信誓旦旦地要挑战Skittles的百万粉丝(David Phoenix vs Skittles Fans)。规则是他会钻进一个透明的盒子里,在24小时之内只要有人点击skittles.uk专页上的相应按钮,就会有彩虹糖从盒子顶端落下(好像远程操控打怪兽的感觉),每五分钟下落一次,直至将他淹没。 值得一说的是,和这个主视频同时发布的还有三个20秒的小视频,三者都是主视频某个细节的不同角度的展示,配上更酷的音效、更挑衅的语言、更饱满的男声,着实值得一看。这四个视频只在Facebook上skittles.uk专页和YouTube上SkittlesbrandUK频道发布,在Facebook得到近千个好评,在YouTube获得近万点击。这是在Skittles没做任何前期宣传、没买广告位投放情况下产生的自然数据。 挑战正在进行 Skittles发起的这个视频挑战活动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小巧,既不是很多企业玩得风生水起的、线上线下配合天衣无缝的整合营销,也没有联合到多种社交媒体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而是只选择了Facebook、YouTube专页发布视频开展活动,甚至放着skittles不用,而选用skittles.uk这样一个地域特征很明显的ID。但是,结果却是惊人的:这个Dazzle The Skittles 或叫 David Phoenix vs Skittles Fans 的活动仅用了14小时,就释放了1,128,500颗彩虹糖,完胜David。
细看之后不难发现,这个活动的主要阵地就是Facebook(YouTube只是配合发布视频),只做专页内的宣传、也只能在专页参加活动,Skittles为什么不想做得更大规模呢? 笔者认为原因是这次“游戏”的主要对象就是已经赞过skittles.uk专页的粉丝。怎样能把已存在的1,462,497个粉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非吸引更多粉丝,才是活动的主要目的。视频中设置了一个假想敌David,并以很“欠”的方式向130万(10月18日数据)粉丝挑战,看到的网民几乎都会想跟进,或出于好奇想知道来龙去脉、或出于对品牌的喜爱产生挑战意识、或出于围观心态想知道结果。再加上参与的门槛很低,既不需要复杂的插件、也不需要现实中的购买,只要在专页上点击一下,即可为“活埋”David添加几颗糖。即使有人不喜欢,也大可以绕道而行,不必担心到处都能看到相关信息,这就防止了不喜欢该活动的人堆品牌产生厌烦情绪,将分数的流失,降到最低。 另外,活动还有一个很cool的点子——用产品当道具,看似是将彩虹糖当攻击道具,其实受保护的也是彩虹糖。在这个活动中,七色糖豆就是品牌和网友沟通的道具和媒介,这会让参与的网友产生一种亲密接触的感觉,更喜欢彩虹糖及Skittles品牌。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快消品,这种大范围、大规模、很有新意的接触很容易激发消费(毕竟购买一袋彩虹糖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不知道“活埋”之后的几天中,有没有引爆一个销售热点。(反正我是买了一包) 在国内的社交媒体,比如新浪微博上,不少ID仍在采取“成为我的粉丝,转发我的信息,并at3位好友,就有机会得到我送出的xx”的方法求粉丝。笔者看来,通过奖品诱惑 “生拉硬拽”粉丝,追求数字上的华丽,而不考虑如何与这些粉丝交流,未免有好高骛远之嫌。 品牌应该考虑清楚,怎么调动已有粉丝的积极性,用话题或情感激励粉丝的参与。毕竟品牌ID不能一直靠物质刺激维持下去,那些为奖品而关注你的网友,也不会成为你真正的粉丝,如果你的奖品不够吸引他,或者他很长时间内没有中奖,就很可能中断关注行为。只有发自内心地愿意和品牌交流,才会形成黏性,这样的粉丝对品牌认可度高、粘性大、而且很容易自主成为传播者,这个传播的效率是远远大于品牌自我传播的。可以在社交媒体沟通出为数可观的忠诚粉丝,是做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品牌宝贵的财富。 那么,skittles.uk是怎么在如此小基数的人群中获得如此庞大的粉丝群的呢?答案就是各种APP的应用~在专页上,你几乎可以尝试任何线上能做的动作:留言、评论,观看分享视频,参与酷活动,甚至还可以得到Giveaway。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APP,只要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将一条“Join the Rainbow, Share the Rainbow”的信息分享到自己的Facebook中,就有机会获得一包免费的彩虹糖。这可以看做是一种另类的checkin方式,如果你是彩虹糖的忠实粉丝,每checkin一次,就代表喜爱这个品牌一次;当然如果你没有死忠这个skittles,不想分享这条信息,但是又很想得到免费的彩虹糖,怎么办呢?这时候,隐私功能就能派上用场了,你可以选择这个分享行为只有好友看得见、或者自己看得见。 这就是用户体验至上,可以提供缤纷的方式让用户表达他想表达的,但又不强求任何行为,甚至可以不like 这个ID。 skittles.uk还有一个参与度很高的插件:投票。内容多为无厘头的问题、或想起什么说什么的只言片语,但这不刚好和彩虹糖、彩虹糖的主要受众的特点相吻合么?所以投票组件争取到了很多粉丝的参与和喜爱,甚至给品牌剩下一笔不小的调研费用。(可以review一下social media watch十一特刊最后一篇文章《让收集用户意见和反馈成为习惯》)这样的一个ID,怎能让人不like呢?看看涂鸦墙上网友们的回应数字吧,无图无真相(见上图): 打开Skittles的Facebook专页,过5分钟刷新,竟然涨了几百的粉丝,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笔者很想知道这个品牌这么成功的原因。不得不承认,平台操作的确成功,但能有这么成功的2个专页,必然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固有的形象是分不开的。 Skittles向来是很注重凸显个性,严格遵循企业识别系统(CIS)的。在其官网、Twitter、Facebook等媒体上,不但形象一致(都用一袋彩虹糖当头像),而且官方宣传的话术也都很规范:比如Twitter个人简介中的 Follow The Rainbow. Taste The Rainbow;比如Facebook中给Twitter链接的标题是Follow The Rainbow、给官网的链接标题是Experience The Rainbow、专页上活动系列都叫Mob The Rainbow;官网中上传照片叫Upload The Rainbow、到处都能看到Taste The Rainbow、Experience The Rainbow 等。如此规范的语言格式,其感染力和传播性可以想象! 以后看到彩虹,都会脱口而出 Look at The Rainbow了! 能具有统一识别的意识,且贯彻得这么规范彻底的,我们能看出Skittles的企业战略必定是全局性的,长远且严谨的。用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Skittles在众多同类品牌中就能脱颖而出,易识别、易记忆、易传播。 这是一个成功的快消品品牌触电社交媒体的案例(可以对比新浪微博、开心上类似快消品ID的粉丝、互动情况),Skittles将Facebook玩得风生水起的关键就在于,能用Skittles的方式给网友他们想要的。这既符合品牌的战略规划、又能让传播对象获得满足感,从而追随。对待粉丝就像对待女朋友一样:给她她喜欢的,时不时地搞个小惊喜,同时,给她离开的自由。 下载完整版《Social media watch 第二十五期》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