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刷新时代”

2011/8/2 9:42:00 

编辑:方土豆


信息爆炸的巅峰

 

几年前有一个段子,从键盘磨损程度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比如看空格键的磨损可以区分左撇子和右撇子,ASWD四个键磨损严重八成是CS玩家,足球游戏爱好者很容易损坏方向键和W……而论坛版主们则自嘲说,刷新键F5是他们磨损最严重的一个键。
 
几年之后的今天,也许每个稍有深度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如此自嘲,刷新键F5是磨损最严重的一个键。每次按下刷新,网页上的消息都会变更,每次刷新都有可能迸发新的热点。
 
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了,也许你也注意到了,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被接连不断的热点强迫推进的媒体环境里。这样一条微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件事,“因为达芬奇,郭美美只火了两个星期,因为赖昌星,达芬奇只火了一个星期,因为动车,赖昌星只火了半天。”

 

 
 
有新微博,点击查看
 
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媒体环境,媒体和我们都被迫追逐一个又一个新的热点,无暇顾及过往。一旦注意力转移,信息就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冷却。就像海浪冲上沙滩还未退去,就被紧随其后的又一个浪头湮没消失不见。
 
几年前人们就已经有所察觉,几天不看新闻就会与世界脱节。而今天,几小时不更新恐怕就要跟不上信息洪流的节奏。尤其是微博的存在,进一步加快了我们刷新的频率。
 
微博的输入框提示“有什么新鲜事告诉大家?”Twitter的提示更为直接“What’s happening?(正在发生什么)”“刷新时代”,落后几十分钟的信息,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超过24小时的信息就足以发表在博客归入历史文档。

 


 
到底我们的媒体环境刷新有多快?用热点的频繁更迭也许还并不明显。Go-Globe统计的一组数据会让我们感受到这世界刷新的频率。每60秒,google搜索服务运行近70万次,Youtube将新上传600支总长度为25小时的视频,全球一共递送了1.68亿封电子邮件,Facebook更新了约70万条状态、8万篇日志和超过50万条评论,Twitter新增9.8万条信息……每分钟,世界就刷新了这么多次。
 
极端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传播
 
对互联网传播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端的媒体环境。以往我们谈及互联网传播,必然提及营造热点话题、与用户互动等内容。但站在极端的媒体环境下观察互联网传播,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传统的广告传播策略中,热点的冷却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才会有二次传播、多次传播的概念,广告的投放才会追求到达的频次、覆盖的广度,才会有线上广告、线下活动、门店促销、网络公关多层面的全传播,这些都是为了让热点的冷却尽量延后,让广告信息得以发挥最大的传播价值。
 
“刷新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现在还属于初级阶段,几乎所有传播公司和品牌还在摸索尝试中进行,在享受这更快速、更灵活、更互动的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在不停的被新的事件和热点“刷新”着。这意味着需要传播热点的更迭频率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为了不让高黏度的用户产生反感,需要有可延伸的传播策略,灵活是时的创意表达以及松紧始终的传播节奏。做为比较成功案例我们做一些列举:凡客的黄晓明代言,7喜的穿越连续剧,海底捞的微博营销,E2外星人的形象推广,橘子酒店十二星座等都各有特色,用不同方式做到了在“刷新时代”相对的长尾传播效应。
 
当然在社会化媒体中还有无法预估的社会事件热点随时有可能冲散我们计划中的传播节奏,精心策划的传播策略会因为公众注意力的突然转移而失去效力。这也许意味着,互联网传播也将形成“档期”的概念。信息的平行化,信息的频繁刷新,热点涌现更迭,为了避免关注度被稀释,将迫使互联网传播计划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以往追求覆盖与到达频次的传统媒体观念也不再适用。而相比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一个品牌的传播活动更新频率再高,也无法与之抗衡,主动发布的信息转瞬之间就会湮没在资讯的汪洋大海。唯有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品牌融入到信息流中,藉由每个互联网用户彼此之间的传递,实现新的覆盖和到达频次。
 
当你离开正在阅读的页面,即将投身下一轮“刷新”动作时,不妨问问自己,将要执行的方案是否做好了随时变更的准备,是否能发动你的用户参与其中。在这个随时“刷新”的时代,我们永远追逐在越来越快的传播节奏之后,它能火么?又能火几天?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