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亮彩一品:POP广告掘金者

2011/9/22 8:45:00 

编辑:方土豆
 
最近,施胜国和他的亮彩一品颇为踌躇满志。
 
十多年前,当施胜国还在中关村一间稍显局促的办公室里开着自己一个人的工作室时——或者更早,他还在北京一所不知名的民办大学里学习设计时,他一定未曾想到,自己的公司将成为北京市场排名前列的POP广告公司,规模近50人,仅为三星电子提供的服务,每年流水就达到千万级。
 
施胜国是东北人,远看起来显胖,留着利落的平头,脸盘圆圆的但面色并不十分红润。美术出身的老施不善言辞,讲话很慢但讲得很认真。观察这家公司和老施10个月的时间,我期待的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有的“第一桶金”的故事,和他们跌宕起伏的商海沉浮,但时至今日,老施却始终没有讲出来。他说,没有什么第一桶金,今日的所有,都是这些年一点一点由小到大积累起来的。
 
第一个十年:创业
 
就跟所有不安于现状的小青年一样,施胜国也趁着年轻跑到北京来“干事业”。1997年从民办学校的装潢设计专业毕业,就在中关村开了一间一个人一台电脑的设计室,当时正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加速发展刚刚起步的时候,和印刷厂合作一些周边的印刷业务,生意也算蒸蒸日上。到2000年,一直保持着四五个人的小规模。
 
若非要给施胜国的亮彩一品成长史设定一个关键时间点的话,一定是2003年。
 
2003年老施接到了与三星广告部门合作的第一单业务。老施已经想不起来这单业务的具体工作,他只是把三星这单业务当做无数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已经无从回想这个历史性时刻发生时的情景。如今看来,无非也就是设计一些彩页、画册之类的吧。
 
不过为了接下三星这单业务,老施终于把自己的工作室注册成了“亮彩一品”,在银行开通了公司账户。因为“接触了大公司,不能让人家结账的时候付现金”。
 
 


 
亮彩一品现在的办公室,绿色植物很多

  
在之后的几年,亮彩一品就不断从三星接到各式各样的业务。除了大量的印刷品之外,还常有零碎的制作纪念品、奖牌、胸章、笔、本甚至毛巾、茶杯等等。不过业务量也慢慢增加,到2006年时,来自三星广告的业务额度已经达到每年70万。
 
平淡的日子到了2007年,三星广告内部的需求调整,让老施面临了亮彩一品成立之后第一个重大挑战。
 
这一年三星广告(即杰尔思行,老施仍然称呼为三星广告,显得格外亲切,我们就不更改名称了)内部结构调整,重新整合了三个大部门。一个部门继续负责传统的线上广告,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后来的互联网广告;一个部门负责全国各地门店的装修,统一风格、产品摆放等等;还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POP广告。新的POP广告部门开始要求所有承接POP业务的下游公司为其主画面提供延展再设计的服务,并要进行比稿提案。
 
为三星广告提供服务的下游公司有数家是韩国公司,他们在韩国国内就服务三星,随着三星的扩张,随之把业务扩展到中国市场。这些韩国公司都是从韩国国内聘请设计师,拥有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水准,国内的公司与之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幸运的是老施在制作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材料颇有研究。通过亲自购买材料而非由工厂代购,老施压缩了相当可观的成本。同样的材料和工艺,韩国设计公司的价格有时比亮彩一品高出许多。藉由价格优势,老施在与外资公司的残酷竞争中生存下来。
  


 
每个同事桌子旁边都有这样满满一架子书

  
同时,老施手下的这群设计师也在迅速学习。在与韩系公司比稿的过程中,亮彩一品的设计团队先是模仿,随后又把学来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本土的制作工艺相结合。由于工艺的限制,韩系公司很多设计思路是国内的工厂很难实现的,因此最终呈现效果反而不好。没想到,老施的土洋结合恰到好处。
 
不过老施最欣赏的,仍是严苛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尤其是日系、韩系设计公司的POP广告设计水准令老施叹服,虽然很少与日本公司竞争,但偶尔的几次接触,就给老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十年时间不过弹指一挥,1997年施胜国还是一个蜗居在几平米的小办公室里印刷传单的“个体户”,勉强糊口。2007年时,老施从三星广告接手的业务已经逼近500万规模,坐拥一批有着经验丰富的资深设计师,成为服务国际品牌的中型POP广告公司。
 
第二个十年:规模和挑战
 
如果说2007年三星的内部需求调整是亮彩一品的第一次挑战,2009年三星代理商整合就可以是第二个坎儿。
 
老施一提起2009年的事儿就很感动,总说“我何德何能,让同事们这么支持我?”
 
这一年三星POP广告部门计划把下游的代理商负责的业务重新整合,将所有业务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由一家韩国公司和一家中国公司共同负责,最终将仅有6家公司为其服务,每家一年的业务规模都在千万级以上。在这轮整合中,原先服务三星的多家小型制作公司都丢了业务,有的甚至被迫解散。
  


 
会议室陈列的各种小型POP产品

  
为了最终审核这六家公司,三星广告下发了一个夏季促销的Brief。对老施来说,这是决定亮彩一品生死存亡的一次比稿。借用一句新闻联播里常用的话,“时间紧,任务急”。老施手下七八个设计师六天五夜没回家,最终拿出两套方案,在比稿中艰难赢得了三星手机业务,这也是三星POP广告业务中份额最大的部分。
 
经此一役,亮彩一品的年业务规模终于跻身千万级别。在采访时,老施掰着指头计算今年的收入已经能够突破两千万了。
 


  
老施在前台

  
而每每提及他手下的这帮设计师,老施总是很心疼。除了2009年为了那次生死存亡的大比稿,此后设计团队也因为业务量大而加班频繁,08年奥运会期间甚至要两班倒。纵然支付着可观的薪水,每三个月就有一次令人赞叹的大项目奖金,还有各类奖励和补贴,老施仍然坦承,亮彩一品正在处于某种不太健康的循环中。
 
业务太忙加班太多工作太累,就很难吸收有能力的设计师加入其中。设计团队难以扩大,项目又不断涌进,只好继续加班赶工。这已经影响到亮彩对新客户的消化能力,由于规模的限制,再有一家规模在数百万的客户,老施已经不敢接了。而想要扩大团队,繁忙的工作状态又使亮彩一品仅凭高薪对设计高手缺乏吸引力。当公司达到一定体量和规模,陷入如此往复的循环,是亮彩一品将要面对的新挑战。
 
老施和亮彩一品的成长,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国内POP广告蓬勃发展的历史。从1999年中关村琳琅满目的海报、展架开始,国内的POP广告业先后经历了残酷的材料价格战、供应商整合、设计理念的学习发展、制作工艺的变革成熟,这十多年的缩影都可以在亮彩一品身上一一找到对应。
 


 
桌子上随手放着制图工具

 
而这个行业必经的辛苦与劳累,也可以在老施和他的团队上看得一清二楚。几乎整个行业,工作时间都处于同样的不良循环中,老施也在寻找解决之道。老施说他热爱这个行业,相信自己能把它做好,而且确实做得很好。所以他希望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更多拳脚,接纳更多元的客户和业务,寻找更靠谱的合作伙伴。
 
这也是整个行业期望的彼岸,而究竟如何到达,也是整个行业需要思索的问题。
 
如果老施当年没有为了“干事业”来到北京,就不会有亮彩一品。但一定会有亮彩二品或者亮彩三品。即便是现在,也许仍然有正在成长的中小型公司,他们正在经历亮彩一品曾经经历的挑战,也会在未来面对亮彩一品正在面对的困难。希望老施能够带领他的团队破除扩张与加班的两难困局,推动这个行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转变。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