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你是来解禅呢,还是来解馋呢?

2015/11/20 15:59:00 

我希望写完这篇东西,赶紧和朱红做个了结。——题记
 
作者:阿三(罗易成)
 
 
我跟朱红认识整十年了,都在4A公司呆过挺长时间,后来他先我一步离开了广告圈,折腾一阵之后,在去年参与搞了个太火鸟科技。有些事情就不想细说了,反正今天写完这篇,是想和他有个了结。他是美术出身,嘴比我笨,所以,先让他闭嘴,由我先来表达一下我的观点看法,大伙帮忙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广告传播的三层境界,如今正二
 
宋朝青源禅师说参禅有三层境界:一是看山是山,二是看山不是山,三是看山还是山。我觉得广告传播同样如此,传统时期的广告属于“看广告是广告”,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之类的,广告虽常常遭人嫌,但广告就是广告,那时我们接个工作单,也会清清楚楚写明,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广告。现在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也就到了“看广告不是广告”的境界,扛着原生广告、内容营销、社会化营销的大旗,把广告内容做各种伪装、植入,像变色龙一样一会藏在鸡汤文章里,一会藏在搞笑视频里,一会藏在H5的互动页面中,一会儿裹在红包堆里出现……做得好的赢来一阵叫好,拙劣的有如掩耳盗铃或者像小朋友们捉迷藏,以为藏得很隐蔽,实际上脖子以下都露在外边。为了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已经把很多广告人逼得不像个广告人。这年头,教授不敢称自己为教授,小姐不敢把自己当小姐,广告也没脸跟人家说自己是广告了。
 
然而我相信,终究会迎来第三层境界:看广告还是广告。很多做传统广告出身的看不到第三层境界也没耐心看到第三层境界,便贸然易辙,这是他们最大的悲哀。第三层境界到底怎么解,容我放在后面讲,先看这个——
 
 
你是来解禅呢,还是来解馋呢?
 
当处在广告的第一层境界时,秦池和爱多等标王们,让大家相信了一点:财大气粗。到了如今第二层境界,让大家开始怀疑一点:勤劳致富。因为在这个时候,大家看到了“环时互动”及“W”这样的公司迅速成长,环时的老金和W的3水都是传统广告人出身,环时以想法见长,W以H5技术制胜,于是这两年,眼睁睁看着大奖被他们拿了,客户奔着他们去了,眼巴巴搬着小板凳在各大高端论坛的某个小角落坐好就等着他们一展芳容了,看着老金出来,下面人就开始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里五行缺“金”;等到3水上台,下面人又开始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里五行缺“水”了。
 
所以,大师赶紧布道,把众善男信女们缺失的东西赶紧补上。这些善男信女们包括企业市场部小鲜肉受KPI困扰急于出头的,也包括互联网平台做推广运营的,以及互联网广告公司慕名而来的,以及自己做公众号做微店做淘宝想着分分钟出爆款的,当然,还有一拨,是传统广告公司那些急于拥抱互联网转型的——老金、3水们不都是传统广告人出身么?看看人家是怎么华丽丽地转身的。
 
大师是不屑于在台上去分解一招一式的,那是体操老师做的事情,大师是布道的,说的内容往往是情怀,是使命感,是禅。而善男信女们,想要的恰恰是一招一式。他们看到的不是之前你多少年的沉淀,而是你最近这多少天就已达到的成功,“干货!干货!”大师把自己说湿了也没用,因为善男信女们就要干货,现学现用的那种,回去照着方法练,分分钟就是100000+,爆款才是检验干货的唯一标准。
 
所以,大师在上,善男信女们过来不是解禅来了,而是解馋来了。大师若能做到,皆大欢喜,做不到么?呵呵,别怪我搬起小板凳去听人家李叫兽了。
 
二八法则还是二八法则吗?
 
比较起老金和3水们的中年发“福”,李叫兽更像少年得志,所以乍一看李叫兽的东西更像干货,一招一式都恨不得慢动作放给你看。都看懂了吧?懂了。

那么,亲爱的,说好的爆款呢?怎么阅读量还在2、300的区间里上下撸来撸去呢?以前的二八法则告诉了我们其中20%,即少数派的重要性。现在互联网时代,当一个个都红着眼蜂拥而上要过来解馋的时候,“二八”比例,不好意思,得在“八”前面加个“九”了,也就是变成了2:98。我的意思是,我认为奔着目前做互联网传播的这一茬人,不管你得到什么秘籍,学会什么招式,真正做得好的,也就是2%的样子,98%的你们,就算机智如我,也吃不到什么肉,能喝点汤就不错了,更多的时候,撸sir一个。

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从传统广告试图转型的人。
 
撸Sir们别慌,还有第三层境界呢
 
如果你无法跻身于那2%里,说明这个传播时代不一定适合你,那么,等着第三层境界的到来吧。
 
第三层“看广告还是广告”是怎样的景象呢?我觉得是品牌(产品)和受众基于平等的一种沟通,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对方:我是广告。我认为中国广告在第一层境界时,策略大于创意,只要点子对了,媒体对了,渠道铺了,广告嘛,使劲砸就好了。而且往往是居高临下的架势,谁还在乎受众是什么感受?第二层境界是创意大于策略,突然变得过于在乎受众的感受了,连个标点是全角还是半角,标题是13个字还是14个字都要考虑受众的感受,即便内容全妥了,也要发一圈红包求着人家来看来转发,消费者下了地铁走到公司,无数的商家已经弓着腰恭恭敬敬地求你扫码加关注换积分得返券,反正是一堆好处。消费者一旦被捧得高高在上,品牌(产品)的媚态就出来了,植入个广告,还怕受众看到不高兴,先自嘲来一句“广告发完了,我死一边去”。前两种都到了一种极端,我相信在未来第三层境界中,策略的价值得以重视,而第二层境界中对于创意的多样性与娱乐性的激发得以保留,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受众:我就是个广告,我不再高高在上,也不再遮遮掩掩,你不用回避我,因为我已经好看、好玩,而且还充分展现了这个品牌独特的性格。广告自身有了自己的看点,就不用不择手段地刻意去依附于某些社会热点。而且,在那个时候,大众的消费文化也已成熟,就好比现在欧洲人民看汽车广告那样。
 
那么,那个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呢?我认为再过5—10年吧。
 
天哪!5—10年?
 
传统广告公司的生存环境已然十分恶劣,所以我也知道很多呆在传统广告公司的人,已不愿为它再多付出这么长时间了。而且,如今很多人一看到5—10年这个字眼,一定是出于本能就会想:这尼玛我要创业融资都可以融8轮了,估值应该都10位数啦。所以,70后、80后、90后的创业或转型的大军里,夹裹着很多广告圈的新老面孔,他们或是做情趣用品,或者做面膜,或是做有机农产品……貌似讲个故事就能圈到钱,投资商们都是零智商。当然也常有创业成功的捷报传来,听了当然满心欢喜;灰头土脸的人也常在,听了也只能陪人家一声叹息。
 
灰头土脸的人也不要灰心丧气
 
你不适合创业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自己的事业。当你依然寄希望于让广告的第三层境界交给那些更有理想更有情怀更有使命感的人去创造,而自己就想马上逃离苦海换种方式开启崭新的旅程,那你不妨来认识一下我这个朋友朱红。
 
 
朱红的钱不是我的钱,但朱红的事一定是我的事
 
我跟朱红第一次见面是2005年,当时他在上海FCB,我在北京FCB,我们去泰国培训的时候,给碰到了一起,便这么认识了,而且一晃就是十年。我强调十年,是想告诉你我跟朱红的交情还可以,他早在传统广告还没有如今这么大的冲击的时候就已经脱离广告圈向互联网转型,而且也遇着了像雷海波这样有互联网意识与抱负的搭档,于是一起做起了[太火鸟]这个互联网智能创新产品孵化平台,还跟我显摆说现在拿到手的融资达亿级;从这一年来看,在转型的这一拔人里,应当属于捷报频传的成功了的那一类吧。
 
我判断他成功了的另一个原因是,每次见面,他不会跟我讲公司效益不好又面临裁员之类的话,而是老跟我说,业务又发展到如何了,公司估值又如何了,你广告圈人脉广,快给我介绍点人过来吧,实在忙不过来啦。所以,作为朋友,一方面替他高兴,一方面又想替他分忧。说白了,我不想他下次见了我又唠叨让我找人弄得饭都吃不踏实,赶紧把这事做个了结,那些想从传统那一块转型又一时找不到合适机会的朋友听好了:朱红他们这目前在招策划、美术、文案、活动等,除这些外还有APP相关的运营、电商、技术、商品等相关人才;公司就在高逼格的文艺癌化疗中心的798艺术区,和你在广告公司时一样,上下班都不打卡、下午还有水果点心、15薪的绩效,而且他们还恬不知耻地缠着你要给你期权,有兴趣就跟他聊聊吧,加他微信号:zhuhong7276928。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赶紧给他找到一些他想要的人,真的,我不想下次见面还缠着我说这个。
 
他真是烦死我了。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