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拍卖拍到810000港币,Nike为这双鞋用了多少套路?

2016/10/12 13:38:00 

The 2016 Nike Mag,绝对是今年SNEAKER圈,甚至是整个装备史中最震撼的事。而81W港币的拍卖价格也足以说明一切——史上最贵球鞋至此诞生。而对剩余80几双垂涎已久的人看来要破费了。
 

而关于Nike Mag的前世今生则有必要先和众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聊聊,看看它到底有多厉害:

这可能是最早最火的植入

在1989年上映的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担纲制作人,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 J. Fox)、克里斯托弗·劳埃德主演的科幻电影《回到未来2》中,出现了一双叫做Air Mag的鞋子。

 

这双外形夸张、有很强现代设计感的鞋款最开始是为了匹配片中那支屌炸天的磁悬浮滑板设计而成的。一出现便迅速引发注意,特别是科技感十足的“Power Laces”自动鞋带功能以及酷炫的LED照明装置更给鞋款增添不少未来感!一时间,Nike Mag成为多少人的Dream Shoes!
 

中间还有个故事:“一开始我觉得只有很小的谈判或改变的空间,因为这是不一样的。而当我意识到,我们有机会来设计这个产品,并且也提出了相关的方案将它如何可以被引入到电影中,这也影响到了电影的故事的发展,这是非常有趣的。我详细的进行了记录,并与电影制作方进行了意见的交流,然后你知道我就开始设计草图和相关的样品制作了。于是我们组建了相关的小团队,并开始制作它。”Nike传奇设计师Tinker Hatfield曾说道。

而这也是第一次Nike可以在一部电影中植入自己的产品,并让它可以呈现在广告宣传片和电视节目上,同时这也是第一次为一部电影打造一双专属款式。

 

而其实电影中的Nike Mag并不具备“Power Laces”自动鞋带功能——“所有这些Power Lace的东西,我们做了一些不同版本的鞋子使得幕后的工作人员可以开动Power Lace系统,工作人员在地下拉动线材使得鞋子可以自动系上鞋带,我们只是做了一双可以使得幕后工作人员有足够自由度操作在荧幕上看起来像自动系鞋带的鞋子,其实相当容易,因为我们依赖于电影产业创造出缺乏范特西的现实。”Tinker Hatfield说道。
 

而早在那会Nike就大胆预测电子科技将在未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而从这双鞋上就能看出不少:你可以看到Swoosh被奇妙地与其他材料融合在一起,那是很棒的呈现方式。同时,这双鞋几乎是无缝的,这即便在现在也依然是很酷的。

有个女人不得不提

这块还有个人不得不提,对,就是那个Nike Mag背后的女人—— Tiffany Beers——在Air Yeezy 1、Air Jordan XX2、Air Jordan XX9、Coraline x Nike Dunk、美国艺术家Tom Sachs与Nike合作的Nike Craft联名系列这些鞋款中你都能见到Tiffany Beers参与的身影!
 



2005年10月,Tinker Hatfield邀请Tiffany Beers加入Nike Mag的复刻项目——“我当时和Tinker有一个一对一的会谈,在团队里我还是个新人,我和他聊着公司的运作,然后他问了我一句你想不想去做一个项目,我说什么项目,他说我们重新做这双《回到未来2》里的球鞋,因为大家想要这双鞋子。”Tiffany Beers说到。
 

Mag首次非官方亮相就是在她脚上

2011年,不具备“Power Laces”自动鞋带功能的Nike Mag以“IT’S ABOUT TIME”为主题问世。数量为1500双左右神话般的Nike Mag鞋款,从2011年09月09日开始以每天150双的数量,在eBay上的一个专供设计师和品牌时尚活动的FashionVault平台进行拍卖。而最终共筹集总计金额9400000美元的善款,全部都捐给研究帕金森综合症的Michael J.Fox基金。
 



 
投入生产后的Mag被安置在一个特别的仓库中,在这儿它们会被反复检查,以确保在拍卖时是完美无缺的——花费数百小时反复检查,每只鞋子至少会被检查10次。
 

2011年,在Mag的首发拍卖中,英国的说唱歌手Tinie Tempah最终以37500美金赢得了一双

而当时间来到2015这一特殊年份——作为《回到未来2》电影中所设定的未来世界的时间。Nike也在这一意义非凡的年份宣布,30年前为电影《回到未来》而特别打造的未来鞋款成为了如今生活中的现实。
 



 
至于Nike为什么要做这鞋。我们觉得“科技化标签+将科技变为现实”是重要原因,和自己老对手阿迪的明星策略不同,Nike一直在科技性和专业性上下足功夫。如果你称Nike为科技公司,想必他们也会欣然接受,毕竟能和谷歌等科技公司划上等号,对品牌来说一定是件好事。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1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