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从彩虹合唱到机械男团,为什么内容“形式主义”不行了?

2016/12/27 15:51:00 

在这个网红遍地走,鲜肉多如狗的时代;
 
在这个“娱乐至死、颜值至上”的时代;
 
总有那么一些“异类”不靠卖肉、不靠性就赶上了这阵时代的“潮流”,曾经风光无限。
 
诸如2014年11月因为《INFORMAL EMPIRE》开始蹿火的日本机械舞男团WORLD ORDER(世界秩序),以及2016年1月份因为《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开始爆红的彩虹室内合唱团。
 
世界秩序虽然时一个格斗选手创立,但凭借其“整齐划一的编排和强烈的节奏感”征服了全世界,特别是机械舞种带来的“错位”以及群像的放大,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至于彩虹合唱团,虽然成立于2010年9月,但直到2016年1月才因为《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独特的魅力:合唱本来是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但是在彩虹合唱团的演绎下却充满了“荒诞感”,朴素、直白的歌词和视觉上的雅致脱离带来的“错位”,很轻易就能深入人心。
 
大概不少人对于彩虹合唱团的认知,最早来源于7月下旬合唱团的作品《感觉身体被掏空》,期间刚好“葛优躺”普片代表了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心态”;因为吐糟和自娱自乐把合唱团的推到了风口浪尖。
 
后来峰少因为好奇,深究了一番合唱团的底细;才发现合唱团的成名早在2016的开年:人多势众+墨镜黑衣,似乎就是合唱团的外显特质。
 
自新闻晨报在微博“首发”之后,像是新浪娱乐、文艺上海、微博音乐、江南晚报、好奇心日报,哔哩哔哩弹幕网等都有转发,甚至连人民网、网易云音乐、奥地利音乐频道也没有放过;
 
自然,微博上数千万的曝光大概是成就并把这支曲子推上王座的最大动力。
 
 
沉寂了半年之后,彩虹合唱团再一次携手《感觉身体被掏空》这只神曲迅速屠榜,成为当下最火爆的神曲。
 
不可否认,《感觉身体被掏空》赶上了暑假的天时、北上广的地利,以及逐渐习惯了吐糟自黑中的人和;但是关于“葛优躺”的心态发酵,也算是一大助力。
 
不知是《感觉身体被掏空》成就了葛优躺,还是葛优躺成就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总之《感觉身体被掏空》已经像是所有曾经流行过的神曲一样,已经被人健忘,但是“葛优躺”却依然是个传说。
 
3个月之后,天猫 携手上海彩虹合唱团在双11唱响《我就是这么诚实》;虽然不知道是这只“合唱曲目”的问题,还是双11本身的天时占据了太多用户的眼球,以至于《我就是这么诚实》的上线竟然没有在微博、在朋友圈掀起半点涟漪。
 
单单从《感觉身体被掏空》微博上20万左右的互动,到《我就是这么诚实》上只有1500左右的互动,133倍的差距,似乎说明了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天猫(上的假货)确实和《我就是这么诚实》扯不上半毛钱关系,有可能还会激起大家的逆反情绪;但是有些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以上这张百度指数图上的两个时间节点,以及合唱团平时的搜索指数,可以预见彩虹合唱团其“标新立异”的“内容形式”虽然被大众接受了,但是他所能带来的价值正在被稀释。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天猫之后,彩虹合唱团开始接广告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方太居然在7月18号一周前,针对加班就做了一系列「改不了加班的命,就善待加班的胃」的蒸爱快递;只是到最后也没发现这两者之间更深的关系。
 
 
天猫应该是合唱团的第一次,但第三次似乎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网剧《微能力者》;
 
虽然只是唱了一首主题曲,而且合唱的意义似乎也只有最前面4四十多秒的和声“DIABOLUS”;
 
至于后面完全是虎头蛇尾,金老师的唱腔虽然有特色,但是作为网剧的背景音乐实在是有些形式上的单薄,毕竟彩虹合唱团最大的价值也只是他们的错位的“合唱”。
 
而且不单单只是彩虹合唱团,就算是日本机械舞男团“世界秩序”,似乎也同样陷入了类似于前者的内容“形式主义”困境:
 
虽然他们的新作依然能够引发一阵骚乱,但是所带来的势能却越来越相小。
 
顶尖文案
 
从2014年11月的《日本蛇精病大叔进军英国》到2016年9月份他们为天梭新款腕表上演的广告《Tissot T-Touch Expert Solar NBA Special Edition》;以及最近世界秩序为小米之家拍摄的最新广告大片《机器人挑战》:
 
除了生搬硬套的把机械舞和小米产品融合,几乎看不到任何惊喜;就连他们的招牌动作也只是换了一个方向而已。
 

天梭
 

小米
 
我们从顶尖文案上的直观数据,以及这次小米之家《机器人挑战》在广告门上的热度,多多少少还能看出某些东西:
 
比如不管是世界秩序还是彩虹合唱团,他们虽然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形态”从最开始的惊艳到当下的接受,他们带来的流量正在被稀释;
 
而且在此情况下,他们抛头露面的频次越来越高。
 
而且不只是彩虹合唱团和世界秩序,就算是2016的第一网红“papi酱”也只能选择主动拥抱市场,释放自己最后的价值给积家拍了一支奢侈腕表广告;罗辑思维罗振宇也只是在找到了“得到”这个新风口才焕发出第二春;
 
另一方面罗永浩的“相声手机”还在挣扎,乐视贾跃亭的PPT生态因为资金问题都快玩不下去了……
 
 
其实,这又回归到了“内容传播”的本质,爆款内容富不过三代,尤其是这些没有自己核心优势,只能靠“标新立异”的“形式主义”来取宠内容。
 
这里,峰少总结了几个他们注定死亡的旋律:
 
第一:新鲜感被过度消费
 
在这个时代,用户不是视觉动物,就是新鲜感生物;他们会围观猎奇、他们会喜新厌旧;却唯独对“品牌忠诚度”丧失了底线,尤其是当下喜欢追星追剧的90后。

第二:仪式感局限了创新
 

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个互联网后红利时代,网络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内容;不管是段子、音频视频还是直播,如果你不在形式上占据用户的风口,就很难再红海的漩涡里死里逃生;

第三:危机感迫使商业化
 
其实,用户并不反对内容商业化,反倒是他们对于商业化的内容接受度步步高升;但是频繁过度的商业化却会影响用户的“视听”体验,尤其是一个品牌在下铺路的时候,仅仅只是想捞最后一笔“快钱”。
 
2016作为“自媒体融资元年”很多自媒体都接受了资本的苟合;就像当下的话题人物同道大叔以个人IP卖身3亿,让无数人眼红,但是papi酱2200万贴片广告之后的不温不火却像是现在头上的一把利剑;
 
可是,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一点没有,那就是在内容“形式主义”越来越泛滥的当下,不少自媒体都陷入了瓶颈,但咪蒙最近才刚刚突破了800万粉丝,不得不说咪蒙党真乃一个奇迹!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