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晚间,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了《中国电影报》的一篇文章名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文章,引发巨大争议。 这篇报道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后,迅速演变成“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豆瓣”,而恶意评价引导观众拒看国产片的观点,也激起广泛讨论。 报道中批评的焦点主要围着在两个方面,一是质疑豆瓣的观众评分机制,认为水军以及黑水军的刷分,以及豆瓣评分的算法,让豆瓣电影的评分没有公信力;二是质疑猫眼的专业评分,如《长城》评分,将45位专业人士的评分与40.1万观众的评分并列,专业人士的评分是否能“一句顶一万句”? 事情反转来的很快 事情还要从《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这三部贺岁档大片都没有取得预期中爆棚的口碑与票房说起,人民日报转载文章认为是豆瓣、猫眼两大影评网站的低评分导致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 文章表示,“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还强调,利用“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技术,一个团队甚至几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对豆瓣上的影片“刷分”;而猫眼上专业评分只来自于数十位专业影评人,并不能完全替代普通大众对于影片的观影评价。 有看过《摆渡人》并给了差评的微博大V发文表示,“总是第一时间看电影给出扫雷指南的我们,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吗?” 更有媒体传言,在《人民日报》转载文章的前一天,豆瓣和猫眼已经因评分过低而被电影局约谈。不过事情很快有了反转。 12月28日晚间,人民日报评论发布题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的评论文章,观点认为: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刷差评、或者刷好评的营销行为存在,但只要平台够大、够开放,就能容得下、乃至沉淀得下这些杂质。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有网友表示,这与前一天的论调严重不一致,人民日报评论则回复网友称“以此为准”。到这里,《人民日报》的官方论调就告一段落了。 而关于“约谈”的事情,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的私人社交账号发言,否认“豆瓣猫眼”被约谈,而且说“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豆瓣创始人阿北(杨勃)也在个人朋友圈表示并无约谈一事。 目前来看,猫眼已经关闭了影评人评分功能,而豆瓣尚无回应,目前豆瓣官方微博仍然置顶CEO阿北早在2015年12月18日发布的《豆瓣电影评分八问》。 豆瓣评分怎么来的? 早在去年,阿北就在《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中,详细解释了豆瓣评分机制、是否有水军以及怎样解决等问题。 阿北解释道,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而对于如何提高影片在豆瓣的评分,阿北表示“找豆瓣的人”是最没用的。不少人试过,大大佬托大佬也直接找到过我。江湖这么大,有用的话早会有人知道,你可以去四处打听一下。据我所知,整个豆瓣系统里没有“修改电影平均分”的后台功能。 阿北坦言,刷分也越来越没用。“所以我确实不知道除了拍好电影,能做什么。” 有微博大v赞同,并表示,如果刷低分有用,那么刷高分同理。为什么没看到烂片却有很高的分数呢? 说回这次风口浪尖的贺岁片《摆渡人》,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口碑的坍塌比预期中来的快了许多。上映不到12小时,豆瓣评分跌至3.7分,几乎是今年所有上映的大片中起始评分最低的一步,有网友戏谑道,看完《摆渡人》,才知道《长城》是部好片。 关于评分,绝对公平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只能在客观事实的依据下找寻相对的公证。近年来,每每包装精美的“国产大片”上映遭到争议后,宣传团队总是抱怨豆瓣电影打分崇洋媚外,国外影片拍得好,我们支持并学习,拍得不好,又与国人何干? 截至12月29日15:00,在豆瓣《摆渡人》一星评论中选了一位收获6480个网友认为“有用”的影评,网友写道:“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陈奕迅+鲍德熹+张叔平,出了一个负分烂片,这种冲击力豆瓣文青百年不遇。资本投机无罪、剧本质量不高无罪、特效不好无罪、导演审美低下无罪、选角奇烂无罪、制作周期爆短无罪,所以豆瓣有罪?” “怎么能提高豆瓣评分?”“拍更好看的电影就是了!”对那些身先士卒、鼓足勇气、甘愿牺牲去看烂片,帮助人们避开观影雷区的人表示感谢。但仍对国产片抱有期待,吐槽国产烂片,不都是因为期待更多国产良心片出现吗? 是谁在操纵电影票房,是电影院线,抑或水军、导演团队?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