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就在朋友圈被一大波将狗粮撒遍人间的“秀恩爱”党们轮番攻陷的时候,IT 评论人士洪波的一篇朋友圈文章《我为什么现在开始出来卖以及这个公众号还会更新吗?》却在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 马化腾在朋友圈评论中提及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 引发热议的并不是文章本身,而是下方评论里的短短几个字“应该等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啊”,而评论的人正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据说,腾讯即将推出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的消息已经确认,这一功能将交给微信平台上的自媒体们“自行设计”。 洪波在朋友圈称自己将开设收费专栏,并“嫌弃”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测试太久,对此,马化腾也在评论中解释到“已经反馈了,争取加快”。其实,早在去年业界就曾传出内容付费的功能已经在邀请个别公众号测试,但很快微信回应称,付费阅读等新功能将采用“邀请制”进行内测,暂不对外开放申请。 内测时的具体形式为:需要付费才能阅读的文章,在被浏览时只能显示开头的部分内容,具体展现内容比例或者篇幅可能由运营者自主决定,支付相应费用后才能查看全文。 内容付费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以知乎、果壳、逻辑思维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推出的知乎live、分答以及得到,都在进行着内容变现的尝试,微博开通了付费阅读功能,36氪也开通了付费专栏。随着分答、知乎的走红,知识付费的大门被打开,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 张小龙曾说过,微信要造一片森林,而非一座宫殿。也就是说微信更倾向于做生态,小程序是一种生态形式,而更早的微信公众号则是更成熟的生态体系,公众号付费订阅不过是生态体系发展的一步而已。这点与易观的报告显示不谋而合,产品格调和用户基数是知识付费业务开展的前提,知识付费的平台营收取决于用户基数及付费用户的转化率。 “微信之父”张小龙 因此,在这波内容创业大潮中,微信表现得比较谨慎,迟迟不肯行动,长期的测试似乎在用心憋一个大招。2015年,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加大对原创的保护,当年,微信公众平台密集上线了原创声明、打赏等功能,不断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生态,保护原创。截至目前,微信提供给公众号的变现方式仍是广告,以及原创打赏功能。而这一次,微信公众号将开始酝酿已久的付费阅读,可谓在商业化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那么,付费阅读的红利有多大?就拿知乎来说,其9月的数据显示,知乎Live人均消费是52.08元,重复购买率达到37%。一场时长在1小时左右的知乎Live平均能够给讲者带来万元收入。 在洪波看来,这一波“内容创业、知识变现”,其实主要是资本和投机分子忽然发现,内容不但是最好的广告容器,甚至内容本身还能直接卖钱,同时这次也是内容流量价值的再发现。 哪些内容在微信公众号更能卖个好价钱呢?互联网分析人士罗超认为,比如股评等可以帮助读者赚钱的内容、忠实偶像的内容、一些很机密的信息、用微信做小说连载、成人内容、能卖钱的杂志类内容、一些技能Get型内容等都在内容之列。也就是说,稀缺而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用户粘性较高的内容,比较有市场。 不管你喜不喜欢咪蒙,她的公众号都有可能会收费了 在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信息不对称”,现代社会,当人们选择为知识买单,为阅读付费,其实更多的人就是尽可能地弥补“不对称”可能带来的损失。毕竟,拥有更多有价值信息的人,选择范围就会扩大,选择行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利于选择结果本身。因此,阅读付费大潮迭起的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在于“信息不对称”。一句话,就是尽可能地去“逐利”,甚至甘愿付出成本投入。 天时地利人和,在今天,付费阅读的产生绝非偶然现象,愿意为信息花钱的人越来越多。此前,腾讯下属研究部门曾经对1700多名网民进行的调查显示,约55%的受访者称他们曾经为专业的知识和见解付过费,包括付费订阅内容、下载文件等。iResearch的一项报告则称,超50%中国网民曾经或者愿意为内容付钱,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30%。 易观公布的《2016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中表示,用户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正在发生转变,从不愿付费变得对于显著高质量、服务更好的类似产品愿意付费;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但在表面声势浩荡的阅读付费之下,貌似也能看到一种属于全民的焦灼。这焦灼既来自于对时代极速更迭的不适,也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那个巨大的急需被填充的知识空洞。或许,与其说是在为阅读付费,不如说我们是在盲目地追捧知识偶像。求知者和“迷妹”之间,有时只有一线之差,之所以会发生转变的原因不过四个简单的字——急功近利。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