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安徽第一早报、安徽第一财经媒体;全省发行36.2万份<br>安徽市场报每日推出红蓝两叠版面新闻,红叠侧重重点新闻差异化,3版每日推出深度关注,4、5版每日跨版推出特别策划,10、11版每日推出热线互动,将常规的国际、国内等新闻版面置后,强化本报新闻与同城媒体的差异化。<br><br>蓝叠侧重财经新闻规模化。每日推出8个财经类版面,包括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证券版、彩票版、财经版。同时推出各类财经味浓厚的专刊,涵盖地产、汽车、商业、旅游、餐饮、教育、健康等读者生活消费的各个层面。<br><br>红蓝两叠更丰富<br><br>红蓝两叠报纸涵盖报纸七大特色,彻底打破省城新闻同质化怪圈,改变几家媒体新闻千篇一律的局面,以独特的版面定位阐述本报市民+市场的宗旨,从新闻、服务、文化、财经四个方面全面引导读者阅读兴趣,放弃低质量的常规新闻,全力做好重点新闻。在2007年1月8号改版后的安微市场报里,我们尝试七种明显有别其他媒体的新闻手法,从而彻底告别与同城媒体争枯燥无味的模式化的新闻资源,走出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创新之路。<br><br>七大特色分别为:<br><br>1、 无可比拟的财经新闻资源:本报主办方之一 ——安徽省经济中心拥有强大的财经政策背景,其上级主管部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几乎影响到全省所有的财经活动,作为独家信息发布媒体,本报财经新闻资源极为丰富。<br><br>2、 底蕴深厚的文化背景:本报主办方之一 ——安徽出版集团下设8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多达数千种,其中所蕴的丰富文化资源,背后强大的人文创作力量,足以支撑本报每周两期双文化周刊《品读周刊》和《城市周刊》以及日常独家文化新闻的刊发。<br><br>3、 大量的投资型读者群:在本报尚未改为都市早报之前,证券周刊四十万份的单期发行量已经培育了多达百万的投资型读者队伍。这些读者奠定了本报1999年第一次改版期发行量一年突破三十万的基础。随着本报后期推出的彩票专版,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将本报视为信息的最佳平台。<br><br>4、 阅读细分的读者的群:十大周刊,内容涵盖各个专业消费层面,对读者的消费导向起到了细分作用,同时由于专利强调内容的可读性,所以主动阅读率一直居于全省媒体前列。<br><br>5、 灵活多变的版面设置:对重大新闻以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报道、重拳出击,全力打造一直是本报的办报宗旨。第二次改版后,本报拿出大量固定版面报道重大选题,不再拘泥常规设置,以当天最重要最好看的新闻为版面设置主要依据,每日推出对单一重大新闻2-8个版的版面投入,力求“每天说透一件事"。<br><br>6、 不断创新的版面形式:与其他媒体四平八稳的办报风格不同的是,本报长期推行“常变常新"的方针,平均每半年根据车内外报业的最新变化重新调整版面形式,第一次七年来,不断改善头版形式,同时锐意求新的思维改变了省内媒体的整体版面语言,从第一个使用所有版面头条打通横入,到第一个头条使用超粗黑、粗宋、大黑,从第一个延续性在头版使用大图片导读形式,到强调所有版面的整齐划一,本报无数突破最终确立了自己稳定的版面语言,2007年第二次改版之后,好评如潮。<br><br>7、 全心全决的服务意识:本报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以服务开拓市场的意识,第二次改版提出的市民+市场更是确立了我们服务的双重对象,并据此划出红蓝两叠,细分服务对象,钊对读者,我们每天拿出4-6个版面进行读者服务,包括“热线聊吧"、“办事指南"、“政策解读"、“免费求职"等常规版面在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同时,针对市场和广告商,我们拿出采编最强的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细分市场报道人员定位,对重要客户建立“点对点"长期服务模式,委派专人固定服务。
|
店铺公告
十大周刊精彩展现<br><br>1、 周一《品读》周刊:<br>2、 周二《第一财经》周刊、《车时代》周刊:<br>3、 周三《地产视界》周刊、《行走天下》周刊、《教育金刊》:<br>4、 周四《健康金刊》:<br>5、 周五《城市周刊》:<br>6、 周六《证券大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