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服务“三农”是当前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站在农村的最前沿,更要把镜头对准三农,办好对农节目。那么,县级电视台的对农节目该如何做,才能让农民喜欢呢?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本地,具有地域特色,而且对农民有用,也就是说,要把本土化和实用性作为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的立足之本。 一、立足本土,明确节目定位 县级电视台,无论是在资金、人才、物力、技术装备上都无法与中央、省市级台相比,对农节目也不可能像大台那样选题严格、节目风格鲜明。唯一的优势就是大都地处农村最前沿,在地域、心理上与农民更接近、更熟悉。受众也都在县域内,不像中央台、省台,面对的是全国或一个省,因此不需要宏观上的指导,县级台的地位决定了其对农节目必须在具体细微上做文章,突出本土特色。俗话说,一地一特色,一乡一风情,南方的农民是不大会去关心苹果的种植方法,山区也不会去发展海鱼养殖。本土政策信息,本土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以及生产技术对当地农民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本土化是对农节目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果我们的对农节目做到服务本地,传递给受众的是周围的人在干什么,靠什么致富,怎样生活,表达的是观众身边人的心声,提供的是本地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以及手把手教的技术指导,相信这些都会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得到他们的关注,从而使节目受到他们的欢迎。只有受众喜欢,我们的节目才有生命力。 二、准确的定位使节目更具实用性 不论新闻或专题,“可看性”是我们办节目的根本,也是评判节目好坏的标准之一,对于农业节目而言,特别是县级电视台的农业节目,我觉得“可看性” 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理解为“实用性”。因为农民最关心的是碰到问题应该怎么办,我们做的节目,农民朋友看得明白,可以借鉴学习,能在生产中出效益,生活中有启发,这比什么都强。至于节目形式,本人觉得县级台的对农节目最适合做成板块类或杂志型,新闻人物、事件,政策传达解读,新技术应用、推广等等,设置相应的小板块,按需要自由组合,如何表现更贴近实际、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就如何做节目。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大农业的概念拓展对农节目题材 受地域、县情、人口的制约,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的题材有限,因此做节目不要局限于种养殖业为主的“小农业”范畴,而要树立“大农业”的概念。农村这片土地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即使是小事情,但只要与中央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大背景紧密相连,不论生产生活或是农民的精神追求,都可以是对农节目的题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对农节目不但要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关注农业主导产业,还可以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这样节目的针对性、娱乐性更强,农民不但爱看,而且能积极广泛参与。 2.注重时效,让对农节目更实用 对农节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为过了农时,再好的技术和信息对农民来说也是白搭。所以本土化的农业“四季歌”要唱好,结合当地“三农”实际,按农时合理采编节目。比如农作物各个季节的管理、病虫情报、农事安排,把节目细化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销售形势注意事项等等。而对于台风、冰冻等稍纵即逝的自然灾害,一定要及时发布,提前预告防范,这些对农民朋友很实用,农民也最欢迎。 今年3月中旬,南方遭受严重的“倒春寒”袭击,气温降至零下2摄氏度,山区积雪深达五六厘米,给刚萌芽的春茶以致命的打击。在寒潮来袭之前,我们的节目事先预警,并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茶农,分高山茶、平原茶提前做好防冻措施:搭棚、盖稻草薄膜、灌水等。寒潮过后,再播出一期节目,根据各地的受灾情况,请专家现场手把手教茶农按茶叶品种、茶树大小、受冻严重程度,实施各种补救措施。这些节目,农民朋友几乎是追着看,纷纷按照专家的指导意见去做,帮助减轻茶农损失非常的实用。 3.实用中追求可看性 做对农节目不但要实用,而且尽可能要好看、好懂。在采制过程中,除了语言要明白如话,还要注重节目有情节、故事化,让枯燥、繁琐的专业技术有具体的人物或事件依托。比如前几年,我们做过一期节目,介绍沼气、生物气化炉、水锤泵、太阳能杀虫灯等新型节能工具,就以记者现场出镜的方式,带你去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探寻,其间穿插这些工具的拟人化描述,让农民朋友在会意轻松中,就了解了这些新能源工具的先进性和使用方法。 三、在本土化、实用性中体现“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对我们新闻记者的严格要求,对农节目的本土化和实用性能够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就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设置对农节目,特别是小栏目的设置要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的主产业。基于这点,我们松阳电视台每期15分钟的对农节目,根据本地农村实际设置了“信息快递”、“茶乡新事”、“农机之窗”、“专家讲座”、“绿色直通车”、“气象与农情”等小板块,播出口号就是“送你一把致富金钥匙,助你收获绿色新希望”。充分考虑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致力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与服务。 贴近生活。对农节目的定位决定了我们的主现场是农村,绝大部分工作是上山头、跑田头、走村头。从农村生活中去发现亮点,总结经验,叙说农民熟悉的身边事,传递农民想知道的政策信息,把有本地特色的致富典型、致富经验介绍给农民朋友,把适宜本地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作有效传授推广。 贴近群众。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对农节目的记者编辑只有把自己当农民,才能在立场、观点、思维方式方法上为农民考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真情为农民服务。工作中要勤练内功,加强学习,学习农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积累知识,县情、乡情、村情,农时节令、农业主导产业的布局等都要基本掌握。插扦、嫁接、移栽等通用农事要大致了解,这样便于在日常采访中驾驭题材,提高现场的应变能力。同时县级电视台记者一般都是一人身兼数职,编导、摄像、制作都要做,风里来雨里去,很是辛苦,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农民代言人的重任。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