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航美一样,华视传媒也是纳斯达克上又一家被“不赚钱”的阴云深深笼罩的中国户外媒体公司。在刚发布了续签北京地铁未来五年广告代理合同的消息后,2010年二季度财报9320万美元巨亏、上任仅仅一年的CFO也闪电离职。 华视的创始人李利民本来是个地产商人,在分众传媒登录纳斯达克的一个月之后,李利民才刚刚拿下第一份城市合同——在成都的800辆公交汽车上安装液晶电视。这是他精心挑选的市场——长时间乘坐公交汽车,电视节目是最好的解闷手段,广告正好乘虚而入。 当时,华视在公交领域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一个入侵者。价格优势帮助华视传媒打开了广州、深圳的市场,当然,与广电部门过硬的关系以及超前一步的无线电波信号传送技术更是令华视在成都、哈尔滨等9个城市占据了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把对手巴士在线远远甩在了身后。 世通华纳的落败更是带点离奇的色彩。在竞争北广传媒在北京的独家广告代理权时,原本由于价格问题,华视传媒并没有成功取得代理权。但事情过去一个月之后,世通华纳在竞争到北广传媒在北京的独家广告代理权后,竟因未能如期履约,而拱手相让。 “这是我们跟对手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华视传媒的投资者关系总监王瀚宇在采访中说,“如果世通拿到北京,竞争的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接下来的情节几乎顺风顺水。 2007年12月,华视传媒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08亿美元。创造了纳斯达克企业从零开始到上市的最快纪录。2009年10月,华视又以1.6亿美元收购DMG(数码媒体集团),并获得了该公司所属7个主要城市共计26条线路的地铁移动电视广告代理权,从而构建了一个地上地下的垄断网络。 但至此也并不能说,合作方越多就能多赚钱——不停闪烁在全国各地的液晶屏也可能是把双刃剑。因为播出终端的数量大量增加,华视的广告播出成本也自然有所升高,这就需要拿到更多新客户的广告订单,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时也因为终端过多,对广告质量的要求也必须把握得当——据说,一份超过几亿元的“低俗广告”订单也就这样被拒绝了。 更大的问题来了。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设备的逐步普及,人们在公交车以及地铁上的娱乐手段日渐丰富。收视率上不去,华视想要再提价,恐怕更是难上加难。 李利民也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如果没有上市,他还可以靠着包装出来的财报与市场份额赢取更多大客户的心。 然而,自2010年开始,华视传媒开始被连续的亏损财报困扰,数字一经公开,新媒体的投放价值立即被摆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为此,李利民以及华视传媒也在积极筹划转型。目前华视传媒准备抛弃以往单一的与广电合作的方式,着手自己制作电视节目,以满足更多广告客户“植入”的需求。与广电合作而自己不制作节目的方式正是当年华视的制胜手段,这避免了节目审查带来的麻烦,也提升了户外电视节目质量。如今这样的转型,完全打破了之前的思路。(经济观察网记者:张逢)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