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不断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 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与网民的自发参与,就像正余弦波一样紧密地结合,推动着社会舆论不断向前发展。在新媒体所营造的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任意意见领袖所营造的一条舆论的正弦波,就必有一条群众自发参与的余弦波与其相对应。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些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 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手机的便携性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障碍。作为离人最近的传播工具,手机已经被很多使用者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人们许多时候是通过手机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受众对人际传播信息的需求比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出很多。手机的人际传播模式实际上是人借助手机这种媒介,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手机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使用户具有高度互动性与参与性。手机的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人人皆可为传者的前提,决定了手机传播信息主题的多样性与信息的海量性。传播信息不断糅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不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或者逻辑发展下去,而是以某一关键词为中心,发出另外许多话题,从而造成信息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传播效果也更显著。手机信息的传播过程即从一点出发,以关键词为节点,从中不断转移到另外的焦点。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传播点对点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传播节点,都可以被全面而准确地发送,并进行及时的交互与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手机媒体独特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实现了传受双方对于信息接受和传播的对等性。多个传播主体的出现,使得信息节点中的每个人都能深度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因此,手机媒体的传播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微博迎合了即时网络的发展趋势,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时间。正是因为即时性保证了瞬时传播,高度的互动性才成为可能。交互性使信息接收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得以极大提升。网民通过微博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感想,其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国家大事到民计民生,从政治改革到文化创新,从医患矛盾到城管治理,网友可就任意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提供事实素材或发表意见,这些信息通过微博网络的指数扩散,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他人的反馈。这样的机制不仅刺激了发表者的积极性,更赋予了公众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议题。 微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内容与资讯获取的便利,促使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微博也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更多互动,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表达的媒体平台,微博为社会与民主的进步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成为更多人“参政议政”的有效通道。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由于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的政治参与渠道的存在,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借助新媒体舆论,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各种声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 新媒体广告相关资讯信息详询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